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是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发源地,作为福建省内唯一的林业职业院校,地处延平区的福建林职院深入贯彻执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专业人才、设备和技术优势。肩负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使命,近年来,福建林职院科技特派员奋战在服务“三农”一线,把技术带到田间地头,让科技成果辐射千家万户、助力乡村振兴的同时也为学院扎根闽北大地办好林业教育带来了机遇。
共建实践基地,优化配置校企资源
有着“绿色金库”美誉的闽北大地,沐浴在冬日暖阳里。在延平区科技特派员工作示范点——福建昊铭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苗木基地里,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省级科技特派员黄梓良、园林系主任黄华明等正在进行现场调研。
“公司刚成立时,仅有苗木基地1000多亩。我们从建筑行业起家,根本不懂林业专业技术,一股脑选择了种植树葡萄、锦叶榄仁、菠萝蜜这些市场收益高但不适宜当地气候的树种,2016年遭遇寒害让我们损失逾200万元。幸好林职院的科技特派员团队到现场勘查后,及时把冻坏的树木进行修剪、移栽,结合当地气候引进了金叶水杉、山继红、红火球、银杏等观赏价值高、适合当地种植的特优品种,并对公司的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帮助公司解决了苗木培育、移植等方面的技术问题。如今公司苗木基地扩展到2136亩,引进培育美国红枫等20多种珍稀树木和几十种常用绿化苗木。”福建昊铭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志伟介绍,“福建林职院与我们共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充分发挥学院科特派团队的技术服务力量,提升在校师生创新创业能力,引导学生到农村基层发挥专长,实现了校企资源的有机结合和优化配置。”
技术送到田头,增强群众造血功能
艳阳家庭农场位于延平区洋后镇,林景扬大学毕业后接管了农场管理。由于不懂科学种植,农场桔柚经济效益低。为了解决问题,福建林职院的科技特派员团队每月到现场指导两三次,建议农场将桔柚进行移植。起初,林景扬的父亲并不同意:“你们这些专家有实地经验吗?种了十七八年的果树怎么能说移就移呢?”于是林职院的科技特派员团队想了个办法,将桔柚一半临时树进行移植,另外一半桔柚原地予以保留,并对保留的桔柚进行修剪。一年后艳阳家庭农场桔柚产值达70万元,盘算了收成账,增收50万余元。老林这下可服了这些专家,立马将农场桔柚全部临时树作了移植。看到艳阳家庭农场在科特派团队的指导下产值大幅提高,乡亲们纷纷联系林职院,2018年年底,有10位农民代表到校拜访,希望学校能够组织科技特派员团队指导他们。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增强群众造血功能,我们教师作为科技特派员把现代农林业科技送到田头。”福建林职院院长刘文开说,“2018年,学院从特色种植、花卉栽培、农产品加工等领域选拔48名科技特派员,开展技术服务与科技推广64项,超过6万农民获益。2019年,学校教师有106人申报科技特派员,是南平市科技特派员申报人数最多的单位。”
林职院科技特派员制定各种灵活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服务方式,充分利用圩市和群众集聚场所,采用实地操作、个案分析和面上指导等方式现场开展林业知识普及、实用技术讲解和实操方法示范。此外,依托学校“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创业培训基地”,福建林职院还先后举办林农、果农、苗农、花农、竹农培训班,培训人员达3000多人次。一粒粒知识的“种子”,撒向闽北广阔的乡村田野。
团队协同作战,助力科技成果转化
今年10月份,学校科技特派员团队与南平绿之林业有限责任公司、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等单位协同创新研发的杉木“带冠埋干”采穗圃新技术获得发明专利两项。该项技术将杉木采穗圃的穗条产量从每亩14万条提高到每亩275万条,提高了近20倍。省级科技特派员周俊新带领福建林职院的科特派团队,利用联系企业南平绿之林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场地和技术人员条件,联合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营建了30多亩高效采穗圃,并进行进一步的技术工艺优化、熟化,解决了“种苗不足”这一制约杉木优良无性系种苗规模化生产、推广应用的发展瓶颈问题,预计达产后能够每年为全国杉木种苗生产企业、育苗户提供杉木优质穗条近亿条。
科技特派员,起的是桥梁纽带的作用。福建林职院的科技特派员依托学院资源和专业优势,遇到个人无法解决的困难时,就组建团队攻坚克难。学校组建了15个协同创新研发团队,11个技术服务团队,搭建产教融合平台,鼓励教师主动开展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学院教师的科技服务能力、社会服务能力。该校还先后成立了尹伟伦院士工作站、省高校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省级森林景观植物繁育技术应用工程中心、林业有害生物疫情省级鉴定中心、林业调查设计院和产教融合生产性实训基地。去年,学校共取得30多项科技成果。
从“百千万工程”到“乡村振兴”,从科技扶贫到科技强农富农,多年来,福建林职院充分发挥技术优势、人才优势,传播科技种子,全力开展农村技术人才培育、科技人才下基层、科技成果下基层工作,努力在推进乡村振兴中种出累累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