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红教授仙游田畴一日:用科技播撒丰收希望
2025-07-18   作者:郑志忠   来源:中国福建三农网

7月17日,骄阳正肆意泼洒着炽白的光焰,莆田市仙游县度尾镇帽山村利众红山果场柚香浮动。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福建农林大学根系生物学研究中心主任廖红教授正俯身于一株文旦柚前,轻拂着那油泡细腻的果皮,专注地开展着调研工作。

图片32_副本.png

廖红教授(左一)实地调研

“今年顶端功能枝挂果明显增多。”她向围拢的果农展示实验数据,“肥力不仅够,更精准。”在她推广的专用有机改土配套技术下,奇迹悄然发生:优质果比例跃升约10%,畸形果锐减,同样大小的果实,竟能增重一至二两;果肉饱满如月,储存期延至春节后仍清甜如初。更令人振奋的是,裂果率降至20-30%。

度尾文旦柚协会会长余志成的老果园,成为了这项技术的最佳代言。仅施三次有机肥,满园柚果大小均匀,如同出自同一个模子,一级果率提高了15.79%。廖红深知新技术推广的艰难之处,她说道:“群众害怕减产,不敢轻易尝试新方法。但数据不会说谎,我们示范了三年,大家亲眼所见,自然就信服了。”如今,她的团队已在仙游扎根,文旦柚和水稻两个实验室成为破解增产提质密码的前沿阵地。

临近正午,调研转入稻田战场。在剑山村、洋坂村连绵的绿野间,廖红目光如炬。她蹲下身,捏起一株稻叶,“叶片深绿,茎秆粗壮,没用复合肥吧?”兴茂合作社的杨清满听到廖红的点评,连连点头。廖红团队的水稻简化施肥方案——基肥200公斤+追肥30公斤,正以万亩之势在仙游6个乡镇铺开。这一方案成效显著,成本直降20%,稻田杂草少了,整齐度高了。更重要的是,它为解决土壤酸化与重金属污染这一“大地隐疾”提供了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午后,廖红辗转至钟山镇东溪村,她的敏锐再次闪光,发现再生稻农户竟遗漏了关键的催芽肥,廖红当即拍板,“免费提供100亩有机催芽肥!8月5日前必须施下!”当看到全程有机种植的稻田几乎不见虫害,她语重心长地提醒农户,“补施化肥,前功尽弃,太可惜!”廖红对种草皮导致土壤崩溃的痛心疾首,对前茬药害残留的精准溯源,充分展现了她在“土壤 - 作物 - 管理”全链条治理方面的深刻见解。

下午的行程,廖红化身流动的农技讲师。在钟山鸣和村,她以“小孩时期喂大人饭”的生动比喻,提出“智能肥料+专家直联”的创新模式——农户只需拍照上传作物情况,专家通过微信进行指导,有效杜绝渠道商的误导。在菜溪乡象星村,她将施肥失误的田块作为警示教材,为农户们敲响警钟。

傍晚时分,廖红风尘仆仆的一天行将结束。她婉拒了仙游30万元土壤检测费的佳话,连同她半月必赴田间的坚持,已在仙游干群中口口相传。她推动的改土肥技术,让文旦柚一级果率提升15.79%,让稻农亩均省下200元成本。这些凝结心血的数字,最终汇成一份沉甸甸的科研成果报告,为仙游的农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科技动力,也为乡村振兴描绘出一幅充满希望的崭新画卷。(图\文 郑志忠)

责任编辑:明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