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服务三农 | 典型案例①:“濒危花”结出“富民果”
2021-11-29   来源:中国福建三农网

人物名片:苏海兰,1980年生,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药用植物栽培研究推广。2014年起担任科技特派员,扎根福建光泽,攻克道地药材七叶一枝花种植繁育关键技术,形成“企业+科特派+示范基地+乡土人才+农户”产业发展模式,推广至省内和江西井冈山市老区苏区。2019年获科技部通报表彰,并在国务院举办的“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周年总结会议”上作为全国两位个人代表之一作典型发言。2020年来,先后获得福建省“最美科技工作者”、抗疫“最美奋斗者”、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和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建院60周年“杰出科技工作者”等荣誉,其事迹得到央视、科技日报、光明日报、福建日报、福建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报道。

她叫苏海兰,是一名来自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的80后女“科特派”。2014年开始,她在闽北山区光泽县研究人工种植七叶一枝花。为了这致富之花能真正造福山区农民,一年365天,近300天,她一头扎进了光泽的深山老林中,把实验室建在田间,实施超过300个田间试验,成为一名蹲守在大山里的“科特派”,这一去就是七八年……

 11.png

林下药用植物研究团队在分析七叶一枝花适宜基质

她还是两个女儿的母亲,在福州有个幸福的小家。在事业和家庭之间,苏海兰没有做出取舍,而是用自己的辛苦奔波,进行着母亲和科技特派员两个角色的切换。姐姐喜欢画画,想妈妈时,她总是画七叶一枝花;妹妹说七叶一枝花是妈妈的第三个“宝贝”。而在孩子们眼里,“妈妈最大的梦想,就是农民能赚钱”。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便藏有多少深情。“我最大的梦想,就是通过努力,利用自己的专业为全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添砖加瓦’,帮助更多的贫困户脱贫致富,让七叶一枝花从‘濒危花’结出‘富民果’”。在全国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周年总结会议上,苏海兰代表全国数十万科特派发言时这样说,她也是这样做的。  

蹲守大山的“护花使者”

七叶一枝花又名华重楼,是云南白药、片仔癀等260多种中成药的主要原料之一,是我国稀缺珍贵的药用植物资源。因为经济价值高,在2010年前,福建就有很多农户想种,但七叶一枝花生长周期长,从种子到药材采收要10年,其生长娇贵,不易栽培,福建省的栽培技术研究基础和种植经验几近空白。获取七叶一枝花主要靠采集野生资源,只采不种,资源已近枯竭,许多农户还因买云南等地的不适宜品种,以及不懂种植技术等问题,每亩损失3-5万元。

“农民伤感无助的神情,一直萦绕在我脑海里,我下决心,一定要解决七叶一枝花种植技术问题……”2014年,带着这样的信念,恰逢福建光泽县承天药业集团找到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希望派专家帮助发展七叶一枝花产业。苏海兰主动请缨承担了这项任务。

她不顾光泽县偏远,立马背上行囊,还在哺乳期间,把正读幼儿园的大女儿交给婆婆,自己则携母亲带着小女儿,领着一班技术人员,匆匆奔赴闽北山区。为了了解七叶一枝花生长习性,她几乎走遍了全省各地深山老林,多次到云南白药等地取经。山区蛇很多,基地山高林密、蚊蝇成群,她就包好头部、穿上雨鞋、拿着木棍,白天钻山林、进大棚,晚上整理总结、做实验。鞋子虽旧,却沾满了泥土的气息。正是这样日积月累扎根一线实地观测,为开展七叶一枝花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经过7年的协同攻关,克服常人难以忍受的困难和挫折,苏海兰带领项目组终于突破了七叶一枝花栽培和种苗繁育技术瓶颈,出苗时间由2年缩短到6个月,出苗率从5%提高至86.5%;形成仿野生栽培技术规程,原来只能林下种植,每亩1000株左右,现在可实现大田种植,每亩种植密度近5000株,这些成果经专家评议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12.png

苏海兰在光泽承天基地七叶一枝花母本园进行优果筛选

而承天药业的七叶一枝花基地也从15亩扩建到了6000亩,据企业测算,基地的经济效益预计将超过1.5亿元。通过团队精诚合作,苏海兰还联合企业和农户申报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药标准化、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等12个项目支持。

授人以渔的“致富导师”

2020年疫情来袭,苏海兰正月初三就下了基地。白天,到中药材示范基地察看生产情况;晚上,编制春季中药材种植管理等关键操作技术要点,通过福建科技特派员云平台的微信公众号“慧农信”、微信群发、视频连线、电话答询等远程指导方式,现场指导和“远程会诊”帮扶省内外药材种植基地顺利完成春耕复工。

她每天接到农民咨询电话或微信至少5个,她把10多年从失败到成功的实践中摸索出来的种植经验毫无保留、手把手教给农民,与广大农民建立了深厚感情。她说:“我一直在琢磨,怎么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到更多农户……我想为当地培养起新的、年轻一代的科特派,让科特派的精神和血脉一直延续下去。”

