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泽:变个法子搞农业 人活田活地生金
2021-04-21   来源:东南网

本来“人走了,田荒了”,留守老人种点口粮,临近立夏才叫机手打田、插秧,清明前后田野还是一片“寂静”、一片“灰色”。可今年变了:田间人、机繁忙,地头一片生机,真的“人勤春来早”了!

日前,据光泽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熊国龙介绍,在连续数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和总产量等国家指导性任务的基础上,该县今年的粮食生产各项任务早已落实到位,眼下已进入备耕大忙。

勤有勤的理由,早有早的道理。一年之计在于春,田间繁忙在于利。光泽县粮食生产持续升温,用熊国龙的话来说,就是“变个法子搞农业,人活田活地生金”。

去“围城”,让耕地活起来

“去油溪村看油菜花”“去油溪村玩”……进入2月底,只要打开手机,便可看到网友发自油溪村的游玩照片和视频。曾经少人问津的鸾凤乡油溪村之所以变成了光泽人向往的打卡地,其中主要原因是“四季花香”。

“春天油菜花、夏天荷花、秋天葵花、冬天还有格桑花。”省下派第一书记倪政钦说,别小看“四季花香”只能养眼,实际上是为种粮垫底气。菜稻轮作、果稻轮作、农旅结合等等,都为种粮节省了成本、提高了效益,一亩田一年能赚个几千元纯收入,田自然就有人抢着种了。

但抢着种的并不是所有的耕地承包人。油溪村共有2000多亩耕地,除了几百亩烟稻轮作田外,其余的几乎处于半抛荒或全抛荒状态,村里村外有人想承包,一些农户不是宁愿荒着也不出租,就是想加高田租,让想承包的人望而却步。近几年,由村主干牵头成立合作社,将不愿种田承包人的田统一租入再发包给愿意种的人,结果一千多亩耕地全被3家返乡大学生合作社包了去。田活了,增产,人活了,增收,解决了“有田者不愿种,能种者没田种”的围城现象,整个油溪村旧貌换新颜。

农村生产力的解放,根子还在生产对象的土地。光泽县在耕地流转方面进行了多年的探索:有由村级组织出面协调、谈价的数万亩烟稻轮作田;有由村主干牵头成立合作社,吸引耕地承包人以地折股入社的流转方式;也有引进有实力外地企业创办农业企业,吸收当地农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等,从而使全县绝大部分耕地复耕、产粮、增收。

去“村界”,让要素转起来

增坊属光泽县的一个“飞地村”。就是这么一个从版图上看“好像在江西省”的偏远建制村,打去年底就开始进入备耕大忙了。延绵5.5公里的2000多亩田畈,除了600亩烟稻轮作外,其余的田如今全变成了芋田。眼下到处都是运芋苗、肥料的车辆和种芋的村民。昔日“闲田”的早日苏醒,得益于去年底顺昌榕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进驻。

据村下派第一书记王文锋介绍,榕宏科技是一家农业龙头企业,集生产、研发、加工、销售于一体。它的进驻,不但对农业产业化的形成、耕地的高效利用和集体增财、农民增收等起引领促进作用,也是打破农业以村为界的又一范例。

农民以一亩三分地为中心,村庄以村域为界的传统农耕理念,酿造出“守地不够花,就背井离乡找钱途”“肥水不流外面田,也不让外水流入田”的自缚缚人酸酒。县政协副主席、华桥乡党委书记熊星林说,一家一户、一组一村对接不了大市场、抗不住大风浪,

就打开家门、跳出村界迎能者、接大船。这是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

推倒了围墙就是大门。去了“村界”,工商资本下乡有了对接处,社会资金进入农业就没了障碍,新的经营主体就有为“端自己饭碗”贡献力量的用武之地。据光泽县农业农村局农技中心主任龚建军介绍,多种经济成份进入农业,使全县在去年完成粮食指导性播种面积和总产量的基础上,今年又落实播种面积15.08万亩,总产量6.21万吨。粮食产能区增产模式与推广,以农药、化肥减量,粮食优质、高效为中心的“无废农业”措施等均已落实到乡(镇)村、企业、合作社和大户及田间、地块。

去“旧念”,让效益高起来

如今的种田模式真是让种田“老把式”看傻了眼。寨里镇桃林村的张德友就一个人,原来种了近千亩田,去年“捡”70亩荒田,今年又将村上没人要的100亩荒田拿来种。不知情的人以为他是“千手农民”,种田种上了瘾。张德友说,不是有千只手,而是有“十八般武器”,那就是农机,也不是“上了瘾”,而是选用优质稻和实行轮作的方式,让种田有赚头了,当然越种越多了。

其实种田大有商机。如今泥泞的田间小路变成了水泥路,加上春播夏种秋收冬晒都机械化了。张德友说,旧眼光认为:务农辛苦,够吃不够花,不如弃农打工。新眼光把劳力外流看成是规模、集约经营的机会,有重视农业的党和国家作为靠山,有机械化条件,有科技支撑,只需要对紧市场,种田就是理想的职业。

像张德友这样的新型职业农民,在光泽县很多。有被誉为“金牌农技员”的寨里镇桥亭村的邱希财。他一人承担起新农机、新水稻品种的试用、试验,还指导全村上千亩优质稻的推广;有崇仁乡金陵村建260多亩基地,还跨村跨乡为1000多“小农户”提供农机全程服务的返乡“新农人”陈健;有鸾凤乡黄溪村流转千亩耕地实行菜稻、果稻轮作,使每亩纯收入从不足500元提升到3500元的现代农民陶福明;还有华桥乡吴屯村领办合作社,流转千亩耕地,实行菜稻、果稻轮作,农旅融合发展,让亩田纯收入翻三翻的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严富村等等。种粮有奔头,干活自然有劲头了。

责任编辑:木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