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第三届鲜食玉米新品种展示交流会暨东南区鲜食玉米产业发展学术交流会在建瓯举办
2025-11-19   作者:刘文标   来源:中国福建三农网

11月18日至20日,“福建省第三届鲜食玉米新品种展示交流会(建瓯)暨东南区鲜食玉米产业发展学术交流”在建瓯举办。本届交流活动以“鲜源建州,玉润华夏,米泽百姓,努力让优质鲜食玉米走进千家万户!”为主题,展示全国尤其福建省鲜食玉米产业最新发展成果,搭建品种推广、技术交流、成果对接平台,助力福建乡村产业振兴。

图片3.png

鲜食玉米品种集中展示

全国60多家科研单位、种子企业和种植大户选送的800个优质鲜食玉米品种在田间集中展示,同台竞技,吸引了众多专家、客商和市民关注。来自全国鲜食玉米界科研院所权威专家、兄弟省份省级推广专家、知名企业、消费者代表组成专家品鉴团,采用盲评方式,以表型特征如外观色泽、籽粒饱满度、排列整齐度和食味口感指标如蒸煮后的甜度、糯性、皮渣感、香味、风味等进行多维度的综合评价。

图片4.png

专家对鲜食玉米进行打分

“今年的鲜食玉米会鉴评活动有所进步”,国家鲜食玉米区主持人、本次甜玉米组鉴评专家组副组长王俊说:“一是总体感觉规模更大,参试品种数有800个,甜玉米和糯玉米接近各占一半;二是参试单位和采购客商更多,来自全国各地科研单位、种业企业,还有各地采购客商人数很多;三是品种类型更加丰富,颜色多样,更好的满足市场的需求;四是鲜食玉米品质更好了,国内的育种水平在逐步提高,期待鲜食玉米的明天会更好!”

东南区鲜食玉米经销商近500多人参加田间种植品种观摩,认为通过田间集中展示方式,优势和潜力品种一目了然,有利于提早锁定品种,既向社会提供高品质品种,又能在激烈市场竞争中提高胜算筹码。福建育种专家廖长见介绍,他选育的品种获得专家推荐,是基于多年参加展示,洞察市场需求走向和吸收兄弟育种单位新成果的基础上,独劈溪径,推送出市场欢迎的鲜食玉米品种。

“福建农科院始终高度重视鲜食玉米种业创新研究,成功创制了亚热带甜玉米杂种优势利用方法与单倍体快繁技术,有效破解了鲜食玉米育种效率偏低的难题。”福建省农科院党委书记、院长余文权表示,福建农科院先后培育了“闽甜”“闽双色”系列甜玉米品种、“闽双甜”系列水果玉米品种,以及“闽甜糯”“闽彩甜糯”等系列甜加糯玉米品种,并成功选育出一批富含叶酸、维生素E和维生素A等功能性营养成分的玉米新种质,在生产实践中展现出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闽甜428”“闽双色8号”等40余个鲜食玉米品种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其中23个品种实现成果转化并大面积推广,取得了显著的社会与经济效益;“闽甜488”和“荟甜8号”在2025年全国鲜食玉米产业创新大会上荣获甜玉米组“优秀品种”称号。这些技术突破与品种创新,为福建省乃至全国玉米种业的高质量发展和种源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福建省农业农村厅袁忠贤副厅长表示,福建农业系统深入践行大农业观大食物观,立足福建资源多样性和气候适宜优势,加快包括鲜食玉米产业在内的福建特色现代农业发展。2024年,全省鲜食玉米种植面积超60万亩,产量达66万吨,总产值超过16亿元,全省规模种植鲜食玉米的县市超过20个,初步形成了以建瓯为代表的闽北产区、以永安为代表的闽西产区,以及以长泰为代表的闽南产区等三大鲜食玉米产业发展集中区。

福建省种子总站站长赵杰樑介绍,去年福建全省种子企业鲜食玉米种子销售量428万公斤,销售额3.44亿元,占鲜食玉米种子全国市场份额的两成以上。在深耕国内市场的同时,福建正加快出海步伐,加大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培育力度,引导骨干企业带着创新成果加速出海。

图片5.png

获推荐品种的企业代表颁发证书

经过专家品鉴团的严格评价,本次活动选出了“十佳苗头品种”和“十大推荐品种”,并现场为获推荐品种的企业代表颁发证书。同时,活动现场还举行了种业相关领域的合作协议签订仪式。

在鲜食玉米产业发展学术交流会上,参会专家学者围绕品种政策解读、玉米育种、我国鲜食玉米发展趋势及产业化探索、甜玉米风味改良、鲜食玉米病害防控、鲜食玉米土壤科学管理等方面,展开了深入探讨和交流,提出了许多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和措施,取得了较好成效。

近年来,福建将特色鲜食玉米种业创新列为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重点项目,组织科研院所和企业开展良种联合育种攻关,取得重大突破。其中,甜玉米中的特色类型水果玉米种子全国市场占比超65%以上,“雪甜232”是国内首个具自主知识产权水果玉米品种,打破了国外水果玉米品种的垄断;“闽双色”系列黄白甜玉米品种,广泛应用于我国南方种植区,已成为黄白粒品种市场的标杆。

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为鲜食玉米产业构建了高效的交流与合作桥梁,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鲜食玉米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文/图 刘文标)

责任编辑:徐辰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