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太姥洋:太姥山下,农旅生态谱华章
2019-11-29   作者:曾金珠   来源:宁德网

10.jpg

 村民在金丝皇菊基地采摘

【太姥洋村简介】

太姥洋村地处福鼎市太姥山镇西北侧,距集镇十公里,是国家“5A”级名胜风景区——太姥山的南大门。975县道贯穿太姥洋的5个自然村。全村共有403户1512人,辖9个自然村,系革命老区基点村。

近年来,太姥洋村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特别是挂点单位市纪委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美丽乡村建设、发展旅游经济、精准扶贫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2016年太姥洋村被宁德市老区办授予宁德市革命老区脱贫示范村,2007年以来村党支部、村委会先后荣获福鼎第十三届(2013-2015年度)文明村、秦屿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单位、太姥山镇星级基层党支部、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称号。

已是立秋过后,天气依然炎热,开着车在秦太公路上奔驰,宛若开往绿色腹地。这条路是太姥山的旅游公路,沿着山势,平坦宽阔顺畅,路两旁是郁郁葱葱的林木,清新的绿色铺满眼前。车行十多分钟,便到了一个分叉开阔地,这便是太姥洋村。村口一个小环岛,环岛中间矗立着一块景观石,竖刻着“太姥洋”三个红字。环岛中绿色草坪上两头石牛相伴景观石左右,一头站立行走状,一头仰头蹲伏着望向石柱,太姥洋村民的勤劳吃苦,充满活力可见一斑。

村口古色古香的候车亭掩映在的树木下,一整排的宣传文化墙上赫然写着太姥洋村的村规民约: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爱、崇德向善,传承优良传统文化,树立良好村风民风。村头石狮各自蹲守在道路两边,笔直宽阔的通村大道呈现在我们眼前,右边是村委楼,再往前,两旁矗立着民房,整洁明亮,白色的墙面,红褐色的线条勾勒出轮廓,简洁端庄,其中有民宿、农家寨、商铺、茶室等。极目远眺,清新的翠绿铺满屋后,满山的绿在流动。这就是太姥洋,一个徜徉在绿色海洋中的村庄,安详静谧,且井然有序。

依托名山,打造农旅生态村

穿过太姥洋的村中街道,登上一小段青石板铺就的石阶,便到了太姥山入口处。“背靠大树好乘凉”,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无疑是太姥洋发展农旅文化的优势。依托太姥山景区的繁荣发展,加上村内山地资源丰富,高山云雾茶、柑橘、高山蔬菜等纯天然的植物,如今的太姥洋村正朝着集农业和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化生态乡村大步迈进。 

2009年,村民何明帮毅然放弃在外打工积累的根基,回到村里创业,与几位村民合股投资了200多万元,开办起了太姥农家寨。在他的带动下,村里又陆续开办了3家农家乐。2015年,旅游旺季时,村里的4家农家乐都忙不过来,生意异常火爆,他家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了。现在,他的农家寨依然在经营着,收入也较稳定。

2013年,刚大学毕业的王孝鏞与几位大学生一起创办了本山农业公司,在太姥山镇孔坪村建设实验室、养育室、组培室,依托山地竹林野生驯化金线莲获得成功。之后公司发展不断多样化,在太姥洋村新增了白芨、三叶青、黄精、钩藤等中药材的培育。2015年以来,多次被评为宁德市山地农业开发示范基地、福鼎市特色农业产业示范基地等。2017年4月,王孝镛又发起成立特色经济作物众筹项目,基地种有皇菊、金丝皇菊、香菊、乒乓菊等品种,每年产出3000多公斤干货。基地的设立不仅为村里解决了大量的劳动力就业,还引来了大量观赏的游客,为村里的农家乐、民宿带来了不少的客源。

在如今的太姥洋村,村民已不再是背朝黄土,面朝天的农户,他们中有的在景区当导游,有的当清洁工,有的在景区里摆摊设点,虽然谋生的手段不同了,但始终保持不变的是他们的淳朴。“如果在景区内买寿眉茶饼,他们开出的价基本上是一饼30至40元左右,价格很是公道。而且这些茶饼都是他们自家生产的,是真正的原生态有机茶。”村第一书记黄其福笑着说,现在旅游旺季时,村民们靠卖茶叶蛋、矿泉水、茶饼等,收入很是可观。

