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福建两项典型经验获全国推广
2021-12-07   来源:新福建

近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印发《林业改革发展典型案例》(第二批),福建“福建省建立林权收储担保机制”“福建省顺昌县探索“森林生态银行”运行机制”两项典型经验成功入选。

福建省建立林权收储担保机制

福建省山多林多,森林资源丰富,全省森林的生态服务总价 值超过 1.2 万亿元,是名符其实的“绿色银行”。但由于林木生 长周期长,抵押林木管理和贷款出险后处置难,制约了林权抵押 贷款的拓展。为此,福建省在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过程中,大力推进林权收储担保机构建设,为林权抵押贷款提供收储担保服务,化解金融风险,使银行放贷放心了,林农贷款省心了,从而 加速森林资源资本化进程,促进了林业和林区经济社会发展。

一、政策推进

福建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深化林改文件,加快推 进林权收储机构建设,并明确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对林权收储机 构为林农生产贷款提供担保的,由省级财政按年度担保额的 1.6% 给予风险补偿。对林权收储担保机构收储的林权,符合采伐条件 的,林业部门优先予以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不符合采伐条件的, 由不动产登记部门依法给予办理不动产登记,强化森林资源管 理,维护林权收储担保机构的权益。

二、搭建平台

在全国率先成立了首家省级林权收储机构—福人林木收储 有限公司,同时积极引导各重点林业市、县(区)依托国有林场、 国有林业企业组建国有的林权收储机构,或是与民营企业合作组 建混合所有制的林权收储机构,或是支持、引导有实力的民营林 业企业、担保机构、个人依法成立民营性质的林权收储机构。对非重点林区县,引导他们根据实际需要,联合组建林权收储机构, 或由设区市成立林权收储机构,承接林权收储担保业务。截至目 前,全省已成立林权收储机构 50 个,主要林区已基本覆盖,累 计担保贷款超过 16 亿元。

三、创新模式

过去的收储,主要是银行贷款出险后,由于林木处置难而被 动收储。现在的收储,是林权收储机构提前参与林权抵押贷款评 估或对评估全程进行跟踪,有效提高评估的准确度和公信力。对 于参与评估的林权抵押贷款,林权收储机构提供担保服务,签订 《收储协议书》,一旦出险,由林权收储机构按照《收储协议书》 约定,先行还本付息,对出险林权进行收储,变被动兜底为主动 服务,化解金融风险。同时,大力推进森林综合保险,探索将抵 押林权委托第三方监管,引导资产管理机构参与处置出险林权, 建立资产评估、森林保险、林权监管、快速处置、收储兜底“五 位一体”的风险防控体系,有力化解林业金融风险。

四、完善服务

一是加强协调。全省各级林业部门帮助林权收储担保机构与 金融机构建立沟通互信机制,共同研究解决林业信贷问题,促进 林业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创新,满足林农林企的融资需求。二是 规范流程。大力完善和推广林权收储流程图,明确办事流程,简 化服务程序,方便林农贷款。三是健全制度。指导林权收储担保 机构健全管理制度,规范收储担保行为,提高收储担保效率。

全省林权收储担保机构发展迅速,在防控林业金融风险,促 进林权抵押贷款增量扩面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突破瓶颈,闯出林业融资新路子。林权收储担保机构建 设,解除了金融机构的顾虑,畅通了林权抵押贷款渠道,林农林 企不用单靠砍木头,也能通过林权抵押贷款获得发展资金。同时, 完善的林业金融风险防控机制,也让金融机构轻装上阵,进一步 加大林业信贷投入和金融产品创新,在原有林权抵押贷款的基础 上,又推出了“福林贷”“惠林卡”等金融新品种,分别累计放 贷 15.1 亿元和 20.2 亿元,满足了林农等林业经营者的多样化融 资需求。二是释放潜力,迸发林业发展新活力。林权收储担保机 构建设,促进了林权抵押贷款的拓展,吸引和推动了大量社会资 本“进山入林”,投入植树造林和林业产业发展的资金持续增长, 增强了林业发展的活力。2020 年,全省植树造林面积超过 104.2 万亩,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达 6660 亿元, 位居全国前列。三是融资创业,拉动林农收入新增长。林权收储 担保机构建设,让广大林农及返乡农民工通过林权抵押融资,用 于发展林下经济、森林旅游等产业,促进了创业致富奔小康。据 统计,部分主要林区的农户从林业发展中获得的收入占家庭收入 的比例超过 30%。“绿色银行”唤醒了沉睡的山林,“绿水青山” 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

福建省顺昌县探索“森林生态银行”运行机制

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推进和“均山到户”政策的实施, 在激发了林农积极性的同时,也导致了林权的分散,森林资源难 以聚合、资源资产难以变现、社会化资本难以引进等问题凸显。 为了有效破解生态资源的价值实现难题,顺昌县开展了“森林生 态银行”试点,借鉴商业银行“分散化输入、整体化输出”的模 式,构建“生态银行”这一自然资源管理、开发和运营的平台, 对碎片化的资源进行集中收储和整合优化,转换成连片优质的 “资产包”,委托专业且有实力的产业运营商具体管理,引入社 会资本投资,打通了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的通道,探索出一 条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一、建立“森林生态银行”运行机制

