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涛涛:“看到绿油油的稻田,心里舒坦”
2022-05-19   作者:吕洪荣 章辰汶   来源:闽西日报

10.jpg

图为厦中村连片耕地

5月14日,笔者见到龙岩市新罗区雁石镇厦中村青年袁涛涛时,他正蹲在村里“福香占”绿色栽培技术集成百亩示范基地低头察看秧苗长势。身边的种粮能手袁永泉不时地指导正在田间除草的工人如何控制好灌溉水量和施用有机肥。

袁涛涛是新罗区雁石镇厦中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去年12月换届选举时又当选为镇人大代表。

他告诉笔者,之前,他在深圳创业回村看望父母时,看到村中一些耕地无人耕种,甚至出现个别田块被荒置的现状后,心情异常难受。

回到深圳后,袁涛涛经过反复权衡,决定放弃大学毕业后在深圳和朋友一起合伙创建的酒店品牌,回到村里竞选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带领村民广种粮、种好粮。

万事开头难,如何迈出种粮第一步,难住了这名年轻人。他第一时间找到新罗区人大代表、区政府党组成员、雁石镇党委书记吴如荣求援。

对辖区各村村情了如指掌的“土专家”吴如荣结合《福建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龙岩市落实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等相关精神,以及雁石打造现代化农业强镇的发展定位,提出由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一手抓高标准农田的保护,一手抓抛荒土地的复垦,全面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土地托管试点,推广种植优质水稻新品种“福香占”,促进粮食生产“三进三增”,发展新型集体经济的建议。

袁涛涛立即召集村“两委”干部进行商讨,并得到村干部的全力支持。

开弓没有回头箭。今年春节过后,袁涛涛和其他村“两委”干部挨家挨户上门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希望村民把手里的耕地托管给合作社种植水稻。“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我们老一辈人经历过饿肚子和饥荒的岁月,所以对种粮非常看重。听说村里要把土地流转起来种植水稻,我们全力支持。这样既可以增加村财收入,又能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第五村民小组袁金振二话不说,当即在土地托管合同上签了字。

通过袁涛涛等人的努力,全村153户125亩土地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土地托管工作得以顺利完成。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为广纳种粮能手,厦中村发布“招贤令”,招募村内和周边村庄懂农业、爱农村的种粮好手参与到水稻补插和田间管理中。

第六村民小组袁永泉就是其中的一位。“像我们这些上了一定年纪的人,以前种田就是为了一口饭吃,如今村里花钱雇请我们协助耕种,经济收入比我们辛苦耕耘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高出一大截,何乐而不为。”袁永泉坦露心声。

据了解,袁涛涛在当初与村干部商议时就明确,对于像袁永泉等有一技之长、家庭收入不高的脱贫户,优先吸纳到合作社参与水稻种植和管理。

然而,实现水稻的稳产增收,光有积极性是不够的。袁涛涛敏锐地觉察到,作为“农业芯片”,种子是发展现代农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优质的耕地只有搭配优质稻种才能获得双丰收。为此,袁涛涛找到雁石镇人大主席团,请求与福建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和龙岩市农科所取得联系,协助村里聘请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作为技术顾问,邀请全国劳动模范、龙岩市农科所农艺师徐淑英进行现场技术指导。

每次谢华安、徐淑英来厦中村跟进秧苗种植情况时,袁涛涛都认真倾听,第一时间向专家了解最前沿的水稻栽培技术,请教水稻种植过程中遇到的各类实际问题。

昔日靠传统手工耕作的稻田怎样才能焕发新生机?面对第一次大规模机械化种植水稻,心里没底的袁涛涛想到了徐淑英。第二天,徐教授就帮忙联系上了专业的团队来到村里,开展秧苗培育、机插和生物剂喷洒。

沿着田间道路,只见平整广阔的田块上,嫩绿的秧苗随风摇摆,长势喜人,时不时掀起一道道碧浪。“这样的景象已经好多年未见了。”今年80高龄的村民汤仁美满面笑容,对袁涛涛组建的种粮合作社赞不绝口。“看到绿油油的稻田,心里舒坦。”袁涛涛说。

春种,夏耘,秋收,冬藏。相信厦中村的耕地保护和水稻种植在袁涛涛的率领下,会有一个让村财增收、农民欢喜的好局面。

责任编辑:小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