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煦春风拂过荷田和茶山,摇曳的油菜花绽放着灿烂的笑脸。初春时节,南平武夷山市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来自福州的文旅专家和女科技工作者们。他们此行的任务,是实地考察当地乡村文旅及农业产业情况并将社会资源和力量导入这里。
福建是我国重要的革命老区,现有老区建制村(居)8438 个。为了确保老区苏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一个都不掉队,2019年11月,福建省民政厅与福建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共同下发了《“阳光 1+1(社会组织+老区村)牵手计划”行动方案》,以此引导和动员全省社会组织广泛参与老区村脱贫致富奔小康以及巩固脱贫成果、促进老区发展的事业。根据这一方案,福建将动员1000家社会组织与1000个老区村开展结对帮扶和深度合作,采取优势链接、项目互推、长期合作的方式,帮助双方实现共同发展壮大的目标。这些,正是省城专家们此行的目的。
福建省女科技工作者协会是一家由女性科技人员构成的省级社会组织,成员来自与科学技术相关的各行各业。此行的领队林中燕是省女科协副会长,闽江学院国际数字经济学院院长,同时也是一位女科技特派员。她带领的团队中既有研究民族服饰文化、植物微生物及生态修复作用和机理、材料与化学工程学的高校女教授,也有从事物流与供应、数字传媒以及文旅电商和智慧文旅的女专家。她们善于将扎实的理论研究与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相结合,因地制宜的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类指导。而她们同时具有的“科技特派员”身份,让基层干部群众更多了一份信赖、一份期盼。
苏海兰是一位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2015年,她作为福建省农科院资源所高级农艺师来到闽赣两省交界的光泽县,帮助当地农民解决珍稀药材七叶一枝花育苗和栽培等难题。只要有时间,她就到田间地头看现场,和农民交流信息。在省城时就通过云平台在线解答农民的提问。扎根农村7年多来,她帮助企业和农民将药材基地扩建到6000亩,带动农户种植近1万亩,仅光泽县的110户农户就增收360多万元。
武夷山燕子窠茶园负责人杨文春说,在省城女科技工作者的帮助下,他的生态茶园也成了受益者。
前些年,武夷山岩茶市场红火,茶树种植密度不断增大导致茶青减产和茶叶品质下降,亟需解决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发展茶产业的困难。女科技特派员、福建农林大学根系生物学研究中心主任廖红来到他的茶园,帮助他在茶园中套种大豆、油菜等,提高茶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几年的试验结果表明,这种技术能够有效提升茶叶优品率,改善茶园土壤品质。在此基础上,杨文春牵头成立的星村茶业专业合作社推广了燕子窠生态茶园种植模式4000多亩,年产生态茶15万多公斤,年利润700多万元,社员收入平均增加了20%。
星村镇的黎前畲族村是武夷山唯一的少数民族村,2015年被列为省级“古村落”保护项目村和第一批省级传统村落,同时也是福建省“圆梦村”计划试点村。前些年,有外地企业来此种植铁皮石斛和皇菊,带动了当地数十户农民的增收,村容村貌也日益改善。这里的畲族历史和独特文化也别具特色,有着很好的旅游和产业禀赋。女科技工作者们在对这个村实地调研考察之后,就进一步挖掘和传承畲族文化、促进铁皮石斛产业,打造黎前村特色旅游提出了专业的见解,给出了积极的建议。
五夫镇是福建著名的“朱子故里”“白莲之乡”“省级千年古镇”和“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其中的翁墩村既有近1000亩优质白莲,是五夫镇万亩荷塘观赏区的主要组成部分,又有2500亩生态茶园,是五夫镇最大的茶叶种植区,更有由30个瀑布形成的“龙井坑瀑布群”。这样的产业优势和生态优势给这个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和产业资源。福建省海峡文旅创意产业协会会长石伟认为,福建山多林多瀑布多,山区的旅游开发重在挖掘本地特色,并将特色转化为优势产业,这种差异化的思路可能会让一些“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山区乡村蹚出一条特色旅游和特色产业的道路。
岑晓华,福建省社会创新研究院(筹)联合发起人、圆梦村执行干事、永泰县乡村复兴基金会首席顾问兼智库召集人。作为此次“阳光 1+1”活动的发起人之一,对动员社会组织参与乡村帮扶活动有着多年实际工作经验和体会。她说,“科技特派员”制度从1999年在南平市率先施行以来,经过20余年的实践和探索,已经成为一项行之有效帮扶农民和农村的工作机制。他们将自己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与乡村振兴的实际需要加以结合,能够给予农民和农村实实在在的指导和帮助,农民能够从中获得看得见摸得着的增产和收益。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阳光 1+1”“科技特派员”“圆梦村计划”……这些为农民和农村提供精准服务和帮助的行动,将使更多的农民和农村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