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出台意见 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2019-07-17   来源:闽南日报

核心提示

日前,漳州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对福建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省委十届八次全会的部署要求,大力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审议通过了《关于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的实施意见》,并于近日印发。

《实施意见》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从提升创新能力、构筑创业高地、激发创造活力等方面提出具体、实用的举措,在全社会营造创新创业创造良好环境,全面激发经济发展活力和动能。

打破“产学研用”瓶颈 全面提升创新能力

加大平台载体建设鼓励具备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建设重点(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等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加快培育国家、省实验室“预备队”。争取建成一批国家、省级院士专家示范工作站和国家级学会服务站。加快推进一批创新平台建设。积极参与闽西南协同发展区技术合作、人才交流、产业共建,打造山海协作创新平台。培育、发展一批省内领先的信息消费、家庭服务、健康医疗等细分领域平台。

打造技术创新生态链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引导和支持产、学、研、资、介等各类创新主体协同联动,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开展联合攻关。建立创新企业培育机制,实施“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培育计划,实行“一企一策”专项支持,大力培育“双高”企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企业等创新企业群。加大科创板上市扶持力度,培育一批后备企业。落实科技惠企政策措施。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强与国家技术转移海峡中心合作,培育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构建技术经理(经纪)人全程参与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模式。支持发展科技“猎头”机构,鼓励其对接企业需求,推动企业与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等合作建设研发平台、转化科研成果、引进高端人才团队。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运用完善市级科技重大专项管理机制,以企业为主体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建立重点产业产学研协同创新重大项目目录。稳步推进“国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城市”建设,持续开展专利权质押融资工作。强化专利行政执法,探索建立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以“松绑”“放活”为导向,赋予科研机构和创新团队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

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支持科技特派员与农民、专业合作社、企业等形成利益共同体。确保每年有1000名以上科技特派员在基层一线开展工作,每年选认20名台籍科技特派员。推动科技特派员服务向第二、第三产业延伸,科技特派员选认向市外人才延伸,科技特派员向团队延伸。

漳州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周俊雄:

漳州市科技局将紧紧围绕“大抓工业、抓大工业”中心,以科技创新带动全面创新,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一是强化政策引导和激励。用好用足政策激励措施,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二是强化创新主体培育。建立“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的培育机制。三是强化创新平台建设。在“4+4”产业创新平台方面,大力推进石化、食品、钢铁、装备制造等产业创新平台建设,争取引进重大研发机构再上新台阶,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在企业创新平台方面,提升一批企业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等建设水平,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四是强化项目带动。组织实施具有重大创新、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强、对行业带动作用大的创新项目,促进技术和产品升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产业提质增效。

漳州市发改委党组成员、总经济师黄瑞国:

我们要深刻理解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于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营商环境。我市按照市委市政府“大抓工业、抓大工业”决策部署,持续将“抓作风比营商环境”纳入全市“三抓三比、十项竞赛”活动,努力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一流营商环境。要大力推进古雷开发区、漳州台商投资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现“区内事区内办”;要加快推进平和县、南靖县、古雷开发区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实行“一枚印章管审批”;要加快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年底前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压缩至90个工作日内;要全面实施国家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禁止排斥、限制和歧视民间资本行为。

正兴车轮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张艺平:

正兴车轮产量世界第二,亚洲第一,是中国车轮行业龙头企业,年产钢制车轮量1500万套,年产值超过100亿元。多年来,正兴车轮始终走在行业前沿,靠的就是创新。

《实施意见》让我们备受鼓舞,更加充满信心。我们将继续研发新产品,进一步做大做强正兴汽车轻量化研究院这一平台,助力企业利用高科技闯市场、提效益,为企业向高精尖发展注入新动力。

推动产业“强筋壮骨”加快构筑创业高地

实施产业龙头改造升级计划推进百亿龙头成长计划、千亿集群培育计划,到2021年,培育年产值50亿元以上企业20家,年产值百亿企业10家。加快形成石化、装备制造、钢铁及钢压延、食品等4个千亿产业集群。全市实现年度工业投资超100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

实施新兴产业倍增工程开展新兴产业项目竞赛,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进一批重点项目、龙头企业和示范工程,建立健全“一个行业、一个规划、一批项目、一套政策、一支队伍”工作机制,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上规模。

实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落实我市《加快现代服务业提升发展十二条措施》,重点加快发展现代物流、金融、电子商务、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培育一批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培育一批服务业集聚区、公共服务平台及服务业领军企业。

