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佛仔格:“红色源头村”的富民新路
2021-05-26   作者:陈和俐   来源:安溪报

36579e79-aace-40d1-b3e3-5aca2cb08cfe.jpg

中共安溪中心县委旧址、郭节烈士故居——佛仔格中新厝

翻开安溪革命史册,映入眼帘的是有着“闽南井冈山”之称的佛仔格,这个坐落于魁斗镇的偏僻乡村,却是泉州的“红色源头”。受自然条件制约,这个中央红军村发展一直缓慢,是典型的贫困老区村。近年来,随着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投入,佛仔格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在新信息、新观念、新思路引领下,老区村走出富民发展新路。 ( 陈和俐)

昔日“闽南井冈山”

“这座闽南特色古大厝,叫中新厝。它始建于清朝嘉庆年间,迄今有近三百年的历史,现在仍保留原来的建筑风貌。”在佛仔格村村委会主任吕永超的带领下,走进这座古厝,大厅正中是一幅反映工农游击队斗争的大型壁画,两边则是闽南工农游击队二支队的战斗事迹及相关领导人介绍。

“中新厝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安南永德四县中心县委、中国工农红军闽南游击队第二支队诞生地和办公所在地、也是安南永德四县边区党组织创始人、烈士郭节的家。”谈起中新厝历史,吕永超滔滔不绝。

1927年,中共闽南临时特委(简称闽南临委)派员到安溪开展工作;1930年秋,在佛仔格村成立党支部,并随着安南永革命形势的发展,1931年12月到1932年4月,在佛仔格先后成立中共安南永临时县委、闽南工农游击队第二支队。此时,安南永德革命中心开始由永春向安溪转移。

随着红色力量不断壮大,1932年11月,中共安溪中心县委在佛仔格成立,领导安南永德地区人民进行一系列斗争,谱写了福建革命斗争史上光辉的一页。“党组织成立后,便开始组建工农武装,开展游击斗争,建立革命根据地。而当时,佛仔格村是这个红色区域的中心。”吕永超说。

“每年都有很多人前来参观,共同追忆这段红色历史,致敬革命先辈。我们正努力挖掘当地红色资源,把佛仔格村打造成‘红色文化第一村’,以增加村民旅游收入。”吕永超介绍,中新厝于1985年被县政府确定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被确定为“安溪县革命历史陈列馆”“青少年爱国主义传统教育基地”;2006年成为泉州市“红色之旅”首发地;2011年被省委党史研究室确定为“福建省党史教育基地”。

今朝农旅焕新颜

佛仔格村距离县城10余公里,下辖5个自然村,人口487户2235人,人均耕地仅0.34亩,村民以种植茶叶及外出务工为主。这里除了山还是山,自然资源十分匮乏。2011年以前,村民人均收入不足3000元,村里的青壮年沿着出村的一条机耕道外出务工,寻找致富的希望,可常常驮出去的是被褥,带回来的还是那包被褥。

2011年,佛仔格村被确定为第三批省级扶贫开发重点村。在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和村干部带领下,村主干道拓宽硬化,城区公交车也开进村子里,村民们出行不再是难题。同时,占地1500平方米的“红色广场”建成,村民茶余饭后有了自己的休闲场所。而随着养殖业、种植业的大力发展,村民钱袋子渐渐鼓了起来。

“村里没有什么资源,大家开始盯上了茶叶,但是这里海拔低,种出来的茶叶品质不好,这条路走不通。于是我们鼓励大家从事电商,通过出售本地及周边村庄的特产来赚钱。”吕永超说。

“做电商也得有技巧。”吕永超介绍,村里定期请来专门的培训师,为电商从业人员进行培训,还带着大家外出考察学习,一直坚持到现在,这也成了村民创业的福利。有人指导,生意一步步好起来了,尝到甜头的村民一波波沿着新修马路走到县城、泉州、厦门……在城里做起电商生意。目前村里在外从事电商的企业有好几十家,带动上百村民就业,年产值上千万。

至2013年底,佛仔格村彻底摆脱贫困。2018年,村人均纯收入1.58万元,村财收入5万多元。2012年6月,被县委授予“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018年6月,被市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佛仔格村境内还有天然温泉、石洞、树中树等自然景观资源有待开发利用。”吕永超表示,接下来,结合村里自然条件、资源,他们还将推动农产业升级,深化农旅结合,搞休闲农家游、特色水果蔬菜种植,进一步拓展思路、挖掘新路子,巩固脱贫成果,让老区村村民过上幸福生活。

责任编辑: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