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至5日,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炉下青溪,益乡之行”实践队,在学院党委书记修新田的带领下奔赴南平市延平区,开展为期三天的乡村振兴调研实践之旅。实践队员们深入探寻生态农业创新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鸿瑞奶产业链循环园
实践队首站抵达王台镇的鸿瑞奶产业链循环园。在园区工作人员的引导下,队员们走进奶牛养殖区,实地感受奶牛的生长环境与养殖模式。通过与园区负责人交流,队员们了解到,该园区依托当地自然环境,构建起了完整高效的资源循环利用闭环,实现了生态与经济的协同发展。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资源利用率,还减少了环境污染,为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随后,实践队来到天翊生态蛋鸡养殖场。在这里,科学的饲料配方和精细化管理提高了蛋鸡的抗病能力与鸡蛋品质。养殖场利用发酵床技术将鸡粪转化为有机肥料,用于周边果园和菜地,践行了资源循环利用的环保理念,给队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队员们与负责人热烈交流,共同探讨优化养殖模式、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方法。
4日上午,实践队来到炉下镇斜溪村。在“炉下之问”生态文明实践展示馆,队员们了解到斜溪村从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型的历程。漫步斜溪洲头岛,队员们亲身感受生态之美,深刻领会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内涵。在与斜溪村党支部下派第一书记及转产转业代表交流中,队员们了解到村里发展生态农业面临宣传能力不足等困难,并提出了建立生态农业合作社、加强与高校合作、利用互联网宣传等针对性建议。
当天下午,实践队来到“菌草家园”循环经济示范基地。队员们考察了菌草循环利用模式,收割后的菌草制成畜牧饲料,牲畜食用后生长良好,免疫能力提高、发病率降低。养殖粪便经菌草发酵床处理转化为肥料,用于菌草种植,形成了资源循环利用模式,实现了生态与经济效益的双赢。紧接着,队员们来到百合种业振兴项目地。这里采用现代化设施农业技术,精准控制温湿度和光照,注重生物防治和有机肥料的使用,确保了百合的品质与安全。
青年入乡共建交流会
在乡村振兴会客厅和电商产业园,实践队实地了解当地乡村产业升级、电商助农等创新实践。随后,延平区多部门联合举办了青年入乡共建交流会。区委人才办负责人为队员们解读了青年就业创业政策,推介了文旅和农业合作项目及电商产业园孵化成果。期间,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团委与延平团区委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开展多项合作以推动乡村振兴。
实践的最后一站,实践队来到圣农集团。作为白羽肉鸡行业的龙头企业,其现代化养殖和全产业链发展模式让队员们大开眼界。圣农集团在养殖环节注重生态环保,通过产业融合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实践队成员们收获颇丰。他们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更深刻体会到乡村振兴前景广阔,也感受到了自身肩负的责任。未来,实践队将以科技为笔、实践为墨,书写乡村振兴的壮丽篇章,让生态农业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绽放光彩,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青春力量。(图/文 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炉下青溪,益乡之行”实践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