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当农业遇上科技
2019-07-16   来源:浦东时报

与灵芝一起生长的葡萄,吃口像水果的小番茄……当农业遇上科技,乡村振兴的路有了更多想象的空间。

在新场,何明芳正尝试着葡萄藤下种灵芝。科技的力量,正作用在浦东新区的田间地头,重塑着农业产业的形象。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而科技,成为了乡村振兴的有效支撑。

在今年的浦东新区农民科技节上,浦东新区农业农村委主任苏锦山说,农业产业兴旺,离不开科技兴农,浦东发展“高端、高科技、高附加值”的都市现代绿色农业,提升优势产业的品牌影响力,更离不开科技创新驱动。

葡萄与灵芝共生长

农技人员的科研成果,在合作社的田头变成新产品,为合作社和农民带来更多的收益,这便是科技兴农的力量。

1.jpg

约半米高的葡萄苗排成一排,与之平行的是一长条宽约1.5米的黑色遮阳网。揭开遮阳网,下面是一丛丛的灵芝……桃咏农园的一处大棚内,有着上海桃咏桃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何明芳最近的“牵挂”。虽然是瓜果收获期,十分繁忙,但何明芳仍会经常抽点时间去看看这些葡萄和灵芝。

何明芳说:“这是我们的最新尝试,如果成功了,可能会有很特别的收获。”

2.jpg

葡萄林下的灵芝

很特别的收获,指的是“吃灵芝孢子粉的葡萄。”何明芳告诉,将葡萄和灵芝种植在一起,灵芝在成长时会喷出孢子粉,吸附在葡萄上并渗透进去,就可能“诞生”全新的葡萄。

不过,这种葡萄面世,还需要耐心等待。对于这种“听上去很美”的新鲜事物,何明芳秉持了谨慎的态度——初步试种1亩,且先从葡萄苗开始。“灵芝孢子粉虽然有营养,但吸附了粉的葡萄,外观上可能会比较难看,而且口感也不确定。”何明芳感慨道。

3.png

事实上,推荐何明芳尝试葡萄加灵芝种植方法的浦东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食用菌科科长孙育红,也曾明确说过,“这种方法种出来的葡萄,营养上肯定会更好,但口味可能会比较苦。”但何明芳还是决定试一下。其中一部分原因,在于她对孙育红的信任。在此之前,孙育红曾推荐何明芳种植农技中心新培育出的大球盖菇,效果挺不错。

去年10月,何明芳在孙育红的推荐下,尝试了“葡萄藤+大球盖菇”的混种。何明芳说:“当时,我们种了5亩,葡萄藤下铺上干稻草,然后种植大球盖菇。”事后证明,这种尝试挺好。两种作物互不影响,一方面,大球盖菇和葡萄有了收成;另一方面,腐烂后的干草给土壤增加了有机肥。这样的结果,让何明芳对“葡萄+灵芝”也有了信心。

农技人员的科研成果,在合作社的田头变成新产品,为合作社和农民带来更多的收益,这便是科技兴农的力量。每一个新品种、好品种的诞生,都有可能成为潜在的优质品牌。

科技的力量,正在浦东的田间地头得到越来越多的显现。深知农人需求的新区职能部门,也在通过各种方式对接需求和供给,以科技兴农带动农业产业兴旺,进而推进乡村振兴。

4.jpg

今年5月下旬开幕的浦东第十二届农民科技节,便是一次集中的供需对接会。

开幕式上的上海农科院科技成果推介对接活动,特色西甜瓜、优质蔬菜、优质果蔬花卉、优质粮油与鲜食玉米新品种,绿色农产品保鲜与加工技术、绿色生态农业新技术、农业信息数字化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等一大批科技成果进行了现场推介。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代表现场聆听和咨询,开展了一场农业科技成果供给侧和需求侧的精准对接。

5.jpg

上海市农科院科技兴农办,上海市农科院林果所、园艺所、作物所、生态所、质标所、信息所与浦东部分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题签约,为后续做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服务,做好了准备。

上海市农科院副院长赵志辉说,上海市农科院培育了众多具有区域适应性的优质、特色动植物新品种,形成了一批广受欢迎的新技术、新模式,其中必定有适合浦东地域需求的成果落地。上海市农科院将通过优化和完善科技服务形式,不仅在产品领域提供技术指导,还将在农产品保鲜储运、品牌塑造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持,促进浦东“三高”农业发展成果,助力浦东新区乡村振兴。

新区农委工作人员告诉,本届农民科技节后续各项活动,诸如农民培训、科技入户等,还将继续开展。乡村振兴的科技支撑力量,正不断壮大。

责任编辑:明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