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着“乡亲”地里掘金——记南平市级科技特派员艾茂才
2022-01-30   作者:黄自棋   来源:大武夷新闻网

在南平邵武市水北镇一都村瓜蒌种植基地,一年四季都能见到一名头戴草帽的中年男子穿梭于田间地头,他就是邵武市拿口镇三峰村党支部原驻村第一书记、南平市级科技特派员艾茂才。

艾茂才在今年“七一”前夕被福建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邵武市委授予“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他驻村3年,为三峰村搭桥修路装路灯,协作发展竹产业,引导兴办合作社,使三峰这个建档立卡贫困村摘掉了“贫困帽”“软弱涣散帽”“综治一票否决帽”,村集体自主经营性收入实现零突破,年收入超过20万元……

牵手“穷亲” 飞地挖金

从2020年春开始,艾茂才带领三峰村及拿口镇其他村的20位建档立卡贫困户“飞地抱团”,到水北镇一都村李家坊组流转土地140多亩,创办“峰都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瓜蒌,帮助农民持续增收。

“又分红啦!感谢艾书记千方百计帮我们添收入。”三峰村45岁的原建档立卡贫困户何志勇收到了峰都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分红。何志勇和19岁的女儿均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属于村里的弱劳动力,可从事一些普通农活,收到分红后的他们心里十分感激。

像何志勇这样加入峰都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获得分红的还有三峰村的熊忠期、饶家宾及拿口镇12个村的20户原建档立卡贫困户。如何让这些脱贫困难户持续增收稳定生活是基层组织的一项重要工作。

在脱贫攻坚战的那段时间,艾茂才得知市里出台“激励性产业扶贫资金项目”时候很是高兴,这是助力脱贫困难户持续增收的一个好项目。他找到镇领导汇报工作,想利用“激励性产业扶贫资金项目”搭建以“贫困村+科特派+合作社+农户”的利益共同体发展模式来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他的想法得到镇领导支持,三峰村争取到激励性产业扶贫项目及资金24万元,联合由拿口镇扶贫办推荐辖区12个村的20名脱贫困难户和作为理事成员的5家股东,项目一期共投入资金70余万元。

将项目落到实处,实施好并不容易。艾茂才心急如焚,为此四处奔忙,考虑到三峰村地处偏远山村,海拔较高,发展瓜蒌种植不够理想,他便四处寻找更加合适的瓜蒌种植基地。最后,在市政府挂点领导林新长副市长的推介下,艾茂才来到一都村了解考察,最后选中李家坊自然村一片阳光充足的坡地山垅田,并与一都村李家坊自然村有关农户签订了土地流转协议。

2020年3月初,艾茂才注册成立“邵武市峰都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接下来,他又马不停蹄地请农技专家、招技术工人、租生产用房、备良种肥料,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就这样艾茂才领着一群拿口镇的“穷亲”,“飞地抱团”去一都村的田地“掘金”。

融入科技 “金果”丰硕

艾茂才虽在乡村工作20多年,掌握了一些常规农业生产技术,但农作物的具体栽培管理技术还得“啃书本”,请教“专家”,边学边做。他认真翻阅学习《瓜蒌种植技术指南》有关知识,联手水北镇乡村振兴发展中心高级农艺师孔三娟对瓜蒌进行科学种植管理。

合作社聘请村民对基地实施日常管护,他们大多数对瓜蒌的科学种植管理生疏。为了进一步了解掌握种植技术,艾茂才带领村党员干部及村民代表到安徽省岳西县瓜蒌专业生产基地和车间学习种植技术,洽谈种苗供应、瓜子购销业务,并与该公司签订供销服务合同。

艾茂才借鉴参观企业经验,采用“师带徒”形式,对瓜蒌种植管护一线普通工人进行面对面、手把手的“传、帮、带”。很快,瓜蒌种植基地有了“土专家”,他们基本可以按照瓜蒌的科学种植管理技术进行运作,这让艾茂才省了些心事。

为了给田地“补充营养”,艾茂才查阅大量资料,并在市农业农村局领导的支持帮助下,为合作社争取到绿肥紫云英种子和30多吨有机肥,在瓜蒌种植生产基地全面播种绿肥紫云英,为瓜蒌茁壮成长备好“营养餐”。

“你们要记得喷水保湿,进入十月份果实陆续成熟,待果皮由白粉变成浅黄色时就可分批采摘,将采下的瓜蒌悬挂通风处晾干。同时将果实从果蒂处剖开,取出内瓤和瓜子后晒干制成干瓜蒌皮,内瓤和瓜子加草木灰,用手反复搓揉,并在水中淘净瓤,捞出瓜子晒干成为瓜蒌仁……”这是9月下旬,艾茂才在基地嘱咐现场农工的话。

艾茂才即便手头的工作再忙,还是三天两头往基地跑。护苗、施肥、剪枝、除草、杀虫、灌溉……不放过科学管护每一项作业的技术指导。

“不论条件多么恶劣,情况多么复杂,只要肯用心、肯实干,就一定会取得好结果。”这是艾茂才在基地服务指导时常挂嘴边的话。他一有空就蹲在基地观察瓜蒌成长情况,有时他还用手机将瓜蒌成长过程的根、茎、叶拍摄后发给专家,请专家指导。

功夫下在哪,成果就出在哪。2021年秋,140多亩瓜蒌长势喜人,丰收在望,看着基地棚架上吊着的一颗颗诱人果实,艾茂才感慨万千,这可是帮助农民致富的“金果”。

精打细算 为民谋利

“有钱也不能乱花,一定要花在刀刃上。”艾茂才的精打细算在合作社是出了名的。“基地田间管理作业要精准用工,购买原材料要货比三家”“花小钱办大事,不花钱办成事”是该合作社一条不成文的规定。

艾茂才在合作社经济财务上可谓是锱铢必较,但自掏腰包为合作社办事却大方得很。为了方便合作社的管理服务和技术指导,他不仅是驾着自家小车往返基地,还常常为公务自掏腰包不记账不报销。合作社自建立起就有一本“明白账”,理事们共同守护着合作社的“钱袋子”。两年来,在合作社田块流转租赁、购买原材料、聘用农工等方面为合作社共省下10余万元。“这样做,不仅省出了资金,更体现了合作社办事花钱讲规矩。”艾茂才说。

光省不够,还得有本事挣。合作社有自己的经济发展特色,以瓜蒌种植生产基地为主,通过出租、承包等多种方式盘活资产,使合作社集体经济逐渐壮大。2020年,瓜蒌产量3000千克,产值12万元。今年瓜蒌子产量约5500千克,吊瓜子700千克左右,产值在近30万元,除支付基地劳务报酬,20户农户每户可分红3000元。

脱贫困难户有普通劳动能力的可在基地做农工增加一份劳务报酬收入,没有劳动能力的就在家“坐等收成”。三峰村的童友发在基地做农工,他在基地领到做农工的第一个月报酬4000余元时万分感激:“有这笔收入,我终于可以修缮一下家里的住宅了!”家住拿口镇肖坊村45岁的吴爱民一家四口除了88岁体弱多病的母亲杨凤秀,他和妻子、女儿都是残疾人,他家领到3000元分红款喜出望外:“可要给女儿、老婆买两件新衣服,好好过个春节。”

艾茂才驻村履职交出了一份让群众满意的脱贫攻坚“答卷”。2021年6月他回单位工作以来,仍不忘自己担负的南平市级科技特派员使命,继续帮助三峰村农民致富。

责任编辑:何菁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