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福建生态林业可持续发展
2020-10-12   作者:郑树娴 黄可权   来源:福建日报

立足自然资源禀赋,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加快发展现代林业经济,推动林业生态资源适度开发利用,既是福建践行“两山”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林业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福建经济发展、拓展农民增收渠道的有效手段。福建坚持“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发展导向,突出森林保护,兼顾林业生态资源经济社会价值的实现,坚定走生态经济双赢的绿色新路子。

近年来,福建推进生态林业可持续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一方面,森林生态保护持续加强,全省森林覆盖率持续居全国首位,森林蓄积量居全国第七位;另一方面,林业产业经济稳步发展,林农发展林下经济、花卉苗木、森林旅游等生态富民产业的积极性得到充分激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重点林区涉林收入已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2019年,福建林业总产值实现6400亿元,森林旅游全年收入1100亿元,林下经济面积2987万亩,产值635亿元,带动农户113.7万户。2020年,福建下达中央财政林业改革发展资金20401.5万元,安排省级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管护补助57414.2万元,继续扶持培育木材加工、竹业、花卉苗木、森林旅游、林下经济等5个千亿级林业产业发展,新增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等改革面积6万亩以上,生态林业改革发展红利得以持续释放。

但是,应该看到,当前福建森林生态保护与林业经济发展的协调融合还不够到位,保护与开发之间的辩证关系在实践层面还没真正找到有效的执行方式,特别是林业生态资源产业化相对薄弱,林业生态资源经济价值挖掘的深度不够,离生态保护下的绿色高质量发展目标尚有较大差距,具体表现为“六化不足”。一是林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不足。林业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数量偏少,小林农经营模式依然普遍。二是林业生产经营规模化程度不足。林权流转覆盖面较小,集中规模化、标准化作业面积有待提升。三是林业生产机械化程度不足。适宜山区作业的林农机械开发、推广不足,林下种养业机械装备、生产附属设施投入不足。四是林业生产科技化程度偏低。林业产业的科技发展比较缓慢,林产加工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以及新产品开发能力较弱。五是林业产业品牌化程度不足,在全省乃至全国叫得响、有市场、受欢迎的特有品牌偏少。六是林业产业的社会化服务不足,森林地理标志认证以及林产品原产地认证和质量标准、环境标准体系认证等社会化服务滞后,影响林业经济产品的市场拓展。为此,福建应继续坚定不移地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两山”理论,以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将生态林业发展作为脱贫攻坚和老区苏区振兴发展的重要载体,在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的前提下,以生态化与产业化深入融合为动力,以“清新福建、绿色八闽”为平台,聚焦林业生态资源产业化发展的短板,精准施策,筑链扩群,提升内涵,着力打造特色明显、产业融合、绿色共享、生态高效、竞争能力强的现代林业经济发展模式,不断释放生态红利,实行生态资源产业化和产品化塑造,激活生态资源的经济属性,实现林业资源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有机统一。

着力升级林下种养产业。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优势从事林下种植、养殖等立体综合开发,培育一批林下种养经济示范基地,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利用、协调发展的生态林业模式。稳步扩大林果、林草、林花、林菌、林药、林禽、林畜、林蜂等产业规模。加强道路、灌溉、育种、防疫等生产基地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高效生态复合经营模式,大力推广和使用良种,加快林业产业园改造。积极鼓励、扶持开展林下种植、养殖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建立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拉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实施提质增效、开放辐射、多元融合发展战略,加大对林下种养业龙头企业扶持力度,提高产业的集约化程度。引入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大力发展智慧林业、数字林业,实施标准化生产和清洁生产。

着力升级森林休闲养生产业。依托福建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和地域特色文化,发挥森林的独特作用,打响森林特色品牌。强化景观森林、古村落、古道、古树等森林休闲养生资源的修复、保护和利用;积极开展森林休闲养生城市、森林康养基地、森林特色小镇、森林人家、精品民宿培育和创建,培育点、线、面结合的森林休闲养生发展新格局。积极探索森林“康养+旅游”“康养+体育”“康养+文化”等新业态,加快森林康养创意产品开发,着力开发康养消费市场,将森林康养产业打造成森林休闲养生的升级版。通过森林旅游康养产业的深度开发和创新,打造集医疗、养生、康复、保健、旅游、教育、文化、体育等于一体的森林康养产业体系,走出一条以“绿色、生态、自然”为特征的森林旅游产业发展之路。

着力升级林业生态功能产业。发展生态功能产业的重点是林业碳汇项目,而林业碳汇项目发展的空间主要取决于区域乃至全国碳交易市场的发育程度。目前,应稳步发展林业碳汇项目,积极做好林业碳汇项目的储备与生成工作,有序释放林业碳汇供给。建立以新型林业经营主体为主导的林业碳汇项目建设与经营机制,发挥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整合林业资源、调节分配林业收益与风险的主力军作用,巩固和扩大林业碳汇项目生成与建设的根基。

加快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加大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力度,大力培育现代林业专营公司、家庭林场、林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引导林地经营权向新型经营主体流转,积极探索村集体统一流转模式,推动分散经营向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股份合作化经营转变。借鉴顺昌做法,鼓励设立“森林生态银行”,将零碎化、分散化的林地收储、整合、优化,稳步推进林权有序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提升森林生态承载能力和资产价值,实现生态保护、林业发展、林农受益。

加快培育生态林业经济特色品牌。牢固树立林下经济产品绿色、健康、环保的理念,培育特色产业基地,创建优势品牌,打造一批具有八闽特色的林业经济名牌产品。加强林业经济产品产地认证与生态原产地保护,积极组织申报使用保健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有机食品等标志认证,申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农产品地理标志。分层次培育覆盖全省的森林食品一级品牌、区域品牌,积极推荐评选中国森林食品推荐品牌。引导各市县乡积极申报福建名牌产品、著名商标,培育创建福建林产品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利用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手段,建立林业经济产品生产流通可溯源和标准检测体系,确保林业产品使用和食用安全。

加快培育生态林业经济产业集群。完善林业产业政策、科技支撑、投资融资和社会服务体系,健全财政金融协同支撑生态产业扶贫机制,着力推进林业特色产业建设,实施“一县一品”特色林产品优势区提升计划,培育扶持一批特色鲜明、竞争力显著、辐射能力强的林业产业集群和集聚地。积极创建以现代林业园区为基础、以主导产业加工集聚区为核心、以三产融合发展为特征的国家级林业产业示范区和省级现代林业经济示范区。因地制宜,突出效益,加快培育木制品和竹木加工制品、花卉苗木、铁皮石斛产业、特色果蔬医药、禽畜养殖等林业经济产业集群,打造现代林业产购销体系的竞争力,在提高林业生态效益的基础上增加林业产业的经济效益。

责任编辑:郑丽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