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动态 | 2020年“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高技能人才” 获得者林阳顺
2021-02-26   来源:福建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 陈剑兰

林阳顺履历

2014年获首届“福建省技能大师”,同时入选福建省第一批优秀人才“百人计划” 

2014年获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

2015年获“泉州市高级人才”称号 

2017年获“泉州工匠”称号 

2018年组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2018获“中国制茶大师”称号 

2020年获福建省总工会颁发的“八闽工匠”称号 

2020年成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高技能人才

1、出生茶叶世家   10岁就能发现工艺缺陷 

1974年秋季,林阳顺出生于安溪一个茶叶世家,族中多位亲戚曾任职于安溪茶业部门。安溪第一批红心歪尾桃品种正是他家扦插培育的。出生于秋茶采摘季,又自幼受家庭熏陶,林阳顺很早就在茶叶审评方面展现出过人的天赋。

10岁左右邻居拿了一泡刚做好的铁观音过来请家人帮忙品鉴,林阳顺也跟着喝了一杯,随后脱口而出:“你这茶走水没走透。”邻居很惊讶,“这么小的孩子竟然也懂走水?”

图片1.png

2013年10月初,林阳顺带队在安溪感德收购铁观音秋茶。作者亲眼目睹一字排开的几十袋样茶,林阳顺逐一审视过去,部分茶样会拿出来摸摸看,仅有个别茶样需要拿出来冲泡再审评。不到半小时,30多个茶样就在林阳顺心里评出了高低和价格。印象更深刻的是,一位送茶样的中年男性对林阳顺的出价表示不满,随后交易失败。大约两个多小时后,又一位中年妇女拿茶样来交易,林阳顺看了一眼茶样又摸了摸干茶说,“还是那个价”。现场的人都愣住了,什么还是那个价?原来,之前的中年男性把茶样拿回去后换了个人来送样,企图浑水摸鱼卖个高点的价格。事后笔者找到中年男子,他羞愧地表示:“我看他那样评茶,感觉很草率,以为他没认真,没想到他真的都记住了茶样。”

若不是看过《最强大脑》里“水哥”王昱珩超乎常人想象的表现,确实很难相信林阳顺在茶叶审评方面的天赋会这么厉害。业内人士介绍,林阳顺每年亲手评审定价的铁观音茶叶在200万斤以上,就精准度、速度、数量而言,可以称得上是铁观音史上之最。

图片2.png

林阳顺六根六识茶叶审评/品鉴法:任何茶叶的品质都是天、地、人、种交互影响的结果,是茶树种在特定的生态环境里生长,在特定的节气采摘,经过特定的工艺制作而形成的综合内涵。通过成品茶叶的各种特征,可以反向推导茶叶的成长环境、制作工艺、原料特点等。概况起来就是通过六根六识来体验和领悟。六根即指眼耳鼻舌身意,调动六根来全面感受茶叶的品质特点,六识是指色声香味触法,通过六识来反推茶叶品质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

图片3.png

2、诸多荣誉在身   追求极致的制茶大师 

过人的天赋加上30余年的不懈追求,使得林阳顺成为茶行业第一个荣获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主理人(人社部颁发),和茶界少有的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高技能人才。不久前,福建省总工会授予林阳顺“八闽工匠”称号,以嘉奖他在茶行业的匠心精神和突出贡献。在此之前,他还荣获了中国茶叶流通协会颁发的“中国制茶大师”、入选福建省委组织部遴选的第一批优秀人才“百人计划”、获得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诸多高规格的重量级奖项。

诸多荣誉的背后是林阳顺不断追求好茶的信念。即使已经取得了常人难以企及的成就,林阳顺也依然每天都在研究如何不断提升茶叶的香清甘活度,从而更有利于健康。在这个过程中,他先后获得了12项国家发明和专利,并且带出了6位国家一级评茶师(最高级)、13名国家二级评茶师,46名国家高级评茶员。

图片4.png

提升茶叶品质是个系统性工程,林阳顺对茶叶生产制作全过程的每个细节都进行了大量的对比、研究。包括:茶树品种的对比挑选,茶园的有机管理,茶叶的保鲜、保水,做青工艺的优化等。具体到乌龙茶的制作,就是要解决常见的闷黄酸杂、干喉、干涩的问题,同时让茶叶更具甘甜度、更耐泡、更易储存。为此,林阳顺带领的团队历时多年,经过上万次的实践和数据对比,最终研究出以“重摇早炒”为核心的新工艺。

这套工艺在2020年10月底一场名为“76万元·守护传统”的铁观音茶王赛上得到了验证。经过数小时的激烈比赛,来自安溪举源的制茶师陈传成最终脱颖而出。他介绍,“多年来一直跟着林阳顺的工艺技术学习,这次能够拿到18万元的茶王奖金,要特别感谢林总的技术指导。”

