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绿色屏障 共享生态福祉
2019-08-26   作者:陈鑫涛 缪丽娟   来源:福建日报

生态,是三明浑然天成的画卷;绿色,是三明发展的最美底色。

蜿蜒流淌的碧水,群山环抱的城乡……立秋过后的三明,目之所及,四处充满着绿色发展的勃勃生机。

借山水之灵气,绘发展之胜景。近年来,我市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厚植生态优势,推动绿色发展,念好“山”字经,打好“生态”牌,大力发展以种苗产业为重点的民生林业,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实现山川增绿、林业增效、林农增收,努力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林业富民之路。

“智慧护林”夯实生态之基

8月,一场秋雨过后,山间的雾气散开,崇山峻岭满目苍翠。“雨停了,走啰,干活去!”将乐县万全乡竹舟村的护林员吴纯恢攥着一弯镰刀向山里进发。从事多年护林工作,一个背包、一个水壶、一把镰刀是余赛其巡山时的“标配”。每天清晨5时,伴着鸟鸣,他就起床,翻山越岭、观察火情、劝阻盗采盗伐者……日复一日用脚步丈量着大山的每一寸土地。

与以往不同,如今的护林员已经搭上智慧的快车道,在他们手机里都有一个智能护林巡护APP,打开手机登录系统,便可以查看自己每天需要巡护林的范围和任务。“除了清楚自己每天需要巡护的路线任务外,系统里还有一键报警,可以通过报警系统反馈紧急情况。”护林员们对这个既可以及时反馈信息又可以保障自身人生安全的系统竖起了大拇指。前段时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到我市调研时,还对这套系统给予了充分肯定。

今后,“智慧巡护”系统,还将统筹河长制、路长制、电力巡查等,形成一张大网,助力我市绿色生态发展加速跑。

依托着“智慧护林”,我市2000多名护林员守护着全市的2691万亩林海,以及其中的珍禽异兽和珍稀植物,他们悉心守护,让这里茂林恒翠、青山依旧。

“推进生态环境建设,造林绿化是重要抓手,我们全面推进国土绿化提升行动和生态修复,筑牢绿色生态屏障,推动生态安全格局不断优化。”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我市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交出了漂亮的绿色成绩单。今年上半年,造林绿化已累计完成项目投资1.99亿元,新造林和封山育林39.12万亩,实施森林抚育44.85万亩。落实了生态公益林730万亩和天然林518万亩管护责任,森林火灾受害率为零,查处林业行政案件489起,刑事立案103起。

截至目前,我市林地面积2852万亩,占土地面积的82.8%,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8.14%,被誉为“中国绿都”。全市森林蓄积量1.73亿立方米,平均亩蓄积7.85立方米,位列全省第一;绿色林业产出高,去年,全市林业总产值1074亿元,已成为我市四大产业集群之首。

培育种苗产业,释放生态红利

守护一方青山绿水,如今,青山绿水正反哺着这里的人民。

夏、秋是鲜切花产销的旺季,在宁化县安乐镇乐村花卉项目现场,一朵朵菊花长势喜人。村民巫成新正忙碌着摘取鲜花,看着这派丰收在望的景象,内心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民,文化不高,家庭收入比较低,还好现在有了花卉合作社,我只负责种和采,管理和销售都不用自己操心,一年算下家庭收入增加了两千多。”在宁化和清流,像巫成新一样依靠鲜切花增收的农民越来越多。而宁化花卉合作社的发展,只是我市发挥青山绿水优势发展区位农业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花卉产业已经成为我市林、农业的优势主导产业。”市林木种苗站工作人员介绍,2011年至去年,我市共争取了4831万元的资金补助,新建智能温室、连拱钢架大棚、灌溉工程及配套设施等项目,有力地提升了项目县花卉设施栽培水平,培育壮大了了一批花卉企业,辐射带动了周边地区花卉发展。去年实现花卉苗木总产值105.7亿元,比2017年增长了35.3%。带动了农民脱贫致富,更带动了乡村振兴。

去年,我市拥有花卉苗木面积29.9万亩,其中鲜切花1.4万亩、盆栽植物2.4万亩、观赏性苗木17.4万亩、食用花卉5.2万亩、工业及其他用花卉3.5万亩。桂花、香樟、紫薇等传统绿化苗木优势明显。

不仅如此,生态产业的不断发展也让旅游迎来了发展好时机,三明建设清新福建生态旅游核心区、国家级康养度假基地、世界级丹霞旅游目的地,推进旅游产业全面发展,尤溪桂峰村、泰宁县、建宁高峰村等先后入选国家乡村旅游发展典型案例名单。


责任编辑:郑丽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