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安:小牡蛎撬动产值6.5亿大产业
2022-02-22   来源:人民网

连日来,吴友江早早地来到自己的海上牡蛎养殖场忙乎。看着养殖场内的牡蛎个头日渐变大,他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吴友江是福建省诏安县人。眼下正是牡蛎生长的季节,俯瞰诏安县成片海上牡蛎养殖,蔚为壮观。

虽然距离今年牡蛎集中上市还有好几个月的时间,但吴友江心里已开始盘算起经济账。“这几年,诏安县牡蛎的市场占有率提高,加上我们科学养殖培育出新品种、改进养殖技术,牡蛎产量和质量不断提高,带来了更好的经济效益。”他说,几年前这里的牡蛎收购价一斤才6角钱,现在收购价一斤提高到了1.5元左右,自己的收入相比以前翻了一倍,日子也过得宽裕多了。

同样依靠一粒牡蛎,傅杰生不仅让自己走上致富路,还带动更多人富裕。

傅杰生父母从事牡蛎养殖产业,他从小跟在父母身边,对牡蛎养殖比常人更加熟悉。2013年,他嗅到了牡蛎产业发展的风向,从厦门回到诏安县老家,投身牡蛎产业。当时,村里已有不少人从事牡蛎养殖,傅杰生决定向前迈一步,将养殖、加工和销售“一把抓”,串起了牡蛎的产业链条。2021年,他的牡蛎养殖面积达到近1万亩。

很长一段时间,牡蛎的食用方式比较单一,大多出现在烧烤摊上。为了让牡蛎展现更多的风味,傅杰生另辟蹊径,他的厦门贝拉水产有限公司推出了牡蛎清蒸、刺身等技术难度不小的烹饪做法,打开了市场。此外,为了让牡蛎达到可安全食用的标准,傅杰生公司还为此研发出了牡蛎净化的技术。

如今,傅杰生公司养殖生产的牡蛎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公司年收入近6000万元。下一步,他计划逐步把养殖模式向海上机械化转变,探索出更加流程化、标准化的养殖方法,让诏安县牡蛎“走”走得更远。

在诏安县,像厦门贝拉水产有限公司这样的企业,在开拓市场和技术攻关上起了引领作用,周围百姓也跟着受益——牡蛎养殖、加工、销售环节都雇佣本地群众,带动周边村民增收。

吴娇珠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从小便跟着母亲挖牡蛎肉的她,一挖就挖了30年,是村里的开蚝好手。“在家门口就能就业,每天都能挖八九十斤的牡蛎肉,一天能赚将近200元。”她满足地说道。

随着产业链条的延伸,牡蛎壳也“变废为宝”。

原先,牡蛎残壳的处置一直是村民头疼的问题。近年来,诏安县引入多家生物科技公司,通过回收牡蛎壳,制成生物源土壤调理剂,实现对废弃牡蛎壳的二次利用,一方面解决了牡蛎壳带来的污染问题,另一方面给当地村民带来了额外的经济收益。

2020年,诏安县被授予“中国生态牡蛎之乡”的称号,牡蛎品牌进一步打响。如今,诏安县海域牡蛎养殖面积约4.8万亩,年产量约31.6万吨,产量居福建省第一,产值约6.5亿元。通过市场开发、品种选育、残壳处理等,福建诏安小牡蛎正逐步孕育出大产业,带动当地百姓增收致富。

责任编辑:明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