按照“政府主导、农户参与、市场运作、企业主体”的原则, 由顺昌县国有林场控股、8 个基层国有林场参股,成立福建省绿 昌林业资源运营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金 3000 万元,作为顺昌“森 林生态银行”的市场化运营主体。公司下设数据信息管理、资产 评估收储等“两中心”和林木经营、托管、金融服务等“三公司”, 前者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撑,后者负责对资源进行收储、托管、经 营和提升;同时整合县林业局资源站、国有林场伐区调查设计队 和基层林场护林队伍等力量,有序开展资源管护、资源评估、改 造提升、项目设计、经营开发、林权变更等工作。

二、全面摸清森林资源底数

对全县林地分布、森林质量、保护等级、林地权属等进行调 查摸底,并进行确权登记,明确产权主体、划清产权界线,形成 全县林地“一张网、一张图、一个库”数据库管理。通过核心编 码对森林资源进行全生命周期的动态监管,实时掌握林木质量、 数量及分布情况,实现林业资源数据的集中管理与服务。

三、推进森林资源流转

鼓励林农在平等自愿和不改变林地所有权的前提下,将碎片 化的森林资源经营权和使用权集中流转至“森林生态银行”,通 过科学抚育、集约经营、发展林下经济等措施,实施集中储备和 规模整治,转换成权属清晰、集中连片的优质“资产包”。为保 障林农利益和个性化需求,“森林生态银行”共推出了入股、托 管、租赁、赎买四种流转方式:有共同经营意愿的,以一个轮伐 期的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资产作价入股,林农变股东,共享发 展收益;无力管理也不愿共同经营的,可将林地、林木委托经营, 按月支付管理费用(贫困户不需支付),林木采伐后获得相应收 益;有闲置林地(主要是采伐迹地)的,可以通过流转一个轮伐 期的林地经营权获得租金回报;希望将资产变现的,可以按照顺 昌县商品林赎买实施方案的要求,将林木所有权和林地经营权流 转给生态银行,林农获得资产转让收益。同时,“森林生态银行” 与南平市融桥担保公司共同成立了顺昌县绿昌林业融资担保公 司,为有融资需求的林业企业、集体或林农提供林权抵押担保服 务,担保后的贷款利率比一般项目的利率下降近 50%,通过市场 化融资和专业化运营,解决森林资源流转和收储过程中的资金需求。

四、实现生态资本增值收益

实施国家储备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采取改主伐为择伐、改 单层林为复层异龄林、改单一针叶林为针阔混交林、改一般用材 林为特种乡土珍稀用材林的“四改”措施,优化林分结构,增加 林木蓄积,促进森林资源资产质量和价值的提升。引进国际森林 认证,规范传统林区经营管理,为森林加工产品出口欧美市场提 供支持。积极发展木材经营、竹木加工、林下经济、森林康养等 “林业+”产业,建设杉木林、油茶、毛竹、林下中药、花卉苗 木、森林康养等 6 大基地,推动林业产业多元化发展。采取“管 理与运营相分离”的模式,将交通条件、生态环境良好的林场、 基地作为旅游休闲区,运营权整体出租给专业化运营公司,提升 森林资源资产的复合效益。开发林业碳汇产品,探索“社会化生 态补偿”模式,通过市场化销售单株林木、竹林碳汇等方式实现 生态产品价值。

顺昌县开展“森林生态银行”试点,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 搭建了资源向资产和资本转化的平台。“森林生态银行”通过建 立自然资源运营管理平台,对零散的生态资源进行整合和提升, 并引入社会资本和专业运营商,从而将资源转变成资产和资本, 使生态产品有了价值实现的基础和渠道。顺昌“森林生态银行” 已导入林地面积 6.56 万亩,其中赎买商品林 5.3 万亩、合作租赁 1.26 万亩、托管经营 60 亩;办理林权担保业务 257 笔,发放林 权抵押贷款 2.13 亿元。二是提高了资源价值和生态产品的供给 能力。通过科学管护和规模化、专业化经营,森林资源质量、资 产价值和森林生态系统承载能力不断提高,林木蓄积量比碎片化、粗放经营平均增加 20%-30%,特别是杉木林主伐时的亩均蓄 积量达到了 16-19 立方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 3 倍;森林生态 系统的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等生态服务功能不断提升。通过“森 林生态银行”的集约经营,部分林区每亩林地的产值增加 2000 元以上,单产价值是普通山林的 4 倍以上。三是打通了生态产品 价值实现的渠道。通过对接市场、资本和产业,先后启动了华润 医药综合体、板式家具进出口产业园、西坑旅游康养等产业项目, 推动生态产业化;积极对接国际需求,将 27.2 万亩林地、1.5 万 亩毛竹纳入 FSC 国际森林认证范围,为规模加工企业产品出口欧 美市场提供支持;成功交易了福建省第一笔林业碳汇项目,首期 15.55 万吨碳汇量成交金额 288.3 万元,自主策划和实施了福建 省第一个竹林碳汇项目,创新多主体、市场化的生态产品价值实 现机制,实现了森林生态“颜值”、林业发展“素质”、林农生活 “品质”共同提升。

责任编辑:明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