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葡萄已经上市20多夭了,现在平均每天能卖出300多斤,感谢政府的扶持和帮助。”9月4日,福安市松罗乡松罗村民郑柯发笑着告诉,他家种植8亩葡萄,这几年通过参加技术培训葡萄产量大增,同时在品牌创建和销售对接方面政府也给予了大力扶持,目前他家的葡萄不仅本地销售,还通过网络销往厦门、福州、泉州等地。
据了解,通过近四年的努力,福安葡萄栽培设施率从原有60%提高到90%以上,区域农民人均收入也由1.4万元左右提高到2.5万元以上,农民收益大幅度增加,辐射带动福安市5万亩葡萄产业升级,周边8万农户依靠该产业致富。
近年来,为推进农业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我市以农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为总抓手,构建独具宁德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新格局,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增强农业发展活力,多举措助唯特色农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如今,传统的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传统农业,已经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跳出就农业抓农业的传统思维方式,要用工业化的理念经营农业、发展农业。近年来,通过政府推动、市场引导、政策扶持建成了100多个高优农业园区和示范基地,g县(市、区)实现福建农民创业园(示范基地)、千亩高优农业示范园区、山地农业示范基地全覆盖,带动发展高标准设施农业12万亩,逐步形成支柱产业突出、特色产业鲜明、新兴产业崛起、外向产业强劲的独具宁德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新格局。全市80个市级山地农业开发示范基地,年产值达10.54亿元,带动农户23135户,实现户均增收6328元,2015年全市57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巧对乙元,农户从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中得到收入43.37亿元。全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已突破50万亩、占农户承包耕地的26%,有力推动农业经营由传统一家一户经
营模式加快向规模化发展方向转变。
各地园区建设过程,“科技先行”的思路贯之始终,在加快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基础上,我市先后出台了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建设千亩高优农业示范园区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市本级每年安排扶持资金近5000万元。
与此同时,围绕农业生产过程、农民劳动生活和农村风情风貌,把农业文化功能的开发与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以及旅游文化的开发有机结合,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联动,打造出“茶产业与文化旅游基地”“森林人家”“水乡渔村”等,具有历史、地域、民俗、人文特点的特色景观。
作为企业的立足之本,质量品牌建设是不可或缺的一环。近年来,我市在紧抓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也在质量品牌建设上加快了步伐。积极推进全市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和备县(市、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全市260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取得“三品一标”认证且列入省级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项目建设,农业标准化生产不断加强,并建成出口茶叶、食用菌质量安全示范区。
田畴沃野焕发新景。在多年的努力下,“创新”“生态”等关键性因子,已浸润于农业产业发展之中。至“十二五”末,全市“三品一标”产品总数达249个,桐江妒鱼、霞浦榨菜、霞浦晚熟荔枝等9个产品获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获证产品数量居全省前列,受保护产地面积达35万多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