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扎根八闽的国有大行,农行福建分行始终扎根乡村、心系“三农”,积极探索服务乡村振兴有效模式,在提升县域网点金融服务质效的基础上,重磅升级推出惠农服务旗舰店,有效提升县域到乡到村的服务能力。
宁德市蕉城区海洋资源丰富,这里渔业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流水足、氧气足,所以鲍鱼就喜欢我们这里。”寒垅村村支书吴星谈起海中的“宝贝”,满是自豪地对《农村金融时报》记者说。寒垅村盛产黄金鲍、绿杂鲍,目前该村有鲍鱼养殖户250余户,养殖面积达3200亩。
然而在丰饶资源的背后,也曾有过为钱发愁的时候。在渔排上摸爬滚打了10余年的鲍鱼养殖户吴彪,小心翼翼地从网箱中提出一笼鲍鱼,巴掌大的黄金鲍在阳光下显得肥美诱人。
“瞧,这鲍鱼养了足足4年!”吴彪告诉记者,“每年的3月、6月和9月是补苗的关键时期。今年3月进了500万粒苗,苗钱就需要250万元,要是资金链一断可就全完了。”
吴彪还说:“去趟城里的银行网点,开车来回一个多小时,有时候因为材料没带全,一趟还不一定能办成。”
“能否在渔民‘家门口’建个‘海上银行’呢?”这个想法在农行工作人员的长期服务与深入调研中渐渐变得清晰。2024年12月,一艘建在渔排上承载着希望的“金融之舟”——寒垅村海上社区惠农服务旗舰店开业了。
“渔民海上作业时间不固定,我们就调整下乡入驻时间,在他们集中上岸时增派人手。”农行宁德蕉城支行营业部主任刘巧铃向记者说,“我们不仅带来了双屏POS机、惠农e站,还经常用大白话给他们讲怎么预防诈骗。”
更让渔民们安心的是,当地农行针对渔业生产经营特点,为他们量身定制了信贷产品“设施贷”。刘巧铃解释道:“我们根据他们的养殖证等材料推出了这款产品,最高贷款额度能达到100万元。寒垅村海上社区惠农服务旗舰店成立后,从受理材料到放款,我们能做到3天内完成。”
金融“及时雨”的精准滴灌,让寒垅村的鲍鱼养殖户们有了更多底气。今年年初,寒垅村村民带着一面写有“金融活水润寒垅共绘振兴新蓝图”的锦旗和一封感谢信,专程赶往农行福建分行。“农业银行成了我们‘家门口’的银行,真正做到了惠农惠民!”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当地渔民的心声。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农行福建分行立足八闽大地资源禀赋,培育了一批服务特色业务、特色区域、特定客群的惠农服务旗舰店。
在龙岩,惠农服务旗舰店与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相融合,打造出惠农服务旗舰店暨李文慰劳模工作室,“饶才富”精神传承与劳模工作法的交相辉映,让“老农金”精神在长汀薪火相传。在三明,农行推动“绿盈乡村”与惠农服务旗舰店相碰撞,打造了绿色金融服务新模式,建成集金融、电商、物流、民生、政务“五位一体”的7家“绿盈驿站”。在漳州,4家乡村振兴国债服务点暨漳州分行惠农服务旗舰店的成立,将惠农服务旗舰店打造成了国债下乡的前哨站、农村居民安全理财的主阵地。在连江,依托惠农服务旗舰店推广的“渔船贷”,为超100户渔民提供了贷款支持,总金额5800万元的贷款帮助渔民购买了新的养殖设备、更新了老旧渔船,提升了整体生产能力。
建设普惠金融体系,加强对小微企业、“三农”和偏远地区的金融服务,是党中央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通过创新建设惠农服务旗舰店,农行福建分行统筹推进下沉县域服务渠道和人才队伍,有效提升县域到乡到村服务能力,让更多县域乡村客户获得更加便捷优质的金融服务。截至2025年3月末,该分行共建成惠农服务旗舰店68家,发展“智揽客”乡村联络人1300多户,带动营销农户贷款91亿元,新增掌上银行月活客户49万户。
(通讯员洪流浩、林颖南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