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30日,来到罗源县松山镇北山村海边,看到当年大规模入侵沿海滩涂的互花米草已难觅踪影,取而代之的,是2000亩郁郁葱葱的红树林随风起伏。
曾经被繁殖能力极强的外来物种互花米草侵占而一度成为荒滩的千亩海滩,贝类、螃蟹、跳跳鱼等来回穿梭,生物多样性逐渐恢复,渔业养殖重新繁荣起来,渔民们重新露出笑脸。2019年以来,这片福州地区面积最大的人工红树林,经媒体报道之后成为网红景点,很多游客慕名而来。
打响生态保卫战
走在北山村红树林海岸公园的入海栈道上,只见2000亩红树林宛如壮观的绿色长城。继续前行,滩涂、养殖场渐次分布,渔民往来其间。
“几年前,这里完全是另一番景象。”松山镇党委副书记苏文杉介绍,北山村位于罗源湾西南侧,千亩海滩曾被繁殖能力极强的外来物种互花米草侵占,荒草丛生、航道堵塞、生物多样性急剧减少……“生态灾难”导致每年渔业经济损失6000多万元。
北山村是传统渔村,如何治理互花米草、守住养殖滩涂,成了当务之急。
科学治理,摆在首要位置。研究发现,在近海滩涂生态环境中,红树林与互花米草存在一定的相克关系,种植红树林就能遏制互花米草的疯长。
因此,在使用特殊除草剂等方式消除互花米草后,人工种植红树林,可以避免互花米草卷土重来,为生态环境筑起一道绿色长城,还能依靠红树林为水生物提供优越的生存条件。
2011年,省海洋与渔业局(原省海洋与渔业厅)立项启动罗源湾互花米草整治与综合利用项目,罗源县与福建兴华农林高校技术研究所合作,决定种植红树林修复生态环境。
“红树林兼具湿地和森林的特征,在防浪护堤、维持生物多样性、固碳、净化水体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北山村海域面积大,种植红树林再适合不过。”罗源县海洋与渔业局负责人说。
同时,为兼顾渔业效益,争取村民的支持,罗源还首创带状网格式修复模式。“这种模式把红树林分割成长50米、宽40米的长方形,中间预留3亩空地作为渔业养殖区域,并在靠海一侧主动留出部分滩涂用于贝类养殖。”北山村党支部书记于子赤介绍说。
几年下来,海岸边的红树林越长越好,侵占滩涂的互花米草被消灭,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一片红树林培育出一条全新的生态链。2019年2月27日,自然资源部、国家林业与草原局领导到北山村考察,高度评价北山治草造林模式,认为其解决了养殖、造林争地矛盾,是种养融合的好方法,可在东南沿海推广。
2019年7月,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的博士团来到北山村,对罗源湾红树林海岸公园的植被、鱼类、底栖动物、滩涂养殖等进行综合调研,总结北山村的“生态+经济”生态修复新模式。
红树林“红”了
种植红树林,还给北山村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溢出效应——配套建设的红树林海岸公园成为新晋网红景点。每逢假日,来自福州、宁德等周边城市的游客慕名前来打卡,饱览海上生态风光。
因为红树林,北山村“红”了,除了原有的渔业,发展旅游也有了基础。“以红树林海岸公园为中心,我们准备发展独具特色的滨海旅游。”于子赤说。
2018年,在时任罗源县挂职副县长朱伟明等人的积极努力下,罗源向省有关部门、福州市争取到补助资金及3000万元债券资金,邀请同济大学专业设计团队扎根村里,编制北山村乡村振兴建设行动指导方案,着力打造“海上渔村”。
目前,月亮湾码头、红树林生态公园海岸线人工沙滩二期、海堤景观道及路灯改造等5个项目已先后完成。游客中心、风情商业街、虾塘垂钓、观海民宿等7个项目已接近收尾,预计2020年1月中旬正式对外开放。
北山村良好的发展前景,也吸引着越来越多在外北山人回归,一起擦亮这块美丽的绿色招牌。于国胤便是其中一位。
“看到北山村的游客越来越多,我决定回到村里创业。”于国胤说。在村里的扶持下,于国胤先是开办养鸡场、种植蔬菜,因为销路很旺,2019年又租下50亩稻鱼混养试验田,种上了优质的水稻,还放养了150多公斤鲫鱼苗。他还联合其他村民共同推出优质农产品,带动更多村民增收。
值得一提的是,北山村还是罗源县最大的革命老区基点村,村里至今保留着苏维埃政府旧址、红军医院、革命烈士故居等红色遗址,叶氏宗祠内的红军食堂被列为罗源县青少年爱国教育基地。未来,红色资源也将成为北山村大力挖掘的旅游资源。
此外,北山村也积极向外拓展旅游“朋友圈”,寻求长远发展。“这里距离罗源湾海洋世界仅10公里,距离八井、竹里畲村13公里,周边的罗源畲族文化民俗村等项目竣工后,红树林海岸公园将融入整片区域的旅游发展圈。”于子赤说。
“从种下红树林开始,红树林带来的生态效益将让越来越多的群众受益,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美好愿景。”罗源县副县长、松山镇党委书记周宇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