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祖孙制茶三代人
2021-05-25   作者:黄杰敏   来源:东南网

 茶园里春意盎然,满山遍野的茶树吐出新芽,武夷山茶园里茶芽长势喜人。时下正值春茶采收、制作时节,茶园、茶厂一派繁忙景象,当地茶农迎来一年最繁忙的茶叶采摘加工季节。在武夷山天心岩茶村,茶农们正忙着晒茶青。近年来,随着武夷茶知名度的不断提升,茶产业已成为当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特色产业,通过“认标购茶”和生态茶园建设,选派科技特派员,通过推广科学套种、生物防虫等技术,帮助茶农建立生态茶园。武夷山积极推进茶旅融合和茶产业健康发展,茶叶生产已成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今年50岁的陈道忠是武夷山天心岩茶村一名茶农,出生于天心寺,是最早一批搬到九曲岩茶村的茶农之一。他做过导游,在天游峰抬过轿子,力大如牛的他是一把开茶山好手,如今在狮子峰的茶园40余亩,算是大户人家,村里人称他为“狮王”。

“我们家的茶园一部分是父辈、祖辈传下来的,有着70多年的老茶树,还有剩下一部分是我17岁开荒山自己种下去的茶树,至今也有30多年了。” 陈道忠如是说。80年代末,陈道忠的父亲怕他在外面学坏,让他去开山种茶,苗和肥料的钱都由父亲出,开的茶园都归他,他立马就拿着父亲给他的钱去买茶苗,当时肉桂也买了,是最早的一批的肉桂。陈道忠的父亲陈芝财,今年83岁,当年在生产队,他的的茶树是小队里每家分到手上的。

当时,才20岁的陈道忠第一次卖茶叶,第一桶金就赚到近万元。“我那时非常开心,万元户啊,30年前武夷山的茶叶没有牛肉马肉之分的,只要是茶山上摘下来的茶叶制作成毛茶,我们就卖给当地做进出口贸易的茶企,30元一斤的毛茶,每年可以卖到9000多元。”回想起陈年往事,“狮王”眼角里有些湿润。陈道忠的心态特别好,他并没有把茶叶卖得多贵,他觉得自己家乡做出来的茶叶一定是货真价实的好茶叶,并得到市场上客户的认可,他就很知足了。

“你看,这是我岳父打下来的江山。” 浓眉大眼的“95后”小伙子一边品茶一边和客户聊天。他叫庄毅,是武夷山兴田人,陈道忠的女婿,和他岳父一样,很年轻就开始学制茶,有着十年的制茶经验,如今“狮王”家的茶已经全部交给了庄毅。在天心村听过这么一个说法,现在村里做茶最认真的一批人都是女婿,这么年轻就能让岳父放心的把整个厂交给他,负责一个茶厂的茶叶制作,自然有他的独到之处。作为年轻茶人自带自信和冲劲的加持,庄毅做的几款令人颇为惊艳。其中几个特别包装的肉桂是他准备今年拿去参加斗茶赛的,庄毅期待这些肉桂的是今年斗茶赛的黑马。“这可是我家最有特色的茶,是我岳父花了很大代价搞来的茶树,你想想,每年茶季我们自己都有那么多茶,为了这两棵茶树我要跑20几公里,也算是各有千秋对吧!”

村里一位80多岁的长者说,他小的时候这棵树差不多就有现在这么大。除了大以外,这两棵老丛还活得生机勃勃,据庄毅介绍,这两棵老丛每年能够产精茶50多斤,抵得上正常一亩茶园的产量。庄毅说,他们家的狮子峰山场多,种的又大多数都是肉桂,所以经得起实验,这几年他做了好几款不同风格的肉桂都得到市场的追捧,但是因为狮子峰的名气不如三坑两涧和马头岩来得响亮。“当年开山的时候,父亲特意交代,要开有石头的地方。这片肉桂就产在狮子峰山脚下,很好地满足了父亲的要求。” 陈道忠说,他种在半山巨大的岩石遮蔽下的一片茶园,都是当年精挑细选的最佳位置。整片茶园有半天的时间是晒不到太阳的,半阴半阳的环境让这片茶园的肉桂品质每年都很稳定。

一片叶子成就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30年前,陈道忠从父亲手上接管小茶园,如今,小茶园已成为大茶厂,陈道忠成了武夷山名茶人。作为“茶三代”,庄毅正尝试利用美名天下的大红袍和“双世遗”武夷山的独特优势,做好老百姓喝得起的放心茶。祖孙三代人的传承,担负着责任和义务,陈道忠说:“我们要把祖宗传下来的手艺再传给后代,把家乡的好茶推向山外,走向世界。”

责任编辑:木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