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硕果累累
2018-11-12   作者: 魏初时 范双龄   来源:大田县农业局

“当农民真好!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既增长了知识,也转变了生产思路。以前种水稻全靠农药化肥,现在讲究绿色种植,使用有机肥、打生物农药,同时还可以养鸡、鸭、鹅、鱼,这样种养结合大大提高了农业效益。”10月20日下午,大田县桃源镇毅德农场郭佳毅刚参加在福州举办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说出的一番话。在接下来的一个星期里,他要一边参加培训,一边忙着蔬菜大棚建设。

大田县自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以来,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培育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该县因地制宜,科学制定培训计划。本着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指导思想,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开展了全面调研,结合地方特色产业,有针对性地确定培训专业、培训课程,制订适合当地的培训计划,设置的课程方面有水稻、蔬菜、茶叶、果树、食用菌栽培技术、电子商务、实训等方面的课程;在师资方面邀请了本县农业专家授课,专家们根据各乡镇农业特点和结合本股站工作有针对性的教学,到农户的极大欢迎,特别邀请了三明农校的教授进行农产品营销和电子商务知识的讲解,提升了农民的知识结构和营销理念。实训课程方面,采取理论培训和生产实训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学员到实训效果较好的农广校实践基地-永强家庭农场实训,实训课程起到了预期效果。每班次培训为期5天,共计30学时,经过培训,农民朋友学习了现代农业知识,提高了综合素质,为该县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提供人才保障。

抓住机遇,培训工作与学历教育相结合。今年以来,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大力培训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为契机,组织参训学员参加农广校中等职业教育,由于中等职业教育的学员招生工作就在参训的学员中进行,生源招生更有针对性,学员大部分为农业大户或专业合社和家庭农场骨干,通过三年的中专学习,参训学员能够学历既能得到提升,获得中专文凭,又能进一步提升农业从业素质。本年度共向省农广校报送了中专学员30名。8月以来,根据宣传部安排,在文江、太华、广平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时,结合“田头专家”宣讲队工作,向农民宣讲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三农”思想的论述和惠农扶贫政策。共安排了5名老师进行宣讲,计15场次900多人次。

为了提高培训质量,培训期间严格考勤制度,督促学员按时到位,使整个培训工作井然有序。每期培训结束后,都要建立完备的内业资料和台账,及时存档备查。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将每个学员的真实信息录入信息管理系统,按时向上级主管部门上报培训进度和资料,并颁发《新型职业农民结业证书》。每个班次都建立微信群,方便培训期间的管理和培训结束后对农户进行跟踪管理,分别指导,深受学员好评。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管理制度和办法,使培育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出台了多项扶持政策,通过农业奖补、项目支持、金融贷款等方式,解决了职业农民的发展资金问题;组建了专家教授在内的20人的新型职业农民师资库;认定了3个新型职业农民实训基地。目前,已形成了“理论授课、基地实训、认定管理、指导帮扶、政策扶持、经常教育”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下一步,大田县将进一步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力度,强化政策支持,完善体系构建,创新培训方式,充分利用现代教育培训手段,努力提升培育效果,加快建成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高素质职业农民队伍。

截至目前,2018年该县组织专家深入基层授课,共完成了10个培训班次578人,其中:2018年3月,第一期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在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举办,参训学员83人。培训班由大田县农业局主办,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承办,学员主要为广平、太华、桃源等14个乡镇的从事果树、蔬菜、茶叶、食用菌等行业的合作社带头人、家庭农场主、种植大户等。本期也是我县第一次选送农业从业者进省校培训。4月,第二期培训班在三明农校开班,本期培训由大田县农业局主办,三明农校承办。该班培训内容和农药经营许可资质培训结合完成,来自全县18个乡镇的农资服务人员,共69人参加培训,其中49人享受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政策,即免交培训费、食宿免费等。本年度将对申报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的学员中分类认定,完成新型职业农民定100名左右。2018年10月,有58名2017届中专学员领取了毕业证书,其中果树栽培专业37名,会计专21名。培育了一批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提升了农民的从业素质和专业技能。学员们了解了中央的惠农政策和农村电子商务等相关知识。在教师理论授课的基础上结合现场实训指导,进一步提高了现代农业专业技能;转变了农民的职业观念。通过培训,当地农民就近就业观念和能力明显增强。大多数学员认识到在农村有了专业技能同样也能发展致富,有了互联网平台,同样能自主创业;认识到现在的农民有别于传统农民,是从身份符号到体面职业的转变。

这些职业农民活跃在大田农业生产一线,围绕产业发展,扎根基地、合作社、现代农业园区,自主发展家庭农场,挑起了大田农业生产的大梁,他们接过现代农业发展接力棒,奔跑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

责任编辑: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