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阳:做活生态林业文章 奏响绿色发展协奏曲
2019-08-21   作者:邓忠卫 、陈建平   来源:东南网

74ea3a7ab0681ec5e8b001.jpg

护林队员巡视林场 邓忠卫/摄

天蓝如洗,层林尽染,盛夏的建阳风景如画,在层层叠叠的绿色中,市民大口呼吸林海中清新湿润的空气,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这里浑然天成。

如今,以保护为前提,依托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保护地,利用森林、湿地和野生植物等林业资源开展的生态林业发展之路,逐渐在建阳大地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在林业产业、民生林业的新征程中,标注出了一个醒目的绿色坐标。

绿了城市、美了家园、富了百姓,建国70年来,建阳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引领绿色发展过程中迈出了坚定的一大步。绿色生态正在装点所有建阳人的新生活。

从“砍树伐木”到“种树护林”, 筑起绿色屏障

走进位于城市中心的潭山公园,城市的嘈杂渐渐远去,取而代之的是树叶的“沙沙”声和鸟儿的鸣叫声。每天清晨,家住公园附近的邓水玉一准来晨练。近年来,她亲眼见证着潭山公园从一座山坡变成了城市森林公园。

“无论是走在街上,游在公园,还是漫步溪畔,你都能感受到移步即景、满眼皆绿。”正在锻炼的市民黄碧琴开心地说。清风徐来、绿树环绕,很多像邓水玉一样的市民也享受着绿树间的有氧生活。

近年来,我区围绕森林城市建设、乡村绿化美化等重点工作,拓展造林绿化空间的同时,提升绿化美化质量,规划建设了西区生态城、考亭水美城、麻沙至黄坑百里绿谷等众多绿色生态项目,让绿色成荫连片。

现在的建阳,森林资源丰富,但在上个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随着城市的扩大与生产建设事业的发展,对林业资源的过度开采,使城市周边生态环境受到了很大的破坏。1958—1988年,建阳林政管理松散,林区乱砍滥伐严重,抢伐盗卖珍贵木材成风,楠、樟等林木几乎灭绝,年均森林赤字超过30万立方米,森林赤字令人担忧。据统计,30年时间内,建阳森林总消耗约2200万立方米,远超过同期生长量400万立方米,森林总积量净减240余万立方米。

如何守护连绵的青山成为我区几十年来要攻克的重点。近年来,我区以绿色为指挥棒,让护绿、转绿和造绿三者融合,探索出一条绿意盎然的发展路径。

74ea3a7ab0681ec5e8cd02.jpg

漫步楠木林 周敏/摄

变生态红线为高压线,我区铁腕处理破坏生态行为。林区重点村庄、重点区域都有工作人员巡逻防控;斥资400多万元安装的林区治安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犹如茫茫林海中的千里眼,让涉林违法犯罪无处可藏;严厉打击重点区域毁林种茶违法犯罪活动,2018年受理查处各类涉林案件415起,处理各类违法犯罪人员415人次,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234.07万元。

“建阳靠的就是持续践行坚守生态本底、践行环保优先,推动绿色发展之路。”区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18年底,区森林蓄积量240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78.19%,完成林业全社会总产值173.62亿元。

为了让绿于民、还绿于民。我区还加快绿色通道、绿色集镇、绿色村庄(社区)建设,将造绿行动进行到底。近年来,全区新增城市公园面积3000多亩,绿化覆盖面积455公顷,绿化覆盖率4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6平方米,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民宿示范区”。

从“砍树赚钱”到“看树赚钱”,兴起绿色产业

从绿色发展到绿色崛起并不是轻易就能达成,找到了路子,不一定迈得开步子,关键在于不断解放思想。

“现代林业发展不能局限在‘栽树子、护林子’的传统思维中,要不断解放思想,勇担重任,牢固树立‘只要是与树相关,就是林业部门的责任’的担当意识。”区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绿色发展是大舞台,也是林业发展的大机遇。

“近年来,全区森林资源不断增长,为森林旅游发展储备了森林资源,创造了条件。”该负责人介绍,我区立足生态保护,通过优化整合国有林场,实施国有贫困林场扶贫项目、国家储备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重点扶持林竹、花卉苗木、森林旅游等绿色富民产业发展,通过项目带动、龙头带动、品牌带动,以及强化科技创新等措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施“互联网+林业”,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74ea3a7ab0681ec5e8d903.JPG

漳墩镇桔杭村泔洋村五百年油杉与竹林 陈琦辉/摄

“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建阳林业吃的是祖宗饭,以砍伐深山老林里的木材为主。那时走进山里,见得最多的是锯木、运木的民工和购买木头的商人、客户。”现年77周岁的原区林业局科技中心主任吴有恒告诉笔者,过去林业经济效益的产生都是买卖木头带来的。

