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漳州市南靖县金山镇的河墘村,凭借厦蓉高速公路、319国道、龙厦铁路三大交通干线穿境而过的显著区位优势,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探索出了一条特色发展路径。这个面积3.8平方公里、拥有13个村民小组、3996名户籍人口(其中党员148名)的村庄,已先后荣获全国绿化千佳村、全国小康建设明星村标兵、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对象等多项荣誉。
河墘村俯瞰图
资源盘活,告别“糊涂账”
河墘村振兴的第一步是彻底摸清家底、规范管理。通过查阅历史档案、走访历任村干部、实地精准丈量,该村全面清查了集体“三资”(资金、资产、资源),清晰锁定“闲资源”边界,共梳理出资产61宗、资源28宗、经济合同26份。村两委坚守“资金不外借、资产不拍卖、资源不占用”原则,建立了集体资产动态管理系统,对价值1652.8万元的固定资产和面积2456.8亩的资源型资产实施全流程数字化监管,从根本上杜绝了集体财产“糊涂账”。
河墘村的墙绘
沉睡资产,焕发“新生机”
摸清底数后,河墘村多措并举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与增值。一方面,线上公开“三资”信息,改造提升闲置空房,积极落实助企惠企政策,成功吸引企业进驻创办“金胜客”饼干厂等项目,每年为村财增收53万元。另一方面,流转低效园地发展火龙果、沃柑等高优水果种植,并投资水电站、房产开发、林下经济种植等多元项目,持续拓宽增收渠道。2024年,村集体收入实现突破性增长,达到200多万元。
河墘村火龙果基地
富民为本,共享“振兴果”
发展的核心在于惠及村民。河墘村大力实施“离土不离乡”就业工程,通过创办村办企业、建设规模化种植基地,有效吸纳本地富余劳动力。同时,积极开展高素质农民、新型职业农民专题培训,提升村民就业创业技能。一系列举措显著提高了村民收入,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万元,真正实现了村庄发展与村民富裕的同频共振。
如今,河墘村通过精准盘活沉睡资源,成功将昔日的“闲”景转化为蓬勃的“钱”景,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更有效激活了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生动的实践样本。(南靖县农业农村局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