实施特色现代农业“六百工程”培育100个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100个以上省级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建成100个农产品产地初加工中心,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100个,培育“一村一品”特色农业产业示范村100个,建设100个漳台农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实现花卉苗木、食用菌、茶叶、水果、水产、乡村旅游等优势特色产业全产业链经营,全市新增产值200亿元以上,总产值达2400亿元以上,确保我市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增效。

加快建设“数字漳州”持续推进

漳州高新区物联网园区、招商局·芯云谷产业园等园区建设,加快形成全面发展的数字经济产业园模式。借助“数字中国”峰会平台,推动中关村e谷漳州基地、中科智谷电子信息产业园等项目落地。加快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建设。实施传统产业“智造”工程,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百千”培育工程,培育100家以上应用标杆企业,推动千家以上中小企业业务系统向云端迁移。鼓励大型企业及专业服务机构建设面向中小企业的云制造平台和云服务平台,推进工业互联网、工业数字经济发展。

健全创业服务体系加强孵化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建设规划和引导,做优一批众创空间、星创天地、海峡两岸(漳州)设计创意中心,提升一批科技企业孵化器。逐步推动以地方性法规的形式建立“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容错机制。鼓励设立财政性资金参股的创业投资基金,建立健全基金投资评价容错机制。

漳州市工信局:

围绕贯彻落实市委《实施意见》,市工信局将着力加大产业龙头培育、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新兴产业发展、政策扶持,努力打造创新创业创造高地,加快推进“大抓工业、抓大工业”。

大力实施产业龙头改造升级计划,打造高层次人才集聚创业舞台。突出“扶强龙、培小龙、育新龙”,梯度培育一批产业龙头;健全龙头企业发展协调联动机制,集中优势资源向龙头企业集聚,促进龙头企业健康成长。争取到2020年省、市级龙头企业力争分别达到40家和50家以上。

探讨设立产业研究院,打造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依托高校院所优势学科资源、龙头企业行业资源,在重点产业建设一批新型产业(行业)研究院,引进一批产业技术创新领域的研发人员或研发团队,为我市产业、企业发展提供多层次、多方位的技术公共服务。

加快新兴产业培育,强化技术创新支撑。建立健全新兴产业“一个行业、一个规划、一批项目、一套政策、一支队伍”工作机制,推进一批重点项目、龙头企业和示范工程建设,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快成长、上规模。

强化政策扶持,营造企业创新创业创造良好环境。进一步加大对工信领域高层次人才引进、产业领军团队进驻、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各类创新创业创造人才往工信领域集聚。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推动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建立教育实践基地和人才实训基地,加强技能型人才培训和职工在岗、转岗技能培训,为我市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提升工业园区,打造创业高地人才洼地。实施工业园区建设竞赛,盘活园区闲置厂房,提升园区软硬件环境,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人才往园区集聚,打造高水平的创业创新创造平台。

引才引智“刚柔并济”激发人才创造活力

实施本地人才培养工程每年遴选10个“双创之星”,对入选的创业创新领军人才每人给予100万元奖励补助。每两年培养选拔一批市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医疗卫生专家”“优秀名师”“文化名家”,分别给予30万元、20万元、10万元的资金补助。每年遴选一批青年英才优秀创业项目,对入选的项目给予10万元的资金扶持。

创新外地人才引进方式落实我市有关引才政策措施,建立顶尖人才和重大团队项目“一事一议”制度,加快形成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研究制订主导产业人才(团队)引进政策措施。积极搭建各类引才聚才平台,建立项目与人才同步引进的“引资+引智”新模式。建立常态化组团赴省外招聘机制。

提高各类人才待遇采用灵活简便的形式,每年精准引进一批教育卫生领域的国内一流大学优秀毕业生(最低服务年限五年),硕士每人给予20万元的安家补助和7.2万元的生活补助(分三年逐月拨付),博士每人给予30万元的安家补助和10.8万元的生活补助(分三年逐月拨付)。探索医疗、教育等民生领域编外人员薪酬标准与编内人员同工同酬,统一办理“五险一金”手续,在请假、职称评聘等方面,享有与在编人员同等待遇。

打造高素质企业家队伍择优支持一批企业设立首席科技官,给予最高50万元的岗位津贴补助。对年薪达到上一年度漳州市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8倍以上的职业经理人,按照用人企业实际支付薪酬的30%给予补助,个人补助累计不超过3年,当年补助最高给予100万元,市、县各承担50%。持续开展重点企业和高校科研人员“双向挂职”活动,全方位打造校企科研合作转化新平台。

