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山区因势利导探索脱贫之路
2017-05-23   作者: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

  六盘山区是国家重点扶贫攻坚地区之一。如今,走进宁夏回族自治区六盘山区的贫困村庄,人们发现,白亮的水泥路通向家门口,红漆大门屋檐下灯笼高悬,青瓦白墙的院落整齐划一、错落有致。村部广场上人头攒动,男女老少相聚一起拉家常,时不时传来爽朗的笑声。这是六盘山区脱贫销号村的一个缩影。

  脱贫攻坚的路上,村情千差万别,“固定模式”不好使,“一刀切”要不得。正如当地一位村干部所言:“干好农村工作,只要不违背政策和纪律,始终想着为老百姓干事,你尽可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如何摆脱贫困,走向小康,每个村都在审时度势,探索开创适合本村发展脱贫的新路子。

  户社融合——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农户增收

  六盘山下的隆德县陈靳乡清凉村四面环山,生态环境优美。这几年,农户仍以家庭分散经营的传统种植养殖为主,农民增收缓慢,村子发展变化不大。面对各项惠农政策和历史机遇,村委会主任黄收成坐不住了,他和村“两委”反复商量后,决定成立合作社带动村民一起发展。村干部有想法了,群众致富就有盼头了。林下产业合作社成立后,通过鼓励农户入股的方式把农户的利益与合作社紧紧捆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实现户社融合带动农户共同发展。有闲置土地的农户用土地入股,有多余资金的农户用现金入股,既没地又没钱的农户以自己的劳动力入股(一月工资的一部分作为个人的生活费,剩余工资由合作社代其入股年终分红)。合作社2016年7月运行经营,不到一年的时间,年终总收入140万元,总共分红42万元,贫困户一年工资性收入达3万多元。

  有了成功创业的经验后,村“两委”的胆子更大了,思路更宽了,走“合作社+乡村旅游”的路子,依托合作社把农户和市场紧紧连在一起。把农民增收的产业链延伸到餐饮、住宿、特色农产品销售等领域。依托合作社养殖的土鸡,成立了“清凉山庄”,依靠“清凉世界”乡村旅游品牌拉动农民增收。为当地土鸡注册了“清凉湾”商标,用村民自己养殖的鸡供应“清凉山庄”,因为生态鸡味美肉嫩,一时游客口口相传,鸡曾供不应求,几个月时间,土鸡销售万只以上,“清凉山庄”纯收入突破20万元。面对游客的增多,村委会专门针对当地特有的苦苦菜、蕨菜等野菜,创办一家野菜加工厂,通过脱水变成干菜,每斤可售80元,又能带动当地一部分老百姓增加收入。

  公司带户——

  社会帮扶合力助农户脱贫

  位于隆德县神林乡辛坪村的绿鲜果蔬公司成立于2009年2月,占地5600亩。通过几年发展壮大,各类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逐步形成了一个集生产、销售、观赏、体验、餐饮、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观光园。

  在脱贫攻坚的路上,绿鲜果蔬公司秉着扶贫济困的慈善心态,不忘脱贫责任,把更多的精力用在村里的脱贫攻坚任务上。通过乡推动、村协调、企帮扶、户落实、人自立的思路,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公司先后投入资金50多万元,与神林乡5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签订了大棚廉价出租、优先安置就业、房屋改造、特困救助的协议,采取“四个一批”(产业带动一批、就业安置一批、帮扶建房一批、特困救助一批)帮扶措施带动建档立卡户增收。同时,通过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有效拉长农业增收产业链,辐射带动周边200多户种植大户,解决富有劳动力300多人。

  村情挖掘——

  依托当地资源发展乡村游

  隆德县陈靳乡新和村建档立卡贫困户82户290人,周围石具、中原等邻村都因为生活环境和自然条件的恶劣早已整村搬迁。面对本村脱贫任务,村“两委”没有气馁,在村党支部书记赵小龙的带领下,深入挖掘本村多年来传承下来的耕读文化、孝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马社火)等传统民俗文化,利用本村特有的文化资源发展乡村旅游致富。由于具备得天独厚的自然风景和传统文化资源,通过村干部不断努力和争取,新和村被列为自治区十个旅游示范村之一。

  在政策支持和项目扶持下,新和村就地成功改造了20多户农户,并发展成农家乐。以此为契机,通过改房、改厕、改路、改水和治污、治乱等,全面改善了村庄面貌,乡村旅游业已初具规模。游客多了,群众乐了。村干部趁热打铁,成立新和村旅游协会,协会下设美隆文化演艺发展公司,以致富带头人为会长,通过“支部+协会+带头人+农户”模式,组织和带动村民广泛参与乡村旅游,通过村民入股旅游公司,让群众协同做好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区日常管理工作,从股金分红和劳务收入两方面增加农民收入。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