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摘节头一天,游客明显增多。”6月27日,在蕉城区虎贝镇华英家庭农场,农场负责人姚方华谈起游客自助采摘给农民带来的收益时,脸上笑开了花。
近年来,依托自身资源优势,虎贝镇果蔬实现了特色化、规模化发展。各类果蔬正是该镇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持续增加农民收入、推动乡村振兴而精心打造的一场绿色生态旅游“盛宴”。
在虎贝镇下楼村的宁德市湖蓝家庭农场,农场负责人李枝英正在为猕猴桃套袋。“去年,猕猴桃每公斤均价在40 元以上。”李枝英说,今年猕猴桃进入量产期,预计亩产将达到 1000公斤,预计亩产效益可达4万元。
今年初,虎贝镇新厝、旧厝、甲地、浮山等村抢抓机遇,采用“公司+基地+家庭农场(农户)”模式,大力推广种植新品种猕猴桃。截至目前,该镇已种植高山晚熟猕猴桃1040亩,高山高优千亩晚熟猕猴桃种植基地已初具雏形。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农业农村发展指明了方向。虎贝镇作为一个高山农业大镇,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坚持精准发力,加快补齐短板,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走出了一条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虎贝有效整合生态、红色、理学等优势资源,引进虎贝香水海旅游度假区项目。通过实施省重点在建项目——香水海旅游度假区(一期)滑雪场项目,形成带动虎贝乡村游、深度游、体验游的引爆点。预计一年将带来13万人次的人流量,可拉动旅游消费1亿多元。同时还尝试低空飞行与旅游观光的有机融合,建设梅鹤村直升飞机停机坪,为乡村体验游创造更多亮点。
“策划生成了一批大体量、高质量的乡村生态旅游项目,提速乡村振兴。发展绿色农业、生态旅游,受益最大的是当地农民。我们要继续在‘旅游+农业’模式上做文章,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生态体验农业,实现农业效益、农民收入、农村环境三提升。”虎贝镇党委书记雷雯说道。
虎贝黄家蒸笼作为省级非遗重要文化符号,在脱贫攻坚、产业振兴方面发挥了关键的示范带动作用。该镇进一步保护和传承黄家蒸笼手工技艺,用好用活国家地理证明标志这一公共品牌,发挥黄家蒸笼协会的作用,通过推进“线上+线下”的营销模式,努力实现蒸笼产业新跨越,实现年产值1.8亿元。
乡村要振兴,离不开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虎贝镇强化人才智力支撑,通过亲情乡愁感化、加大扶持力度、完善软硬件等方式,激发在外人员返乡创业热情。该镇下楼村在外人员去年底纷纷返乡,带头大力种植猕猴桃项目,打造“家门口”致富产业;浮山村“80后”致富能人叶如杰等人,针对浮山村拥有石人山、鹰嘴岩等丰富的自然奇异景观,主动认捐100多万元,修建登山步道,以此撬动浮山旅游项目开发建设。
围绕乡村振兴、促农增收,虎贝镇锁定在以农事体验和乡村民俗为载体的乡村文化游上,以特色农产品和乡村文化为媒,持续深化黄家蒸笼文化旅游节、陈普理学文化节、梅鹤村民俗活动、文峰春节联欢晚会等地方文化品牌。策划水蜜桃、猕猴桃、竹笋等农特产品的自助采摘线路,形成乡村农旅系列采摘节,吸引客流,推动农村经济长足发展,增加农民增收创收的机会。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今年虎贝镇还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实践产业振兴的‘4+1’的发展思路,即,推动黄家蒸笼制作、黄酒酿造,高山食用菌种植产业基地建设以及打造千亩高优猕猴桃产业园区,并加快以虎贝香水海度假区、九贝路沿线红色旅游为核心的农旅文旅互融的乡村旅游产业发展。”雷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