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绿色振兴的“稻”路
2025-08-19   作者:郑志忠   来源:中国福建三农网

立秋后的仙游山野,稻浪翻金,水清如练。全国人大代表廖红教授一行的脚印,深深浅浅落在钟山与菜溪的田埂上。这并非寻常的农事察看,而是一场关乎土地良心与农业未来的对话——当稻田里游出小鱼,当稻穗告别农药,我们收获的何止是粮食?

清水为镜,照见农业的良心。在钟山镇辉林合作社的田间地头,辉林合作社负责人张永辉弯腰掬起一捧水。清冽的水流从指缝滑落,几尾青鳉鱼在沟渠石缝间倏忽隐现。“过去排出去的水发浑,如今能养鱼虾!”老张的笑纹里藏着骄傲。这汪清泉,恰是生态农业最朴素的答卷。廖红教授指尖抚过稻叶,点破玄机:“清水养稻,稻护清水。”当菜溪与钟山的稻田排出二级水质,当面源污染被锁进科技牢笼,农业终于卸下“环境债”的重担。这潺潺流水,映照的不只是云影天光,更是农耕文明对自然的敬畏与偿还。

“三无”稻香,种出舌尖上的心安。“没化肥、没农药、没除草剂,稻子反倒更争气!”张永辉捻开稻壳,米粒晶莹如珠。平均587.9公斤的亩产背后,是酸化薄田的涅槃重生——科技让土地找回自愈的力量。曾几何时,“高产”二字如枷锁般困住农田。化肥催谷、农药除患,产量数字攀升了,土地却呻吟,百姓食难安。而今钟山示范片的稻穗低垂,恰似向土地致歉的谦躬。廖红说得好:“绿色安全才是核心竞争力。”当亩产增幅10%与“三无”标签并存,仙游的稻路正从“吃得饱”转向“吃得安”——这是农业价值的真正升维。

立体种养,让农田长出“金链条”。菜溪乡象星村的稻海中,县委副书记沈国林展开丰收节蓝图:稻鱼共生,虾戏浅水,农家庭院飘出笋干焖肉的香气。廖红教授目光灼灼:“立体种养是根金扁担,一头挑生态,一头挑钱袋。”这绝非空谈。钟山清水可育肥鱼虾,菜溪沃土能酿香米,农家小院能盛放乡愁。当稻田变身“立体车间”,一粒米便串起产业链:生态粮卖出溢价,鱼虾宴引来游客,民宿留住归心。农文旅的丝线交织,终将绣出乡村振兴的“丰收盛景”。

土地从不会辜负诚心人。仙游以科技为犁,耕出清水稻浪;以生态为种,收获安心粮仓。当全国丰收节的锣鼓在菜溪敲响,仙游展示的不只是金黄的稻穗,更是一条可复制、可持续的绿色振兴之路——那田埂上躬身的身影,终将挺直腰板,捧起属于新时代农民的“金饭碗”。(郑志忠)

责任编辑:明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