据了解,目前太姥洋村主要经济产业以茶叶、黄栀子、柑桔、金线莲、林业和竹木业为主,全村共有茶园面积1600亩,黄栀子700亩,油茶500亩,果园300亩,林地5200亩。同时,第三产业近年来也蓬勃发展起来。目前,太姥洋村近一半村民从事旅游服务业,村内现有多家农家乐,7家茶叶加工厂,1家土特产专卖店,注册店名称“太姥十八怪”,村里成立了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2018年村民人均纯收入15830元。

勤勉实干,编织和美新生活

我们车往山里开,来到山腰上的一座民房,这是两榴连在一起的房子,勤劳朴实的村民雷大森便住在这里。回想以前,他感触颇深。雷大森一家的日子曾经过得十分艰难,缺乏经济来源的他还要抚养两个孩子读书。苦日子似乎一眼望不到头。2015年底,他被市扶贫办列为精准扶贫户。

但这些年,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他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政府、青山慈济每年给他孩子捐资助学。他自己借着村里发展茶产业的“春风”,在雲雾茶厂找到了工作。之后,有了经验的他用申请的政府补助资金尝试着承包茶园,从2亩发展到现在的5亩。如今的雷大森已告别了过去的穷日子。“还好有政府帮扶,我们住进新房,收入也渐渐增加,过上了好生活。”雷大森说。

是啊,在政府的帮助下,他通过自己的劳动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踏实肯干,努力地让自己过得更好,正是太姥洋村人的精神。

在村里我们遇见另一位制茶人何明楼。此时的他正在作坊里摊晾着鲜嫩的茶叶。看见我们,他腼腆地笑着说:“这是今天早晨三四点钟我和老婆上山采回来的。”

由于原材料都是纯野生的茶叶。他的茶还未制成,便已被客商提前预定,基本上是供不应求。在这间小作坊里,他正用勤劳的双手编织着自己的美好生活。

从太姥山的出口处往左边,我们来到古素茶坊,这是乡绅王成龙返乡创办的企业。

茶坊的房子是层叠式的洋房,我们一级一级地从上往下走,曲折又平稳,路的每一个拐弯,总会给我们惊喜。我们从一间茶室经过,再绕道到达另一间茶室,茶室里一块厚重的长方形红木茶桌上,摆放着茶几,四周墙壁都是玻璃,通透性强,室外的自然景物引入室内,增加空间的层次与丰富。这极具设计感的茶室,不禁让我们感受到主人的品味。我们在这间茶室小坐片刻,主人亲自冲泡白茶,品饮之际,他拿出他们的产品展示给我们看。“我们现在的包装都是有溯源码的,你只要用手机扫下包装绵纸上的二维码就能找到它的源头,是有国家地理标志的茶厂地,产品质量有保证,让大家喝上放心茶。”他自豪地说。

更让我感到欣喜的是,在这座茶室的下方,有一条长满苔藓的古道,便是以前通往太姥山的步行石阶,还依然保留着。这不正是太姥洋村村民传承优良传统文化,勤勉稳步发展的最好见证吗?

展望未来,魅力乡村大可为

即将返程时,我们在太姥洋的长岗头自然村路边停下,晚霞染红天边的云朵,远处重叠的山峦,近处大片茶园,间或有整齐的猕猴桃园,一条小路蜿蜒伸向竹林深处。村书记陈倩倩告诉我们,这条路是通往长岗头自然村的。该村是远近闻名的长寿村,村里老人普遍高寿,年龄最长者已有95岁高龄。自然生态又宜居的美丽乡村,多么令人歆羡啊!

在与陈倩倩交谈中我们了解到,太姥洋村目前正引进天津荣程集团有限公司,一期正在征100多亩建有机茶基地,二期是300多亩,建成后形成一个产业链,以此带动并增加村民村财的收入;还有几家引资入驻的茶厂已在装修中。

“今后,村两委将进一步拓宽新思路,新思维,依托太姥山景区发展,把太姥洋村现有资源利用起来,带动太姥洋村村民就业。把太姥洋村基础配套设施完善好,打造民宿、购物、休闲一条街,让太姥洋变成宜居宜游宜业的新型农村。”陈倩倩介绍,

看着热情洋溢、充满朝气的太姥洋村村干部,我们有理由相信太姥洋村的明天将更美好! 

责任编辑:明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