而如今,青山绿水带来生态旅游兴起,实现了“绿”变产业。

近年来,我区在发源自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麻阳溪做足旅游文章,麻阳溪文化旅游度假区加紧建设中,沿线的楠木林国家3A级旅游景区、德懋堂、九龙山庄等旅游景点游人如织。

在麻沙镇水南楠木林3A级景区,市民杨华姿带着家人漫步在楠木林的木栈道上,入眼的是郁郁葱葱,高耸入云的楠木,空气中飘着一股淡淡的楠木香,置身其中,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来一场清新生态之旅。原来,每到周末,杨华姿都为带孩子去哪儿玩发愁。现在,她的朋友圈都被快乐刷屏:在溪源村荡秋千、在武夷花花世界与花争艳、在麻沙楠木林看3D动物绘画、在黄坑九龙山庄玩旱滑道……

这只是我区落实思想解放,发展森林旅游的一个缩影。据相关单位负责人介绍,2018年全区接待旅游总人数511.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71.7亿元,先后推荐麻沙镇水南村、黄坑镇桂林村和书坊乡贵溪村申报2018年的“福建省森林村庄”,申报并确定黄坑镇塘头村后门山景观林为第三批“十佳乡村景观林”。

此外,我区还大力扶持发展“森林人家”,利用潭城街道城西七公里综合林场原有的基础设施和生态公益林等资源条件,规划建设“南平市建阳区绿盛林场林业休闲康养中心项目”,努力建成集休闲养生、运动康体、特色餐饮等为一体的休闲康养中心,推动森林旅游产业规范有序健康发展。

建阳正实现从“砍树赚钱”到“看树赚钱”的转变。

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盘活绿色银行

“过去都说种一棵树就是往绿色银行里存一笔款,但取不出钱来,农民还是过着穷日子搞绿化。自从林权改革以来,满山遍野的树木有了主人,也多了取钱方式,农民才真正从中得到了实惠。”区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说。

74ea3a7ab0681ec5e8f604.jpg

黄坑大竹岚 龚劲松/摄

守护绿水青山,需要跳出“捧着金饭碗叫穷”的老路子,走不污青山、不误金山的新路子。

近年来,我区持续深化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国有林场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国家储备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项目建设、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等改革工作,创新林业生产经营模式、投融资支持模式、生态保护和建设模式、林业服务模式,既盘活了森林资源,又让资源变资本,林农真正得实惠。

在建阳,这种实惠就是真金白银。

“林权抵押贷款最方便、最合算,不用砍伐森林资源就可从银行借到钱,解决了产业化的资金难题。山上林木继续生长,价值不断增加,生态得到保护,我们也得到实惠。”麻沙镇界首村的江兴良,利用林权证抵押贷款150万元,盘活了资金,为发展注入新活力。2018年,区林业部门依托鑫森林业担保有限公司为林农提供林权抵押贷款15笔,面积9349亩,贷款额1215.6万元,林业小额贴息贷款108万元,开展森林综合保险工作,生态林参保面积101.74万亩,商品林参保面积达到229.14万亩。

此外,我区赎买范围扩大到13个乡镇(街道),放宽收储条件后,完成了收储任务,破解林农利益与生态保护的矛盾。

小湖镇的黄清毅享受到林业赎买政策的甜头。他有一片位于重点区域的林地,林业部门出资200万元赎买了。他用这笔钱办起加工厂,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仅2018年,全区就完成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2259亩,支付赎买资金931.6万元。

74ea3a7ab0681ec5e90305.jpg

潭山公园绿地 龚劲松/摄

不仅如此,我区还加大力度实施林业PPP项目,把扎实推进国家储备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项目建设放在林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截至2018年底,全区共完成集约人工林栽培23000亩、现有林改培27000亩、林下药物种植4000亩、商品林赎买60425亩。

同时,我区推动在国有林场经营区内建成10多万亩的森林经营碳汇项目,上市交易炭汇量40万吨,让好生态卖出好价钱。

“在护绿与开发、转绿与提升、造绿与治理共同推进下,建阳走出一条绿色发展之路,既保护了生态,又发展了经济,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区相关负责领导说。

如今,建阳的山里减少的是锯木声,增加的是花香鸟鸣;减少的是搬木人,增加的是追求自然美的游客。旅游经济、林下经济如雨后春笋般茁壮发展起来,建阳林业的大步前行证明了发展创新给林农带来了实惠,“变”出了“金山银山”。

责任编辑:郑丽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