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福建农林大学“问路林深,粮安何在”实践队深入南平市松溪县万前村,聚焦一片种植于清雍正四年(1726年)、迄今近三百年的宿根甘蔗。通过实地调研“蔗茶间作”生态复合种植模式,探寻古老甘蔗如何借助科技赋能与文化挖掘,从“活化石”蜕变为带动当地农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的“甜蜜引擎”,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提供了“松溪样本”。
图为实践队队员拍摄的百年蔗。(蔡华悦/摄)
在万前村,实践队了解到这片全球现存的最古老的宿根甘蔗田,亩产仍达8000至12000斤。更珍贵的是百年蔗的内在基因,其富含有机酸、叶酸及多种活性物质,尤其是叶酸含量最高可达普通红糖的20倍,是不可多得的甘蔗种质资源,每道蔗节都是活着的“生化实验室”。
科技赋能让古法红糖焕发新生,当地企业红唐纪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与浙江大学科研团队深度合作。运用专利菌株技术,成功开发出功能性红糖产品,不仅保留了传统红糖的醇厚风味与矿物气息,更使其具备了抗氧化、调节肠道菌群、解酒护肝等多元健康功效。这种融合传统滋补底蕴与现代科技前沿成果的产品,开创了功能性红糖的新范式,大幅提升了百年蔗的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万前村工作者向实践队员详细介绍百年蔗产业发展规划与“三产融合”路径。(陈子璇/摄)
实践队员参观万前村百年蔗种植地。(陈子璇/摄)
面向未来,推动百年蔗产业持续高质量发展,实践队队员利用专业所学知识,提出以下建议:一是科技强农。应用区块链技术实现全链条溯源,引入AI纹路识别等防伪技术,筑牢品牌信任基石,解决市场信任危机。二是产业兴农。精心打造“蔗茶之路”农旅融合精品线路,拓展体验式、场景化消费,推动产业向日常化、高值化渗透。
实践队在万前村百年蔗基地合影。(陈子璇/摄)
本次松溪万前村之行,实践队队员深切体悟了万前村的深挖八闽乡土资源禀赋,融合科技赋能、文化铸魂、产业筑基,是驱动乡村振兴的核心密码。未来,实践队队员们将继续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充满希望的田野上,用创新智慧破解发展难题,以实干担当助力产业升级!(蔡章颀/文 陈子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