立足农业科技,围绕产业特色,助力乡村振兴 --记南安市农科所科特派工作典型事迹
2019-03-12   来源:泉州市农业农村局

科技特派员制度,发端于福建,是19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深入总结基层实践、科学深化提升、大力倡导推进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助推“三农”的创新性工作。3年来,南安市农业科学研究继所长傅建卿被省科技厅确认为省科技特派员之后,又有陈汝顶、黄梅玲等6位农业技术专家被泉州、南安市两级科技部门确认为科技特派员,单位也被泉州、南安市科技部门两级确认为科技特派员法人(团体)单位。该所按照市场需求和农民实际需要,立足农业科技,围绕产业特色,从科技成果转化、优势特色产业开发、农业科技园区和产业化基地建设等方面,积极组织科技特派员进企业、走田头、入果园开展科技服务活动,助力乡村振兴,取得较好的成果。

  一、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当好科技普及“推广员”

  为切实有效地解决广大农民因年龄偏大、文化偏低、理论知识学习入脑入心难以及如何更好地服务群众彰显科特派作用等问题,南安市农科所组织科技特派员深入所派住的农业企业所在的乡镇和相关科技型企业进行调查研究,分发单位编印的《南安市农业科技成果汇编》及省农业厅编印《农业五新技术》等书籍1200本,做好相关科技知识的宣传普及,将农业科学知识在农民群众中进行言传身教的宣传。同时,通过与群众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充分了解和掌握当地农民或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在生产、创业过程中急需掌握的技术15个,并认真汇总、收集,以便在服务指导上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更好地帮助广大农民群众查找生产、创业、经营上的问题,有力地推动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促进当地农民或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稳步发展。

  二、积极扎根生产一线,当好科技发展“推动者”

  为了让单位科技特派员更好地服务企业、服务农民,南安市农科所鼓励科技人员大胆行动,主动作为,以一名“诚信服务、干净担当”的科技特派员参与“我为乡村振兴做贡献”的活动,深入田间地头生产一线,扎根基层,与老党员、科技致富能手、星火带头人、贫困户、科技示范户等交流和指导,既集思广益,又亲力亲为,把农业“五新技术”和科技成果无私地教给农民兄弟,充分发挥了农业科技发展“推动者”的作用,帮助解决制约生态农业、设施农业、精品农业发展中存在的根本问题,把好脉搏,拔除病灶。3年来,共推广应用了“果园生草栽培技术”、“作物生态栽培技术”、“茶果园绿色防控技术”、“土壤改良栽培管理技术”等技术6项,推广面积15200亩;推广水果新品种7个,种植面积达到2300亩,粮油作物新品种12个,种植面积31200亩;推广新肥料2个,推广面积13600亩,有效推动了服务企业和乡镇群众农业生产的发展。

  三、诚信推广科技成果,当好农业科技“服务人”

  针对有些乡镇(村)农技人员缺乏、生产指导缺失、科技推广迟缓等情况,以及某些不明真相的农民群众被社会上乱传糊说的不切实际的农业成果误导,造成农业生产效益低,农民增收难等问题。市农科所在组织科特派进村入户、走田头进果园之前,要求科技人员要以科学的态度、诚信的纪律开展服务,当好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人”。凡是要推广的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新肥料、新农药等,都必须是经得住考验,并且实用、先进。要求科技特派员在结合服务企业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帮助申请各级科技项目或者生产示范项目,以提升服务企业的农业科技水平和知识水准。并倡议南安市30个涉农企业、专业户、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组建成立“南安市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积极引导创新联盟成员中的农业企业,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契机,围绕“生态、安全、增效”的农业发展目标,积极开展农业科技创新活动,带动农村田园综合体构建,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3年来,共帮助服务企业研究开发10余项科技项目,推广示范8项技术。同时大力开展科普宣传和先进实用技术培训活动,先后举办科技讲座6班次,培育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20名、农村实用技术人才230名,共计编发科技资料等1862册(本),营造了浓厚的科技致富氛围。

  四、创建推广示范基地,当好科技应用“领航员”

  自开展科技特派员工作以来,南安市农科所就以法人科特派企业为重点,先后建立科技特派员技术推广示范基地5个,带动周边农民走上致富道路。像省级科技特派员傅建卿同志就以绿芳农林综合专业合作社为据点,在服务的周边村康美镇赤岭村建立了“众筹园”“党建‘三级联创’+科技特派员+合作社+农户”农作物新品种引进示范基地;法人(团体)科特派农科所在官桥镇曙光村建立立雅 “典型支部+科特派+果林公司+农户” “三红柚”生态栽培技术推广示范基地;泉州市级科技特派员、高级农艺师陈汝顶及南安市级科特派黄梅玲农艺师在柳城街道三堡村锦都家庭农场、观景生态农业公司共同建立了“南台农业+科技特派员+家庭农场+农户”的南台农业合作示范基地;南安市级科技特派员陈明佳在金淘镇玉园村建立“区域试验+科特派员+农户”“绿色通道”粮油作物新品种引进中试基地等,这些基地正逐步发展成为当地的产业龙头。同时,他们 积极参与农业产业的产供销等各个环节,当好农民经纪人,并按照“市场+基地+农户”的运行模式,为农民提供信息、技术、销售等服务,推动了农户与市场的有效对接。截至目前,科技特派员牵头搭桥的业务15综,帮助成立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5个、家庭农场12家,指导申办绿色食品认证1家,无公害食品认证3家,构建可追溯食品安全体系8家。

  “梅花香自苦寒来”。努力出成效,敢为出文章。南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的科技特派员工作开展得风声水起,《南安农业》、《泉州农业网》、《泉州网》及《泉州晚报》、《清新福建绿色农业》等网络媒体、报刊均有报道其相关活动。


责任编辑:明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