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新型肥料热点产品技术有哪些?
2019-01-08   作者:王腾飞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

12月22日,由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联合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等单位举办的“农业科技直通车”2018土壤健康与新型肥料成果技术交流大会在北京举行。

  会议邀请多位业内权威专家交流肥料行业发展的最新形势和技术成果,并展示了多家新型肥料企业的代表产品,搭建融资对接平台,促进肥料新技术和新产品的推广应用。

  微生物肥料优先研发7大新技术

  农业农村部微生物肥料和食用菌菌种质检中心李俊在主旨报告中介绍说,微生物是解决土壤问题的神奇钥匙,具有土壤的“造就师”、“清洁师”、“治疗师”,养分的“转换师”、“制造师”等多种功能。微生物肥料可以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化肥使用量,修复和改良土壤,改善农作物品质,将在减肥增效的新时代起到更为广泛的作用。

  当前,我国微生物肥料产业基本形成,企业总数超过2000家,年产量达2000万吨,年产总值达400亿元,截至2018年11月,农业部登记证产品达6528个,累计应用面积超3亿亩以上,我国微生物肥料标准体系基本建成,并向健康、有序、持续方向发展。

  目前,我国微生物肥料已建成5个层面的包含30个标准的标准体系,从菌种、生产、检验、使用、包装、储存等全过程均有标准可依,为确保我国微生物肥料质量安全、规范微生物肥料生产和质量监督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2018年7月,实现了土壤修复菌剂(生物修复菌剂)的登记,历经数年,意义重大。当前,《土壤修复菌剂》行业标准正在制定之中,2019年有望颁布实施。

  受益于国家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其在农业中显现出的独特功效、登记管理的规范与引导作用,生物肥料产业近几年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发展,得到各方关注!微生物肥料已纳入国家“十三五” 发展规划,下一步将推动化肥的“有机替代”行动,微生物肥料市场发展前景看好,预计到2025结束时,年总产量比现在翻一番,达到 4000 万吨以上。

  李俊同时也指出,当前,技术产品创新不足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微生物肥料产业的发展。 优良生产菌株筛选及发酵工艺技术、微生物农田土壤净化修复技术、 共生固氮微生物应用新技术、微生物种子包衣技术、有机资源综合利用微生物转化新技术、作物秸秆快速腐解还田微生物及其配套技术、新型复合配套技术这7项技术是我国微生物肥料产业未来 5 年优先研发的新技术。土壤修复改良微生物、微生物种子包衣制剂等特色功能产品将是十三五生物产业发展的重点产品。

  增值肥料将大有用武之地

  中国农业科学院肥料及施肥技术创新团首席科学家赵秉强表示,增值肥料产品改变了过去单纯依靠调控营养功能改善肥效的技术策略,通过生物活性增效载体与肥料科学配伍,实现对“肥料-作物-土壤”进行综合调控,更大幅度地提高农药利用率。利用增效载体技术,对我国尿素、磷铵、复混肥、水溶肥等大宗肥料改性增效,整体提升系列产品的性能与功能,可以有力推动我国化肥产业技术升级。

  赵秉强表示,增值肥料新产品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工信部“十三五”促进化肥行业转型升级指导意见(工信部原[2015]251号)中提出发展腐植酸、海藻酸、氨基酸增值肥料新产品。中国氮肥工业协会提出,到“十三五”末增值尿素年产量达到1000万吨。“十四五”末,我国增值肥料年产量将达到5000万吨,应用面积达10亿亩,每年增产粮食200亿公斤,增值肥料在我国形成新常态、新业态,为化肥减施增效、绿色增产做出重要贡献。

  当前,绿色高效化肥产品创新依然存在不少短板,比如大产能、低成本技术未取得实质性突破,产品施用技术要求高,制约产业规模化发展;产品研制集中在氮肥品种上,磷钾肥等高效产品研制及产业化技术严重滞后;单一被动调控肥料本身为技术策略,难以大幅度提高肥效等。

  出路何在?赵秉强认为,产品创新只有通过“肥料营养功能、根系吸收功能、土壤环境功能”的系统改善,实现对“肥料-作物-土壤”的综合调控,才能大幅度提高肥料利用率;产品创新只有突破低成本、大产能产业技术,才能推动我国大宗化肥(尿素、磷铵、复合肥、水溶肥)产品全面绿色高效化,实现肥料产业绿色转型升级,真正助推农业绿色发展。

  化肥产品创新不能只做跟随者,要做创新引领者。期待中国发明推动我国新型肥料产业走向自主创新引领。

  肥料行业发展必须正确把握方向

  农业农村部部全国农技中心首席专家高祥照在会上表示,随着农业、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农业规模化、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不断增长,土地承载力不断加重。肥料与科学施肥技术需要追赶快速发展的新时代。

  随着化肥减量增效、果菜茶有机肥替代、节水农业、旱作农业、水肥一体化等重大项目的不断推进,缓释、控释、长效、水溶、生物、纳米、功能、智能、信号、改土、调酸、抗逆等新型肥料不断涌现,肥料行业的发展必须正确把握方向。

  高祥照建议,一是既要重视大农场不要忘了小农户;二是既要看肥效也要想原理;三是在国际4R施肥原则的基础上增加到6R;四是有机肥也要科学搭配,更要注重质量;五是中国肥料未来发展的方向是形态的优化和助剂的应用;提质增效是未来肥料发展的使命。

  会上同时推介展示了中国科学院有机肥中重金属纳米修复剂、湖南省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镉污染稻田微生物萃取修复技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可腐有机废物蚯蚓肥料化与绿色健康农产品生产技术、四川省农科院新型环保可降解农林保水剂的生产技术、河北硅谷肥业的有机硅水溶肥、北京绿谷清泉公司的纳米腐质快速修复土壤污染提升品质技术、济南亚康力诺公司有机多肽酶活性促进剂、黑龙江笃信水稻育秧纸肥盘等多项新型肥料产品和技术项目。


责任编辑:明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