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8月3日,福建农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寻味安溪 茶饮焕新”新茶饮产业发展实践队,深入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虎邱镇、西坪镇、祥华乡,开展为期6天的实践调研活动,系统调研新茶饮供应链的生产经营与协作情况,旨在探索新茶饮产业与乡村发展的融合路径,以青春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虎邱镇:合作社多元破局新茶饮
虎邱镇的茶叶合作社正从不同维度探索与新茶饮的融合。泉家茶叶合作社负责人林亚明通过收购农户毛茶、规划直供渠道,2024年带动周边60多户茶农户均增收近万元。增收的密码源自李亚明的创新经营思路,将茶叶加工与新茶饮市场需求相结合,拓展消费群体,供给新茶饮品牌的净茶产品占比已超65%,远超传统渠道销量。金格农业专业合作社则聚焦工艺适配,负责人针对新茶饮对香气、口感的特定要求调整种植和初加工方式,但“老茶人对新口味、新工艺了解不多,年轻人又留不住”的困境,让融合之路稍显滞涩。
高建发茶庄园与高福茶叶有限公司则是虎邱镇“现代化探索”中的典型。高建发2500亩庄园引进法国葡萄酒庄园管理模式,以“生态+科技+文化”体系成为“小罐茶”核心代工基地,年供高端原料超千吨;高福茶叶作为“三茶”统筹先进单位,非遗传承人高福建首创“看茶园下订单”模式,让消费者直连生态茶园,还以“茶叶联合社+众茶众筹”串联数百户茶农,让传统铁观音通过新渠道走进更多家庭。
实践队参观高建发茶庄(尤心宜摄)
西坪镇:合作社以科技与创新激活传统茶产业
崇德茶厂的车间内,物联网传感器实时捕捉着茶叶发酵的温湿度变化,将传统“看天做青”的经验转化为精准数据,既保证了铁观音“兰花香、观音韵”,又提升了生产效率。其开发的小包装铁观音在电商平台受到了年轻人青睐。
同在西坪镇从事茶叶生产加工的凤岩鸿茶初制厂则展开了一场口味革新,让铁观音茶粉与咖啡液在生产线交融,研发出“观音拿铁”系列产品。负责人在展示茶咖融合产品时透露茶厂正在申请“非遗+新茶饮”专利。在文香苑茶业的冷链仓库里,一批批贴着“生态茶园”标识的茶青正整装待发,即将送往喜茶等知名新茶饮品牌。作为当地茶叶产业的龙头企业,文香苑创新采用“农户+合作社”的运营模式,通过统一标准种植、全程质量管控,带动周边茶农实现产业升级。经权威检测,随机抽检的茶样农残量全部达到欧盟标准,为产品打入高端市场提供了坚实保障。
实践队参观文香苑茶叶仓库(陈颖摄)
祥华乡:茶脉传承中的新生力量
祥华乡的茶园里,茶农们正修枝追肥,为“高香低涩”的鲜叶积蓄力量。这里年产 6000 吨铁观音,“祥华观音・茶中极品”的美誉背后,是合作社与茶农对传统坚守与创新的尝试。老师傅凭经验把控摇青的时长与力度,95后茶农则用测温仪精准监控炒茶锅温度。传统制茶手法与现代数据监测的结合成为常态,让每批茶叶的品质更趋稳定。合作社负责人介绍,通过对接新茶饮品牌,今年鲜叶收购价同比上涨12%,“年轻人爱喝的果味茶、冷萃茶,其实用的就是我们这里的好原料,不用刻意改变,品质过硬自然能融入新市场”。这种传统与新潮的自然相拥,让老茶乡在新茶饮浪潮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安溪县虎邱镇、西坪镇、祥华乡三个乡镇茶产业融合转型的背后,离不开当地“守茶人”的匠心与创新。虎邱镇非遗传承人李金登就是众多“守茶人”的典型代表,面对当地年轻劳动力断层与技艺传承危机,李金登将五十年制茶经验拆解为量化标准,通过合作社培训数百茶农统一摇青力度、烘焙火候等关键技术,使茶农制茶合格率提升至98%。在坚守传统工艺的同时,李金登敏锐洞察市场趋势,主动拥抱新茶饮浪潮,参与新茶饮行业峰会,研究新式茶饮调制技术,积极探索传统技艺与现代需求的融合点,让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精湛制茶工艺成为茶产业对接新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为传统茶产业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树立了典范,也向年轻一代传递了传承与创新并重的殷切期望。
实践队访谈安溪铁观音大师李金登(尤心宜摄)
虎邱的多元探索、西坪的创新突破、祥华的传统新生,铁观音大师李金登“守正创新”的传承理念与实践,共同勾勒出安溪茶产业的转型图景。6天的调研行程收获满满,接下来,实践队成员将把调研成果转化为具体建议方案,让农林学子的智慧真正融入茶乡土壤,助力安溪茶产业在传统与创新的共生中,走出一条产业兴、乡村富的振兴之路。(吕炜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