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昌:深化集体林改 激发创新动能
2020-07-14   来源:顺昌新闻网

连日来,《习近平在福建》实录在顺昌林业系统干部职工和全县广大林农中引发热烈反响。在学习实践中,大家对实录中讲述的时任省长的习近平同志到武平县调研后,作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要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那样从山下转向山上”历史性决定的内容感触尤深。

顺昌县林业用地占国土面积的83.3%,有杉木林101万亩、竹林66万亩、阔叶林45万亩;森林覆盖率80.1%,林木蓄积量1600万立方米,是全国首个“中国杉木之乡”和首批10个“中国竹子之乡”之一,也是福建省重点林业县。但长期以来由于林权归属不清、机制不活、分配不合理,林业发展面临种种困境,广大林农守着金山银山过着紧日子。

2004年开始,顺昌县以“明晰产权、均山到户”为目的,全面启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并结合本县林木林地经营实际独创了“预期均山”模式,实现了广大农民“耕者有其山”的目标。截至2017年,全县96%的村实现明晰产权并通过验收,林权登记面积110.7万亩,发证面积108.6万亩,林农造林护林积极性空前高涨。在林改取得阶段性成效基础上,县委、县政府又及时推进林业管理、服务、支撑和自治的“四个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各项配套改革,以推动林业发展和林农增收。

  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集体林改分山到户后森林资源碎片化分散化、单家独户经营缺技术少资金、森林资源变现慢变现难等制约林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也逐步显现,如何践行“两山理论”、打通青山变金山通道,成为了全县人民最重要最迫切的时代命题。为作好林改“后半篇”文章,真正体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发展观上的最重要内涵,针对顺昌山多、林多、树多,森林覆盖率多年居全省前列,最突出的资源禀赋和生态优势是森林资源这一实际,县委、县政府以县国有林场探索实践现代林业建设的成效为示范引领,积极发展林下经济、林业碳汇和竹、果、药、花等特色产业,提高林地产出效益。同时,大力培育专业合作社、家庭林场等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引导林农走规模化集约化的经营之路。

2018年,在南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全力支持下,顺昌县依托县国有林场创新开展“森林生态银行”试点建设,借鉴商业银行“分散化输入、整体化输出”模式,探索建立林业资源管理、开发、运营平台。通过赎买、租赁、托管、入股、质押等单一或组合形式,对零散化、碎片化森林资源进行转化、整合、保护和提升,建立多主体、市场化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努力实现林木林地资源的多元化增值,为持续推动深化林改配套改革和林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短短两年时间,顺昌县通过“森林生态银行”导入林地林木面积约6.36万亩,其中赎买商品林5.1万亩,股份合作、林地租赁1.26万亩,托管经营8户60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项目完成集约人工林栽培15813亩,现有林改培50012亩,商品林赎买46630亩,林下经济1411亩;办理林权担保业务257笔,发放林权抵押贷款2.25亿元,收储抵押林地面积8.8万亩。有效盘活了林木林地资源,探索出了一条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实现路径。

被誉为“我国农村第三次土地革命”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仅为5亿农民带来福祉,也让顺昌广大林农从此走上了增收致富的阳光道。谈起这一切,林区群众普遍认为,集体林改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巨大成果,一是得益于国家的林改好政策;二是来自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创新实践;三是源于全县干部、群众持续深化林改的决心和信心。

通过学习实录,全县林业干部职工和农村广大群众纷纷表示,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大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结合当前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开拓创新、攻坚克难,持续深化林业改革,扎实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更好地实现生态美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

下一步,县林业局将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学习强国”平台个人自学、中心组集中学习研讨、支部“三会一课”及时跟进学习和实地考察调研等途径,深入学习《习近平在福建》最新实录,不断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认识和领会,为林业改革创新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思想动力。

责任编辑:郑丽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