完善人才服务体系加大各项人才政策落实力度,建立引进人才“一站式”网上服务中心,开通高层次人才服务卡,为持卡人提供安居、落户、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服务保障。成立漳州市人才发展集团,构建市场化的人才项目投融资平台。完善党政领导干部联系专家制度。加快推进“安得广”人才安居工程,扩大“人才之家”“人才驿站”覆盖面。

漳州市委人才办:

在加快推进“大抓工业、抓大工业”的关键时期,《实施意见》的制定出台,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和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重要要求的重大举措,将最大限度释放人才创新创业创造动能,进一步盘活人才存量、加大引才增量、增强人才活力,推动工业高速发展、产业转型升级,为加快建设富美新漳州、当好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先锋按下“快进键”。

该《实施意见》亮点颇多。一是坚持优先发展,切实把人才工作摆在各项工作首位,树立人才优先发展理念,加快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制度体系和环境保障条件。二是坚持创新突破,采取内部挖掘、横向吸收、外部借鉴的方式,大胆解放思想,务求政策上的最大创新与突破,确保我市人才政策具有较高的含金量和较强的竞争力。三是坚持精准施策,树立问题导向,重点围绕创新创业环境不优、激励作用不充分、政策碎片化等问题,制定相关激励政策,着力破解制约人才发展的瓶颈。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好的文件,需要真正落实了,才能发挥作用。下一步,我们将明确分工抓落实,明确牵头单位和相关配合部门的任务、责任,抓紧研究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和工作细则,推动各项政策尽快落地。我们还将上下联动抓落实,鼓励基层进行差别化探索,以群众关切、发展需要为切入点,调动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的积极性,推动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有机结合。同时,加大宣传抓落实,充分发挥我市重点企业人才政策联络员的作用,开展常态化的人才政策培训,并依托《闽南日报》、漳州新闻网等主流媒体广泛宣传政策,扩大政策社会知晓度,营造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浓厚宣传氛围。

涉企服务“用心用情”支持民营企业发展

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提升民营企业贷款在新发放各项贷款中比重。支持和鼓励民营企业通过股权投资、开展并购重组等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持民营企业与国有资本建立发展基金。

加强民营企业服务保障建立企业服务协调机制,帮助企业开拓市场、争取政策、对接产业链合作伙伴。建立健全党政领导与民营企业家恳谈会制度、领导干部与民营企业挂钩联系制度,对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一企一策”给予帮助。

依法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严格遵循罪刑法定原则,坚决防止将经济纠纷当作犯罪处理,防止刑事打击扩大化。

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围绕我市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建立军民融合企业目录库,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积极申报军工资格认证。支持企业争取军事保障的装备研制生产订单。

钟表同业公会会长、漳州恒丽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邵跃明:

《实施意见》中,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一系列措施极具指导性、创新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让我们备受鼓舞,增强了对企业未来发展的信心。

《实施意见》提出,建立健全党政领导与民营企业家恳谈会制度、领导干部与民营企业挂钩联系制度,对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一企一策”给予帮助。该项举措将进一步加强政企沟通交流,让相关部门对民营企业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并针对不同行业、不同企业,有针对性地进行服务扶持,有利于营造良好的“亲”“清”政企关系,进一步做强做优做大民营企业。

“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积极申报军工资格认证”等举措,是给民营企业家吃下的“定心丸”,将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广阔的空间,提供更有利的机会。针对困扰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实施意见》也有具体详实的扶持政策,解决了民营企业的当务之急,将为民营企业注入了金融“活水”。

钟表产业是漳州的传统特色产业。2018年,漳州由“中国钟表之城”迈进“中国钟表名城”,成为中国电子石英钟的主要生产、销售基地,成为全球最大的石英钟生产基地。我们将继续积极响应市委“大抓工业、抓大工业”号召,进一步提升开放度、增强自信心,持续加大对外交流合作力度,着力打造一批名企、研发一批名品、聚集一批“名人”、建设一个钟表产业园区,进一步扩大漳州“中国钟表名城”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并将漳州城市历史人文元素融入钟表产品设计,着力开发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钟表文化创意产品。同时,完善提升“时间小镇”项目规划,创新开发运营体制机制,打造钟表产业集聚洼地。

东方科技集团董事长黄志刚:

