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农业农村局加大对农民购置农机补贴力度
2019-12-25   来源:厦门市农业农村局

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经之路。近年来,厦门市农业农村局以满足农民对机械化生产需求为目标,一方面加大力度对农民购置农机进行补贴,一方面快速实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建设等强农、惠农项目,加快全市农业机械化进程。 

  如今,农业机械尤其是中高端农机设备越来越常出现在岛外的广袤农田里——厦门市农业生产设备水平得到了全面升级,农业生产效率也大幅提升,为厦门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插上了翅膀。 

  一、真金白银补贴 扩大农机覆盖面 

  在厦门市胡萝卜主产地——翔安区,高效的大中型轮式拖拉机活跃在田间地头。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不仅能有效解决农村劳动力短缺的问题,还能极大地提高经济效益和作业效率。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快速落实到位,极大提升了厦门市的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大中型拖拉机、耕整机等现代化农业机具,植保机械、节水喷灌和水产养殖用增氧机等农业机械、农业设施已广泛进入全市的特色农业产业和薄弱环节,水稻机械化收割、机插秧,马铃薯机收等也实现了从无到有。截至今年11月,厦门市共安排补贴资金4700万元,全市农户申请购置农机1.76万台(套),补贴农机销售总金额1.1亿多元,受益农户达1.1万多户次,补贴机具种类涵盖10个大类13个小类15个品目。今年主要农作物和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预计将分别达到55%、69.3%。 

  二、建设一批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点 

  为鼓励更多农业生产者积极展开农业机械化革新,突破厦门市的农业机械化发展瓶颈,市农业农村局突出项目扶持,率先建设一批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点——依托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服务主体,示范引领高端先进农业机械装备的推广应用。对创建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项目建设给予资金补助,对水稻、旱地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项目补助分别为40万元、30万元。 

  翔安区闽翔兴和兴源博两家农机专业合作社率先承担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点创建任务,引进马铃薯播种机、马铃薯收获机等新型机具,实现了马铃薯生产耕作、播种、植保、收获全程机械化作业。闽翔兴农机合作社理事长许近文给算了一笔账,以马铃薯种植这一个流程为例,人工与机械用工时比为10:1,同时人工播种1亩地需要4个劳力,工钱支出600元,而机械播种作业每亩收费仅200元。低成本、高效率的农机化作业让农户尝到了甜头,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订单越接越多,全市农机社会化服务开展得有声有色,目前全市3家农机专业合作社均有能力为农户提供农田整、耕、播、收一条龙服务——农业更强、农民更富从理想逐渐变为现实。 

  三、出台实施转型升级措施进行政策加码 

  今年,根据厦门特色优势农业产业特点,厦门市进行政策加码,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提出7个方面具体举措,进一步加快提升全市农业机械化水平。 

  《意见》要求持续提升农机装备水平、优化农机具配置结构、改善农机作业条件、提高农机使用效率、拓展农机社会化服务领域,分两阶段对我市的农业机械化提升工作提出了很具体的近期目标——到2020年,厦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36万千瓦,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58%;到2025年,厦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38万千瓦,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5%,农业机械化进入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时期。 

  近日从厦门市农业农村局获悉,当前农机购置补贴受理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展开。根据新目标、新要求,今年厦门市的农机补贴政策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将有机废弃物好氧发酵翻堆机、有机废弃物干式厌氧发酵装置、畜禽粪便发酵处理机、有机肥加工设备等农业绿色环保装备也纳入了补贴范围。 

  在厦门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联合出台的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有关政策中,凡在集美、海沧、同安、翔安区从事农业生产的个人或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在报废指定机型老旧农机并购置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的新农机后,均可申请享受农机报废补贴和农机购置补贴;在报废多功能拖拉机后,无需购置新农机,即可申请农机报废补贴。具体来说,今年可享受农机报废补贴的机具种类包括手扶拖拉机、轮式拖拉机、履带拖拉机、自走式联合收割机等5大类,根据机型不同,补贴金额从500元至16000元不等。 

  四、从七个方向加快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 

  1.通过提升农机装备创新能力、深化厦台农机装备交流合作,加快推动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 

  2.通过实施特色优势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推动智慧农机示范应用,持续推进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到2020年、2025年,先后建成3个和5个农作物、特色优势农业产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 

  3.通过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夯实农机化公共服务基础,加快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到2020年、2025年,先后培育3家和5家上规模、全程机械化服务的农机服务组织; 

  4.通过提高农机作业便利程度、改善农机作业配套设施条件,持续改善农机作业基础条件; 

  5.通过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管理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用技能型人才培养,切实加强农机人才培养; 

  6.通过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创新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落实税收金融保险优惠政策,积极落实扶持政策; 

  7.通过市、区两级建立健全组织实施和协调推进机制,强化组织领导。(厦门日报 林雯, 陈仲丰,厦门三农网,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 

责任编辑:明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