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农药减量要注重技术与方法
2021-02-19   作者:翁伯琦 叶菁   来源:福建日报

笔者日前赴闽北山区乡村开展科技志愿服务,欣慰地看到农民开始减少化肥农药用量的新动向。实践表明,合理施用化肥农药,有助于农业生产增产增收,长期过量以及不合理施肥用药,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影响生态环境。

有些人认为,想要农业高质量发展,就得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还有些人认为,农药化肥使用量越少越好。这些提法是不全面的。科学施肥,是指化肥用量控制到合理的范围,既不能多,也不能少,更不能盲目“减肥”。当前化肥用量过高的要降下来,用量合理的要保持,用量太少的还要适当提高一些。重点是减少某些过量投入的养分,如在适当减少氮磷钾等大量营养元素同时,要增加有机肥与绿肥(秸秆)还田,补充钙镁锌等中微量营养元素。减少化肥用量,要按照比例增加有机肥施用量,以求有利于农田养分储备并保障作物生长的营养需求,同时有助于提高有机质含量并改善土壤结构。通俗地说,科学施肥,就是既要讲求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又要注重保障肥料安全用量与养分平衡。

控制化肥安全用量仅是科学施肥一方面内容。粮食增产提质,还应该以技术创新与科学施肥为前提,合理施肥要与其他栽培措施相配套,例如秸秆还田、绿肥应用、水分管理、耕作制度、合理套种、农牧结合、循环利用等提高土壤肥力措施的应用。试验证明,控制化肥用量在合理水平上,再通过优良品种选育、播种技术调控、土壤肥力改良等措施应用,小麦、玉米、水稻等主要农作物增产幅度将达到15%~30%,进而才有可能实现减肥增效的目标。

农药减量不能以牺牲作物产量和防治病虫害效果为代价,其重点是淘汰低效、高毒、高残留农药品种,提升利用率与有效率,并用高效、环境友好型绿色农药和生物农药新品种替代低效老旧品种,为合理使用农药与实施科学防控奠定重要基础。发展高效、低残留、生态友好的绿色农药和生物农药,更加注重农产品质量安全将是农业生产的必然选择。就科学用药而言,要注重几个方面的技术与方法:

一是强化病虫害绿色防控体系构建。要在加强预测预报基础上,以促进农作物安全生产,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为目标,采取生态控制、物理防治、科学用药等环境友好型技术措施,有效控制有害生物的蔓延与不利影响。目前重点区域果菜茶绿色防控基本实现全覆盖,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已从2012年的15.2%提升至2020年的41.5%,但绿色防控的短板依然很多,增效空间依然很大。

二是强化病虫害生物防控体系构建。国内的一些生物防治机构正在开发瓢虫、草蛉、捕食螨等天敌品种,实施“以虫治虫”“以螨治螨”,在桃、柑橘等果树上实施生物防治技术,相继在广东、福建、广西、湖北、湖南、浙江、四川、江西、重庆、海南、江苏、安徽、陕西等20个省(市、区)实施,大幅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成为无公害果品的安全生产的保障。

三是强化农药科技创新与集成推广。虽然我国化学农药使用量已连续多年负增长,但用量仍处于高位。因此要按照农药减量、有效控害的思路,深度推进农药减量增效和农残控制技术研发。在绿色农药创新方面,进一步强化高效低毒化学农药、微生物新农药筛选、中草药新农药开发等创新攻关;同时要推广综合防治新技术,力求做到科学选药、精准施药、安全用药,着力解决农民防病治虫难题,保丰收、保安全。

化肥农药合理减量与科学使用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与重要举措,在实施过程中要注重技术与方法,力求做到既减量又增效,让有限的资源发挥更大的效应。

责任编辑:木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