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城县铁场村:让“挪不动”的土地“转”起来
2019-12-17   作者:陈丹 柳志勇 吴丹   来源:浦城新闻

近年来,按照南平市提出的“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构想,浦城县山下乡铁场村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增收的路子,采用“生态银行”模式流转土地,发展现代农业,打造乡村振兴的山下品牌。

微信图片_20191217140941.jpg

党建引领 “抱团”取暖

传统农业种植模式效益低、规模小,而发展高效农业又存在投入大、资金匮乏的问题,村财增收一直是困扰铁场村的老大难问题。

如何走出一条“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新路子?铁场村“两委”群策群力,先行先试。2018年初,铁场村党支部牵头成立了“浦城县幸福老家农牧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120万元,村委会投入资金6万元,占合作社总股份的5%。首批入社成员(含邻村)118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含邻村)26户。合作社引进黄花菜种植200亩,种植特色稻谷(粮食制种)260亩,并种植糯米、中药材、食用菌等农副产品,养殖羊、鱼等土畜。

铁场村党支部书记张留钦说:“成立合作社能让农户从‘单打独斗’变为‘抱团取暖’,通过统一耕种、统一施肥、统一销售、统一技术支持,不仅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提高了农民抵御农业经营风险的能力。”

土地流转 富民强村

合作社以每亩200元的价格向农户流转了1380亩土地作为发展用地,在流转过程中,部分抛荒的山垅田、边角地和闲散地等都被清理出来,让土地资源得到最大充分利用,通过土地整理,新增耕地50亩。合作社还与12户贫困户签订长年用工协议,年保底务工不少于100天。通过务工劳动及入股分红,一年来,每户贫困户均已收益过万元。

微信图片_20191217141036.jpg

合作社社员占金良说:“加入合作社不仅能得到土地租金,而且改变了我们由过去单一靠种田赚钱转变为靠土地、劳力和资本赚钱的多元化发展,既优化了我们的收入结构,也拓宽了我们致富的渠道。”

土地流转在增加村民收入的同时,也增加了村集体的收入。2018年,铁场村通过土地流转获取市、县两级奖励资金6万多元,加上销售分红和其他收入,铁场村从村财收入1万元以下的“空壳村”变身为村财收入10万多元的“实体村”。“土地流转‘化整为零’,不仅能够确保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同时土地也成为村财收入的‘生态银行’,让土地——这个农民千百年来的命根子,在新时代迸发出最大的活力!”张留钦兴奋地说。

招商引资 融合发展

如何吸引企业到村持续带动发展呢?铁场村因势利导,通过招商引资,2019年,合作社与浦城浦之玉米业签订订单,增加土地流转面积500亩,种植浦城大米推荐品种中浙优8号,带动农户种植300亩,使全村的水稻种植结构得以优化,当年全村水稻种植收益户增20%;引入仙芝楼科技,发展灵芝观光种植50亩;引入浙江一蔬菜公司,发展杭茄采摘种植150亩。引进的企业,通过合作社的靠前服务,铁场村营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各类农业实现高质量持续发展,预计2019年村财将突破15万元。

在发展农业的同时,铁场村利用山清水秀的自然资源,对情人谷景区进行升级改造,积极申报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与源头村“闽江源头·福源之地”生态游、小溪村“万亩竹海”风情游一起,打造山下特色旅游品牌,并大力开发特色旅游伴手礼,发展消费扶贫,实现“接二连三”融合发展,助力全乡融入浦城全域旅游大格局。

对铁场村的发展前景,村两委班子充满信心。他们说,信心来自一年来这种“生态银行”模式基本成型,各种产业发展呈现稳定上升势头;信心来自于民主管理机制的日趋完善,管理人员、务工人员的相对稳定;信心还来自各级党委、政府的各种鼓励性惠民政策的出台。

责任编辑: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