图片5.png

3、万物皆有灵性   多维度理解茶叶的真相 

“万物皆有灵性”,对传统文化颇有研究的林阳顺相信茶叶亦有灵性。他从佛家、道家以及传统中医文化上得到了诸多启发,并把这些启发应用到制茶中。

“你怎么对茶,茶就怎么对你”,林阳顺相信能量的作用与反作用力。在他研发的新工艺里,要求茶叶晒青一定要晒到阳光,这既是阴阳的调和也是茶性的调整。还有摇青要“把茶叶摇到死去活来”,这既是锻造茶叶的滋味、香气,也是调整茶性的环节。因为摇青本质上是茶叶以及茶叶内含物质的运动,运动足了阳气、生命力自然就更强。而对茶叶的高温炒青,也是对茶性的调整,就像中药材地黄,生地黄是偏寒性的,来用滋阴凉血,而经过炮制的熟地黄则性偏温,用来滋阴补血。“茶融五行通六神”,用新工艺做的半发酵茶——铁观音,干茶砂绿、汤色转金黄、且滋味甘、柔、顺。喝这样的茶就不刺激肠胃,而且对健康养生都有益处。

图片6.png

4、以“重摇早炒”为核心的铁观音制作新工艺

林阳顺铁观音制作的新工艺整体精细化程度更高,目的在于提高茶叶的“香清甘活”度,并使茶叶更耐泡、更易储存、更有利于健康养生。这套工艺还能很大程度上减少制茶师熬夜做茶的难题。以前摇青之后凉青至第二天才进行炒青,中间间隔从5小时以上缩减至3小时以内,周期缩短后,制茶师就能避免熬夜通宵做茶。工艺原理同样也适用于其它各类茶的制作。

1、采摘:好的茶青是制作一泡优质铁观音的前提。因此,应严格控制好采摘时间和采摘标准。采摘时间应选择在晴天,早上太阳至少晒2个小时以上,露水干透后再采摘,下午太阳下山1小时之前停止采摘。做到三叶以内、嫩采短采、大小叶分开采,保证茶青的嫩度和匀度。对于长得密的茶树,按上、中、下顺序分三层三批次采摘,使每一层采摘的鲜叶都充分吸收阳光和雨露。

2、萎凋:采用晒青的萎凋方式,晒青要晒匀适度晒软。要摊薄,保证每一片茶叶都能晒到阳光,利于提高酶的活性,利于做青时更好地走水、发酵。

3、做青:做青要严格按照传统的四遍摇青工艺,配置足够的摇青桶数量,每个摇青桶的鲜叶严格控制在30斤以下(即摇青桶容积的1/8至1/9),有利于摇匀、摇活,走水走透。摇青是新工艺一个至关重要的关节,以往的传统摇青一筒要放六七十斤,甚至一百多斤,大家觉得茶青量多,更耐摇。但大量实验发现这其实错了,量多了会影响空气流通,使得茶叶摇不活,茶青不能均匀地发酵。从采茶到杀青应尽量缩短整体做青时间,上午采摘的茶青应在下午6点之前完成杀青,下午采摘的茶青则应在当晚12点之前完成杀青(采摘回来的茶青最长不超过8小时要完成杀青,碰到特殊情况除外),确保做到重摇早炒,做青时要保青、保活力,静置后的茶青软下来即可进行下一次摇青,并遵循逐次加重的原则,第三遍摇青青叶要转黄绿显露香气,最后第四遍要摇熟透、摇到位,茶青由黄绿转乌青腹(叶腹乌青亮)起亮光、红边明显、香气由青粉香转向花粉香,即可从速炒青。第一遍摇活,第二遍摇匀,第三遍摇香,第四遍摇韵。

4、炒青:炒青应坚持高温杀青,以往教科书规定的茶青温度是250-280度,但实验证明可以提高到350度,甚至到380度,以炒青时听到噼啪响为准,投茶量4斤,确保每叶茶叶受热均匀,炒熟炒透,避免炒干炒焦。保住水分及时炒青并减少投叶量的目的是:用高温小量炒青才能炒得熟,炒得透,并保持鲜爽和香气。

5、揉捻与烘焙:坚持两次的烘干与包揉,包揉应快速成型,时间严格控制在2小时以内,利于茶叶品质提高,在复包揉定型后,控制适当温度慢烘,避免烘出火味、烘焦;严格分两次烘到足干,烘干时间至少在4小时以上。第一次烘后进行摊凉,待茶叶水分重新分布后,再烘到足干;以保证茶叶烘干烘透烘清,未干透茶叶易变味变质。

5、好茶的评判标准——“香清甘活”

香,即指茶叶的香气要显、要雅。清,即指茶叶茶叶的香气和茶汤要清纯、清透。甘,即指茶汤要有甘甜度,也指要能回甘。活,即指通过前面的香、清、甘的综合作用,使得茶叶富有韵味,并且能给人带来健康活力。

图片7.png

整套工艺的优化最终都是为了提高茶叶的“香清甘活”度,并使茶叶更耐泡、更易储存、更有利于健康养生。在今年秋季的“醉西施茶王赛”上,一百多人共同见证了“20泡有余香”的铁观音茶王之诞生。来自安溪龙涓93岁的陈大爷已经喝了一辈子铁观音,他精神抖擞地围在桌前,不时端起手中的茶杯啜一口。他称赞道:“好吃。这才是最正(味)的安溪铁观音”。

看着新工艺制作的铁观音茶王在别人不敢置信的眼神里得到确认,林阳顺觉得很欣慰,“我一直在追求的好茶,表象是要符合‘香清甘活’,本质是要有助于健康养生。这样的茶才能算是真正的好茶。”林阳顺说,学无止境,接下来还要继续研究、不断精进,将茶叶的优制率和健康值做到最大。

图片8.png

责任编辑:东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