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16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10年发展回顾:一条连心线十载为农情
2016-08-11   作者:   来源:中国农业信息网

    12316,一条农民与政府之间的连心线,已经走过10年光阴。

  作为全国农业系统公益性服务专用号码,12316在“三农”实践中发展、创新与成长,在“三农”公共服务中的作用愈发重要,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我们力求搭建一个顶天立地的服务平台,10年里,只能毫厘寸进、不舍昼夜。”近期,了分管12316工作的农业部信息中心副主任吴秀媛。

  拉近与农民的距离

  “2006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把‘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农业部迅速贯彻文件精神,向当时的信息产业部,也就是现在的工信部申请了12316公益服务专用号码,开启了12316‘三农’信息服务之路。如今10年已过,12316依旧焕发蓬勃生机,在农民朋友中有这样一种说法:12316,农民好帮手。”吴秀媛说。

  这条搭建在政府与农民之间的联络线,在农民心中的地位可想而知。

  十年磨一剑,如今的12316,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电话号码,而是依托12316专用号码和品牌,综合利用政府平台及社会化平台,发挥农业组织体系、资源体系和专家体系等优势,以专业系统、社交网络及新闻媒体等为载体,以数据集中、资源共享和应用协同为要义,以可持续发展为方向,以制度、机制创新为保障,面向“三农”开展综合信息服务的总称。

  回首10年前,为什么要创建这样一个平台?吴秀媛说:“城乡之间客观上存在的‘数字鸿沟’,由此产生的信息不对称,使‘三农’的弱质性表现得十分突出。”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有效拉近城乡之间的距离。根据12316开通前的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农民获取信息的半径不超过50公里。让广大农民享受到信息化带来的便利,满足农民群众的期待和需求,这是12316一经推出就颇受欢迎的根本原因。

  如今12316服务已覆盖全国31个省份,包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年均受理咨询电话2000多万人次,帮助农民增收及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00亿元,被誉为农民和专家的直通线、农民和市场的中继线、农民和政府的连心线,近年来更成为信息进村入户的“高速路”、企业拓展农村市场的“直通车”、农村“双创”的“好平台”。

  从“政策发布”到“我要问”

  “农业部大力发展12316,且以维护农民权益为中心,积极转变政府工作方式。”吴秀媛说,打开12316“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已经看不到常规的“政策发布”板块了,取而代之的是“我要问”,完全从农民的角度出发,回应民生之所求,十年以来,因需而生、应需而达,成为一个农民心中的响亮品牌。

  答疑解惑是第一使命,为此12316多年来组建了各个领域的专家服务团队,通过热线咨询、视频通话、博客问答等方式,回应农民疑惑。每天都有专家坐诊,“有的时候问题一个连一个,一天下来,专家的耳朵又红又热。”吴秀媛说,能够时刻冲在一线帮助农民解决问题,让12316的专家们很有成就感、满足感和幸福感,也成就了12316特有的专家队伍。

  十年来,12316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与发展,服务领域由原来的农业生产技术、政策、市场拓展到生产、生活、医疗卫生、教育文化、金融法律、就业等方方面面;承载内容由原来农业系统的单项工作发展为优化配置资源,成为全面服务“三农”的新型平台载体。

  很多农民在发现假冒农资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向12316寻求帮助,因为这是他们的娘家。农业执法部门通过12316投诉举报线索,有针对性地开展执法检查,严厉打击各种坑农害农行为,深受农民欢迎。北京市12316热线开通至今,仅农资投诉举报案件就受理了3440余起,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3.56亿元。

  12316能够从一个农业系统的专用公益服务号码快速发展为“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从启用到成功推广并取得显著成效,成为农业系统服务“三农”的优秀品牌,本质上顺应了农民的需求。

  在为农民提供便利的同时,12316也为政府决策提供建议。2011年吉林省和辽宁省的12316平台连续几天接到农民反映,庄稼面临蝗虫威胁。专家定位几天来求助电话的位置和顺序,预测出了蝗虫暴发的路线和影响区域,准确地帮助农民做好防虫灾、抗虫灾的工作,由于预防及时,有效降低了损失。

  “通过12316倾听农民诉求,我们的决策也不再是简单地凭经验、靠上报,每一项都有数据支撑,每一项都是对民意的回应。”吴秀媛说。

  十年来,各级政府对于12316的资金投入总计近亿元,无论是对农业、还是对信息工程,这样的数额都不算巨大。但12316起到了四量拨千斤的效果,投入少、作用大、受益范围广,成效显著。

  一个靠口碑树立起的品牌,已由星星之火燃起燎原之势,充满无限生机。

  大数据”宝库再挖掘

  当前,移动互联领域正处在一个高速发展期,智能手机加速了农村互联网的普及速度。中国有13亿多人口,至少有6亿在农村。“如果这些人能使用上移动互联网,农民成网民,12316的应用将实现重大突破。”吴秀媛在谈到12316未来的发展时说。

  十年间,12316已经积累了大量宝贵的数据,将为政府决策、农民服务及各需求方带来巨大的价值。“农业资源采集难、成本高、数据分散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农业大数据建设。12316植根于“三农”,本身就是一个基础性应用,应该也能够在农业大数据建设上发挥积极作用。”吴秀媛介绍,之前各地曾统计过不同农时农民反映最多的问题,并由此制作成“12316十万个为什么”手册,发给农户,很受农民欢迎。这就是12316大数据收集处理的雏形。

  “这样丰富详实的数据储备,也会为现在推进的农业供给侧改革提供有力支撑。”十年的鲜活数据,真切反映出农民的需求,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吴秀媛表示,未来12316应该继续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多方共赢”的指导思想,走品牌化、开放化、数据化之路。

  “品牌化是前提,不做成有影响力的品牌,再好的应用也难以做大做强;开放化是重点,未来12316发展,一定要坚持大开放,把好应用、好资源聚起来,相互借力;数据化是核心,好的应用产生海量数据,形成有效的采集分析机制,能够给各参与方提供业务支撑,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

  12316在“三农”领域有着较强的影响力和独特优势,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主动站位,加强协作,创领品牌,12316会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吴秀媛介绍,目前按照农业部的要求,各级农业部门要积极争取将12316写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业现代化以及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互联网+”行动、农业农村大数据实施等规划计划,进一步明确12316建设发展的思路、目标和任务,制定出台扶持发展12316的政策措施,确保有政策有项目有手段,保障12316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同时,要继续把12316作为农业信息化的基础工作来抓,与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农业电子商务发展、农业农村大数据建设等重点工作统筹安排,特别是要做到与信息进村入户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推进。同时,要以共建促共享,下大力气率先整合农业部门内部信息资源,尽最大努力最大程度地实现涉农部门信息资源共享开放。

  让12316这个农业系统的服务品牌,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金字招牌”,以集聚更多的资源,更好地为“三农”发展服务。“这是我们始终奋斗的方向。”吴秀媛说。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