《实施意见》出台得非常关键及时,其中专门提到了“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措施,让我们民营企业家为之振奋。

《实施意见》提出要加强民营企业服务保障。建立企业服务协调机制,帮助企业开拓市场、争取政策、对接产业链合作伙伴等等。在当前整体外贸市场环境下,相关部门如果能在产业链的优化、对接上给予民营企业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将进一步增强民营企业发展的信心,让民营企业能更专心地做好自己的本业,把产业做深做透做强,从而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抵抗外部经济环境下行的压力。

《实施意见》还提到,建立健全党政领导与民营企业家恳谈会制度、领导干部与民营企业挂钩联系制度,对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一企一策”给予帮助等举措。这可以让相关部门及时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把握企业发展最新的脉搏。同时,一个畅通的对接方式,可以帮助企业争取更多的资源做好生产经营,让企业做大做强。

简政放权“活水养鱼”打造新型营商环境

有效扩大利用外资优先将符合条件的外资项目纳入重点建设项目管理,积极争取将需要国家支持的重大外资项目纳入国家外资项目范围。借助海峡论坛、“9·8”投洽会、海峡两岸农博会·花博会、进口博览会、两岸企业家峰会等重要招商平台,大力引进一批世界500强、知名跨国公司。

提升贸易发展水平积极融入海丝核心区建设,依托“漳州味(漳州造)·世界行”“5·18”海交会等重大经贸平台,大力发展跨境电商等外贸新模式。支持企业拓展多元化市场,全面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实现全程电子化无纸化。创新“互联网+海关”“税款自报自缴”,推进“多检合一”“查检合一”、监管部门检验互认、跨部门“一次性联合检查”改革。整合优化通关作业流程,到2021年底整体通关时间比2017年压缩一半。

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推动市场准入负面清单“非禁即入”制度的落实。统一全市各行业招投标规则,坚决消除招投标壁垒。建立健全“双随机、一公开”跨部门联合监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完善监管常态化机制,强化检查信息录入公开和部门联合应用。统筹建立本地区跨部门联合抽查事项清单,根据分工参与全省跨部门“两库”建设。

进一步优化审批服务落实国家相关政策,加快推进市管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完善“漳州通APP”建设,深化掌上智能办事、服务审批应用。推进全市政务数据中心整合。精简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程序,逐步实行“无纸化”施工图审查。推进环评制度改革,推进区域环评,将项目环评审批时限压缩至法定时限的一半。推进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试点。推广实施“多规合一”“多评合一”“多审合一”“并联审批”“联合验收”等机制,2019年底前全市社会投资项目审批时间缩减至法定时限的40%以内,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压缩至90个工作日以内。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在全市范围内对第一批106项涉及企业行政审批事项展开“证照分离”改革,分别按照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准入服务等4种方式“减证照、压许可”。深入推进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推广“无介质”电子营业执照,将企业设立登记、刻制公章、申领发票三个开办环节压缩至3.5个工作日,其中设立登记不超过2个工作日。建立个体工商户“微信申请+直接登记+自动审核+自助打照”全程智能化登记模式。

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落实深化增值税改革等政策措施,确保主要行业税负明显降低,所有行业只减不增。落实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综合方案,确保缴费人实实在在享受政策福利。落实省定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零收费”。进一步降低企业用电用气及物流等要素成本。

积极开展营商环境评估采用国家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委托第三方开展评估。建立健全营商环境投诉举报、查处回应和抽查体检制度。

漳州市商务局副调研员林水福: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市商务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创新服务,栽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有效扩大利用外资。在外商备案过程中严格落实“非禁即入”,1-6月,全市新备案项目68家,注册合同45.0亿元、增长16.1%;实际利用外资25.8亿元、增长6.1%,完成序时进度54.5%。进一步推动口岸提效降费,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1-6月,漳州海关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较2017年分别压缩了92.9%和72.6%,东山海关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较2017年分别压缩了60.3%和62.1%,提前两年实现“比2017年压缩一半以上”的目标。进一步优化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增强企业获得感。巩固拓展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成果,漳州台商投资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顺利验收,成为省内第三个保税物流中心(B型)。持续推进漳州台商投资区台资企业资本便利化管理试点。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永远在路上,下一步商务部门将围绕“大抓工业、抓大工业”,进一步提升开放度,优化服务保障,推动创新创业创造发展。( 刘铭明 廖瑜婷 采写整理)

责任编辑: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