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因不懂技术,刚开始种了不适应武曲气候和土壤的百香果30亩,亏了很多钱。做农业不懂技术,不懂管理真不行。我很庆幸能通过这样的交流会向有经验的前辈们学习,让我有机会从门外汉变成种植能手。”5月7日,寿宁县武曲镇川园农业公司负责人郑平在镇农技站举办的经验交流会上如是说。当日,寿宁县武曲镇农技站在春耕备耕的关键时段再次组织开展“示范户技术经验交流会”,镇里27个农业科技示范户、种植户应邀聚会,畅谈农业种植管理技术,沟通交流,你一言我一语地为家乡茶、果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武曲镇地处寿宁县东南部。境内峰峦重叠,赛江支流西溪纵穿镇域,平均海拔150米,年平均气温20℃,全年无霜期达250天。适宜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使该镇一直是寿宁县乃至我省的产茶重镇。
2008年以来,武曲镇率先在镇区全面推广“猪—沼—茶(果)”生态模式,并大力推广有机肥。同时,成立全省第一家农民大学,以集体授课、现场经验交流会等方式将现代生态农业种植技术、新农机使用技术传授给农民。在农技人员的努力下,当地农业加速转型升级。除种茶外,当地群众还积极引种效益高的新品种果树,并用新技术理念建成寿宁县首个花园式果园。
64岁的吴菊弟在大韩村后章村种植脐橙十多年,曾因管理方式粗放、技术不到位,果子成熟后只能低价出售或烂在树上。后来,在镇农技站农技员的指导下,他掌握了果树矮化密植栽培技术、有机果园标准化管理方法,将果园打造成全县首个花园式果园。每年采摘季,吸引许多自驾游游客前来观光采摘,一年下来可创收20多万元。镇农技站将他列入种植示范户和“农业土专家”队伍,引导远近的农户到他家果园参观学习。吴菊弟每次都热情接待,将种植经验倾囊相授。在他的带动下,大韩周边许多村民加入脐橙、红肉脐橙等果类种植队伍。当天,他作为种植示范户作了典型经验发言,从果园的施肥、用药等生态管理方面传授自己的种植实践经验。
塘洋村民郑平原来在外经商,看到果类消费前景向好,2016年,他返乡转行当起了农夫,刚开始试种了30亩百香果,因不懂种植技术,加上当地土壤和气候不适宜百香果生长,亏了很多钱。此后,他在镇农技站的引导和帮助下,学习技术,对土壤进行治理,采用果园生草栽培和滴灌等新技术种植晚熟葡萄、红肉脐橙等水果,养起了蜜蜂。如今,不仅果苗长势良好,而且劳动投入成本低,农忙时只需聘请2名贫困户务工即可。郑平正积极申报市级农业示范社,对未来农业发展充满信心。
武曲镇党委书记卢莹说:“武曲传统农业以茶为主,全镇拥有茶园面积2万亩。近些年,镇里通过培育一批农村青年致富‘种子’能手,技术攻坚、产业政策扶持一批农业合作社示范带动,镇农技站对全体种植户集体授课或现场经验交流等方式推广种植新技术。如,测土后给农户配方施肥,推广茶果园套种绿肥、对旧茶园进行改造、对土壤进行酸化治理、建立种植示范片、统防统治示范片等,有效地提高产量保证质量和品质,使出产的农产品量价齐升,农民增收明显,实现农村产业的转型升级,成为了乡村振兴的助推器。”
目前,武曲已有100多位青年返乡成为新农民,他们成了武曲农业的新希望和领头羊。这些青年人返乡后,不仅针对市场需求进行营销,还注重农产品品类效益,选择优质、生态、特色的农作物种植。目前,在返乡青年的示范带动和镇农技站的推广下,武曲成立合作社或农业公司31家,先后完成6个农业示范基地建设,以“强带弱”的方式辐射带动630多户农户参与水果种植,初步形成了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格局。全镇新引种红肉脐橙、橘柚、爱媛28号等高优柑橘及黄金百香果、晚熟葡萄等4100亩,新增产值近7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