20211125105911_v0e8rcyslr.png

苏海兰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服务团队在探讨七叶一枝花种子采收期

授人以渔,是苏海兰多年的坚守。这些年,她一边进行科技帮扶,一边不忘培养乡土人才。2020年初的一天,她在承天药业种植基地察看七叶一枝花长势,偶然见到了皮肤黝黑、身材瘦削的肖天保。为了给常年卧病在床的父亲治病,初中毕业的肖天保先后养过猪、养过蛙、种过西瓜,但都因为没有技术和无法兼顾照顾父亲失败了,此后一直靠着种几亩庄稼与父亲相依为命。生活的重担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得知他的情况后,苏海兰被命运坎坷却勤劳向上的肖天保打动了,同时也下定决心,一定要尽可能帮助他,让他早日学会七叶一枝花种植技术,获得更多收入。在需要演示的环节,苏海兰都会把肖天保叫上“讲台”,从选地、耕地、施肥,再到种植、管理等,手把手传授他技术,使他从技术“小白”成长为七叶一枝花基地专职技术员,还带他注册合作社,发动大家一起帮助他,建成了50亩基地。

同样是在苏海兰的指导下,光泽县嘉禾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水明已经开始卖七叶一枝花种子、种苗和药材,一亩收益3万元。可就在5年前,他种下七叶一枝花颗粒无收,10多万元投入打了水漂。如今,他种植药材的面积超过500亩,年收益60多万元,带动华桥乡农户种植2千多亩,并成为省级乡土专家。

这些年来,苏海兰发起了光泽县级乡土人才评选,培养了种植能手16位,7名获得光泽县人才办的乡土人才认证,并成为县级“科特派”;她服务光泽县、泰宁县、明溪县等10个县15家单位,培训服务农户5000多人次。全省各地的七叶一枝花基地,90%都跟她有联系。

14.png

苏海兰在光泽县林业局七叶一枝花基地指导当地科特派

“扶贫路上,一个人力量总是有限的,只有让农民掌握技术、传播技术,才能真正打通科技扶贫的最后一公里。”苏海兰如是说。在她带领下,许多农民终于从依靠科特派成为了科特派,成为了致富的“火车头”。在此基础上,苏海兰摸索出一套“企业+科特派+示范基地+乡土人才+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并把模式和栽培技术毫无保留地推广到省内和江西省井冈山市老区苏区。

振兴中药的“科特派领袖”

在老区井冈山,凌晨5点半,天刚要发白,80后的苏海兰就已自然醒。而后开始将近期要做的农事或注意事项等写成关键操作技术要点,随后发给井冈山市七叶一枝花工作群里,并通过电话、微信、视频和慧农信进行远程指导。这,已成为她多年科技帮扶的常态。

“她照顾种苗,比照顾孩子还细心呀。”江西省井冈山市林业局的杨龙光感慨。原来,当地多年多次种植“七叶一枝花”没有成功,2019年,在全国科技特派员制度20周年推进会上,井冈山市科技部门了解到苏海兰的服务情况后,认为中药材可以做为产业扶贫重点项目来抓。

随后,苏海兰应邀到井冈山市现场调研,确定建设种植七叶一枝花示范基地,开展科技扶贫,由承天药业集团提供种苗,井冈山市林业局负责组织农民规范种植。产品承天药业回购,以保障农民收益。以项目示范的形式带动农民发展产业,改变了以前单一的“资金输血”形式,通过“公司+基地+示范户+农户”模式,增强了农民的“自我造血”功能。

20211125110307_utv55x1o1l.png

苏海兰在井冈山七叶一枝花基地示范种植技术

目前,七叶一枝花已种植近1万亩,苏海兰带动光泽110户农户增收360多万元,其中包含45户贫困户;在井冈山市带动49户贫困户从事基地清杂、整地、栽种等工作,增加劳务收入。她还推动贫困村村干部带头成立合作社,发挥当地自然资源优势,流转村民土地,以租金、按流转土地入股和务工等形式,带领贫困村51位村民发展林下药材种植增收脱贫,人均年增收1.2万元。

多年来,在闽粤赣山区,苏海兰带动建设了26个示范基地,帮扶200多户贫困户,技术指导100多家单位,示范推广七叶一枝花、仙草种植示范核心区21.93万亩,产值20.8亿元。

一个人要做成一件事不容易,一个女“科特派”要做成一件事更难。“我特别荣幸能成为一名科技特派员。一路走来,群众对我的工作高度认可和支持。我感到既是一份信任,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苏海兰说道。长期下乡服务虽然又苦又累,但却是服务“三农”、振兴乡村的初心和使命给了苏海兰力量。如今,她的七叶一枝花正连同她自己,绽放山巅、愈加美丽!(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供稿)

责任编辑:小慧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