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70年 宁德市八大特色农业产业蓬勃发展

2019-09-25 来源:宁德晚报

沧海桑田,日新月异。新中国成立70年宁德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从1949年的0.75亿元,发展到2018年的526.4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2018年比1949年增长42.6倍,年均增长5.6%。

农村基础设施大幅改善

新中国成立前,宁德农村基础设施十分落后,无公路、无电、无电话的“三无”现象随处可见;农业耕作方式落后,全部靠人力、畜力和简陋的手工具耕作,农村生产力水平低下。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1978年以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逐步加快,生产生活条件日益改善,农村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

经过70年的建设,农村基础设施显著增强,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交通、通信、水电等公共事业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更加便捷。截至2018年,100%的村通电通公路,73.1%的村通公共交通,97.5%的村通宽带,92.4%的村通有线电视,97.3%的村通自来水,50.4%的村有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26.3%的村有物流配送网点,93.7%的村进行生活垃圾集中处理,75.4%的村进行生活污水集中处理,26.3%的村有电子商务配送点,为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促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八大特色农业产业蓬勃发展

宁德,气候温和湿润,山海资源丰富。如何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打造特色,不断推进重点特色农产品品种结构的优化调整,宁德人民一直在摸索自己的发展路径。经过多年发展积淀,如今宁德已形成茶叶、水果、蔬菜、食用菌、中草药材、林竹花卉、畜牧和水产8大特色农业产业,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其中,茶业是闽东的主导产业,宁德70%的农户从事茶叶生产及相关产业,茶叶是农民收入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2018年全市茶园总面积88.39万亩,茶叶总产量达9.98万吨,茶叶产量是1949年的39.7倍,年均增长5.5%。从1980年开始分品种看,2018年绿茶产量5.31万吨,是1980年的6.0倍,年均增长4.7%;红茶产量2.24万吨,是1980年的43.6倍,年均增长10.4%;白茶产量2.13万吨,是1980年的102.4倍,年均增长13.0%。福鼎白茶、福安“坦洋工夫”红茶、蕉城“天山茶”、寿宁高山茶、周宁高山云雾茶等品牌不断扩大知名度,“中国茶叶之乡”声名远扬。2018年,福鼎白茶连续9年进入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名列第四,评估价值达38.26亿元。

责任编辑:明仙 

相关推荐

党建引领“微”力量 焕发古街“新”
古田瑞岩:活化古村文化 奏响诗歌新
长汀庵杰乡:党建引领法治赋能 绘就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乡村振兴专家智库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