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打套牌种子,保护农业“芯片”创新
2022-04-01   作者:吴睿鸫   来源:东南网

日前,农业农村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和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印发《关于保护种业知识产权打击假冒伪劣套牌侵权营造种业振兴良好环境的指导意见》。(3月31日《浙江日报》)

所谓套牌种子,顾名思义,即用A类的种子去替换B类的种子。表面看,B类种子手续俱全:审定文件、证照全都有,好像非常正规,但袋子里装的,却是A类品种的种子。这种行为类似于交通违法中的“套牌车”,因此,才得来了这名字。

种子作为农业的“芯片”,要想提高粮食产量,抓牢手中的饭碗,最终要靠种子。近年来,种子套牌,已经成为阻碍中国成为种业强国的“绊脚石”,育种家千辛万苦培育的新种子刚通过审定上市,套牌种子随之登场,公然进行销售。“育种不如买种,买种不如仿制,仿制不如套牌”,似乎成为种子行业内的潜规则。

譬如,近日,凤凰网河南走访商丘、驻马店等地多家线下种子销售门店发现,“套牌种子”的存在已是这个行业公开的秘密,多类套牌种子正在市场上“大摇大摆”地销售。

套牌种子,很可能会造成粮食减产,给国家粮食安全带来潜在隐患,同时,当很多企业投入大量资金,好不容易研发出优质种子,却被套牌种子抢了先,不仅会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负面效应,也会损害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

好在国家层面已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频繁出台制度性安排,来惩治套牌种子。2021年3月,为严厉打击侵权套牌、制售假劣种子等违法行为,强化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农业农村部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2个月的春季农作物种子市场检查,严查种子套牌侵权、未审先推、种子质量低劣、真实性不符合、档案不健全、备案不完整等问题。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贯彻落实种子法,实行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强化种业知识产权保护,依法严厉打击套牌侵权等违法犯罪行为。如今,最高人民法院出台《指导意见》,对种子套牌侵权等违法犯罪行为,进行严惩。

当然,除严打之外,还要补齐套牌种子背后的制度性“短板,一方面提高品种审定标准,明确专用品种的审定标准;与此同时,利用高科技手段,对已登记品种进行DNA指纹图谱鉴定,对套牌种子进行筛查和严厉打击,以维护原创者的合法权益。

责任编辑:明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