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县:金融改革 激活乡村振兴“源头活水”
2019-11-29   作者:罗军   来源:东南网

近年来,沙县县委、县政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聚焦重点,精准发力,不断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全力支持银行金融机构探索符合绿色产业特性的特色信贷模式和金融产品,集聚下沉金融资源,创新服务方式,不断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沙县作为全国农村金融改革试验区,金融改革的许多做法和经验,多次被全国、省、市推广和介绍,成为金融行业的打卡地。

创新引领  一张卡撬动一个产业

小吃业是沙县人民增收致富、支撑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全县有6万多人外出经营小吃,经营小吃店铺3万多家。然而,沙县小吃业存在“两头在外”问题,即人员在外地,经营也在外地,导致小吃业主贷款难和担保难问题突显。

在此背景下,2014年9月,第一张“小吃创业卡”正式诞生。该卡集存、贷为一体,具有全国取款与转账手续费全免、智能理财、贷款随贷随还等特色增值服务,迅速满足小吃业主对资金和金融服务的迫切需求。2015年9月,在无锡市经营小吃的朱小忠,一心想扩大经营,但由于资金短缺一直没能实现愿望。最后通过“小吃创业卡”,获得了授信额度为15万元的贷款,利用这笔资金,他盘下第二家店面,每年可增加收入10余万元。

20.png

开设小吃支行 罗军 摄

小吃业主在哪,服务就在哪。为解决小吃业主人在外地、经营在外地而产生的贷款难、担保难这一难题,金融机构通过与全国各大中城市的小吃联络处提前对接,制定了“背包”营销策略,派出营销人员,主动上门服务。从2014年10月开始,截至2018年末,累计外出900多人次,足迹遍布北京、上海、广州、宁波、杭州等60个城市。

截止2018年末,沙县已发行“小吃创业卡”共2.16万张,授信1.61万户,授信金额18.64亿元,基本实现了对小吃业主的全覆盖。

精准谋划,靠前服务。在金融助力下,沙县小吃从最初的餐饮业,已经逐步形成从生产种植到加工销售等特色食品产业链,小吃年营业额超100亿元。

党建+金融助理 集聚高质量发展带动力

21.png

开设驻外工作室 罗军 摄

沙县凤岗街道际口村,许多外出开小吃店的村民,一直面临创业资金缺少的问题。这个村共1004名村民,有230人外出做沙县小吃,甚至把小吃店开到柬埔寨。虽然做小吃,投入不多,但启动资金很重要。到银行贷款,许多人担心手续麻烦、办不来,情愿参加传统民间标会或者高利借贷。

如何打通最后一公里?今年六月,沙县启动了“党建+金融助理”服务乡村振兴工程,把金融服务延伸到农村的神经末梢。通过与县、乡、村各级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由支行行长、客户经理兼任县、乡镇、村金融助理,实现金融助理挂职全县全覆盖,让村民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全面、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这下方便了,金融助理一个礼拜5天来村里,啥事都问得到,还现场办公,许多金融产品现场办理。贷款、存款、理财,在家就能了解到,充分满足了农户短、小、频、急的资金需求。”际口村党支部书记徐国煌说。

际口村村主任陈秀文说,村民外出做小吃回来,在家就呆几天,贷款这样的事,都找村两委帮忙,可村干部对金融知识的了解并不多,许多政策都滞后了。

“我们的金融助理,可以为群众办理村级融资担保基金业务,通过各种有效的创新项目,我们希望能解决农村融资难问题,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沙县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苏朝强表示。

绿色金融 绘就富美幸福底色

沙县依托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不断加快推进绿色金融发展。在沙县农村,你能看到的许多东西,已有了抵押贷款的属性 。建立以公益性为主的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在全省首创为农(林)地经营权、农业设施设备登记发证。

农村住房能抵押贷款。选择“区位好、价值高、流通易、需求旺”的区域,在全国率先推出开发贷、按揭贷、抵押贷等农村住房系列贷款,已累计发放1928笔2.85亿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沙县以林业金融为突破口,发展“绿色银行”,重点探索“建立林农信用评级、构筑融资担保体系、完善风险分散机制”等林业普惠金融新机制。有效盘活林农林业资产,拓展林业投融渠道,真正破解了林农“贷款难、担保难”的问题,也解决了银行机构“评估难、监管难、处置难”的后顾之忧。

截至2018年底,沙县共发放林权收储抵押贷款19笔、3085万元,累计发放林权抵押贷款8.83亿元,贷款余额5.62亿元。其中,全力推进 “福林贷”,全县累计开办贷款村数126个,为林农放贷1073笔,贷款金额1.17亿元,进一步推动了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和农民持续增收。据了解,沙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99年的3221元增长到2018年的18706元,人均GDP位列全省前五。1999年全县贫困人口近1.4万人,现在已全部实现脱贫。

责任编辑:明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