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能创新,丁绍文是制种业的行家里手。今年55岁的他,是福建省建宁县文军种子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也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
小种子,大作为。多年来,丁绍文不断在杂交水稻制种方面进行的技术推广与科技创新,不但带领当地农民培育出了脱贫致富的“幸福种子”,而且让建宁老区享有“南有建宁、北有张掖”的制种美誉。他本人也先后被评为“福建省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全国百名杰出新型职业农民”等荣誉称号。
手把手给农民传授制种技巧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丁绍文说。
早在1989年时,丁绍文就是村子里的种植能手,县种子公司委托他负责半源村的制种工作,并被选派到海南岛学习培训。为了做好半源村杂交水稻种子生产,丁绍文登门上户把种子公司提供的“父本”和“母本”送到制种户手中,并配上每个品种的技术方案,手把手地指导农户播种、插秧、授粉、病虫害防治、收割、收购等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短短几年,半源村农户生产的种子色泽金黄、颗粒饱满、产量高、质量好,很受市场青睐。半源村也成了建宁县有名的制种专业村。
“面对形势不用慌,敢想敢做要担当。”丁绍文说。2000年《种子法》颁布实施以来,种子行业垄断彻底打破,全国35家种子企业进驻建宁组织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制种区域和面积迅速扩大。面对新形势,他敢为人先,凭着良好的个人信誉和过硬杂交水稻种子生产技术,很快就与实力雄厚、信誉良好的中种集团、北京金色农华和隆平种业三家种业公司开展合作,成为建宁首个种子经纪人,并取得了工商部门颁发的资格证书,并逐步建立种子生产基地。
丁绍文(左二)与合作社社员交流水稻生长情况
当好致富带头人 做强种子产业
“带领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丁绍文的人生目标。为了完成这个目标,当好致富带头人,2010年3月,丁绍文组织创办建宁县文军种子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与中种集团等10余家种业公司携手合作,采取“公司+基地+社员+农户”的模式,在周边县、乡(镇)建立多个种子生产基地,还开启了跨村、跨乡镇、跨县地域组织杂交水稻种子生产。
2011年至2017年期间,文军种子专业合作社的订单面积都稳定在1.3~2万亩;2018年订单面积2.1万亩,生产优质杂交水稻种子410万公斤,总产值突破7000万元,一季制种亩产值4047元,亩纯收入3200元,2019年订单制种面积再次突破2万亩大关,既帮农户“产好种”又帮农户“卖好价”。仅此一项,合作社社员及所带动农户的年人均纯收入达1.8万元,丁绍文帮带的农户人均纯收入每年都高出当地其他农户两三成。
为了做大做强种子产业,丁绍文投资建起了标准化种子冷库与智能育秧大棚,添置种子精选机16台、种子烘干机8台,改造密集式烤烟房烘干种子113座,并做好了合作社入驻县种子产业园的规划用地等前期工作。随着种子产量质量不断提高,丁绍文带领社员创建了“建宁水稻种子”品牌。品牌的打造有力地提升了建宁种子知名度、美誉度。他还利用合作社平台,聘请省、市、县农业技术专家进课堂、到基地、走田头给农民上课指导,帮助农民掌握先进制种技术,自己也更加注重探索钻研,带领合作社团队随时随地为农民答疑解惑。
“心系家乡,带富一方”是丁绍文的一份责任,也是一项任务。这些年来,他立足本村镇,辐射周边,家乡3400多亩土地就有3100亩用于制种,全村297户农户仅杂交水稻种子这项收入就达930多万元,种子产业已成为该村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如今,本村90%以上的农户住进了新房,整个村庄环境优美,村容整洁,是全县新农村建设的明星村,今年又被省市县列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示范村。
创新管理 诚信经营结硕果
多年来,丁绍文试验示范推广的多项技术得到了国家、省、市等农业农村部门的认同并推广应用。
为破解每到中晚制种收割季节天气时晴时雨、种子“晒干难”问题,2015年丁绍文在全省试验首创改造密集式烤房烘干种子,当年改了三个都获得成功。2016年,合作社示范推广共改造提升社员密集式烤烟房113座,推动全县改造提升1000余座,2017年全县密集式烤房基本改造提升完成,彻底解决种子“晒干难”问题。此外,合作社从2008年就开展杂交水稻制种全程机械化试验示范推广应用,有效促进制种农机农艺的融合,大面积应用无人机作业,全面提升了建宁县制种全程机械化水平。
为了改善田间通风透光、减轻病虫害发生,提高种子产量与质量,2016年,丁绍文组织合作社社员成功示范推广杂交水稻制种授粉后割除“父本”技术,在制种全域范围内全面推广应用。这一技术的应用,有效提高种子的纯度、发芽率、千粒重。2018年,合作社在多处建立62个水稻(制种)新品种展示基地,为把建宁县建成“全国杂交水稻科研、育种及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展示基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遵纪守法、诚信经营”是丁绍文的信守理念。二十多年来,他信守合同,依照合约收购,没有发生一起种子上访纠纷事件,在制种行业赢得了好口碑。合作社社员相互传帮带,培养了一批批的高素质农民,为建宁种业健康发展输送了大批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