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潭,循着中山大道转向麒麟大道,沿途就是一片“林海”——幸福洋。幸福洋吹沙地位于岚岛西部,原为芦洋埔西南部滨海沙荒和浅海滩涂,属于未充分开发的处女地。
《平潭县志》主编吴金泰告诉,为了开发利用这片浅海滩涂发展渔农业,1975年,平潭组织人员对幸福洋围垦工程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1978年3月成立幸福洋围垦工程指挥部,1979年3月正式动工,1981年12月竣工,历时34个月。
据介绍,幸福洋围垦工程总计围海总面积700公顷,分别辟为农林区和水产养殖区。其中位于东段的农林区,计133.3公顷,辟为农田,由移民户及综合场工人开垦;中部133.3公顷滩地被辟为林地,营造防护林带,后建成果林场1个;西段浅水滩辟为养殖区,总面积324公顷,先后兴建57口养殖池,放养文蛤和对虾,并成为出口创汇基地。
“现在看这片防护林很壮观,一片绿意盎然,很难想象这里以前是浅海滩涂围垦地。”提到曾经的幸福洋,吴金泰感慨万分。
实验区成立后,为解决全区土地资源有限、项目建设用地缺乏问题,实验区党工委、管委会决定对幸福洋围垦区进行吹沙造地,以扩大陆域面积,同时解决附近村庄生活生产问题。
“平潭的风基本上是以东北季风为主,当时幸福洋围垦工程结束后,那里还是一片沙地,对下风口特别是马腿村村民的生产生活影响非常大。为了巩固围垦造地成果,实验区要求我们林业部门采用防风固沙手段,保护好生态环境。”实验区自然资源服务中心工程师陈刚说。
2012年,林业部门技术人员对吹沙地进行规划设计,选用耐盐碱、抗病虫害,且适宜平潭吹沙地生长的“闽平二号”木麻黄水培苗新品种,采取“包种包活、按株结算”办法,保障幸福洋吹沙地造林取得成效。据统计,2012年至2015年,平潭共在幸福洋一、二期吹沙地上营造防风固沙林1.75万亩,种植“闽平二号”木麻黄水培容器苗350万多株。
“由于采取挖沟排碱、选用良种壮苗、严格质量管理等措施,目前幸福洋吹沙地新造幼林成活率达到95%以上,普遍长势良好,起到了较好的防风固沙效果。”陈刚说。
幸福洋吹沙地总面积达2.7万亩,与芦洋南江林场、长江澳的防护林连成一体,总面积达5万亩以上,形成一片林海。如今,这里已成全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中面积最大、成林最快、森林景观最佳、生态效果最好、生态效益最为显著的示范区。
更加美好的还在未来。今年6月18日,平潭综合实验区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局发布关于《平潭综合实验区幸福洋片区滨水蓝绿空间规划》的公示。根据规划,幸福洋片区将打造低影响、高质量的蓝绿空间,营造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平潭先行示范区,形成环境优美、独具特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韧性片区,蓝绿魅力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