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扶贫第一村之旅: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
2022-09-09   来源:赤溪村

近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乡村振兴有我同行”社会实践队两次前往福建省宁德市赤溪村开展暑期实践调研,以获得当地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路径的全面认识。

赤溪村被誉为“中国扶贫同行第一村”。为深入探究社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在兼顾时间安排与防疫要求的基础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乡村振兴有我”社会实践队前往赤溪村开展为期2天的间断性调研。小队围绕当地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的发展历程、合作方式、成果成效三方面,以村民、村民委员会为采访对象,切身了解当地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现状并进行科学分析。

合力共为,村委答疑指途径

结合赤溪村获评“国家乡村旅游重点村”荣誉称号背景下,小分队决定通过走访调查,考察学习等方式,进一步挖掘赤溪村乡村振兴的成功经验。

“乡村振兴有我同行”小分队于7月22日就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相关问题前往赤溪村村政府咨询。据钟书记介绍,赤溪村乡村振兴工作承接脱贫攻坚,其中社会组织发挥巨大作用。赤溪村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主要分为村企合作,如修路、送电、产业共建等;村民创业,如建设茶厂、开设农家乐等;村校合作,如合作设计文创产品等。

在本次探访中,小分队成员了解到赤溪村当地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的大致途径,让社会实践队“乡村振兴有我同行”对赤溪村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经验以及优化方向构建起了框架。同时,小分队成员还与钟书记热情讨论,向钟书记表达了“以高质量为基础,以广宣传为辅助,推动本村茶业品牌化建设”的建议,小分队成员把基层作为学习的课堂,希望让知识在乡村绽放光芒。

习近平总书记在任宁德地委书记时,曾用脚步丈量了宁德地区,对赤溪村,习近平总书记映像深刻。在同赤溪村连线时,习近平总书记寄予“希望赤溪村再接再厉,在现有取得很好成绩的基础上,自强不息,继续努力”的殷切嘱托。赤溪村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红色党史文化与乡村绿色产业一手抓,积极打造红色旅游带与绿色旅游带相结合的美丽乡村,这不仅能将赤溪村畲族特色文化资源发扬光大,还可以把理论融入乡村振兴的具体实践当中。

奋斗不息,村民解惑谈谈心

在告别钟书记后,小分队成员深入村庄,参观赤溪村展览馆、农村合作社、特产商店等,并深入访谈、调研,了解当地村民的生活实际。

畲族彩布、畲族粽子、畲族服饰、廊桥竹编……走进赤溪村的大街小巷,能充分感受到赤溪村乡土气息与民族文化的交融。勤劳可爱的畲村哈哥哈妹形象,配上一杯热腾腾的颜夕阁奶茶,把特色文化同商业经营相结合,不仅实现村民增收,也丰富了乡村业态。

随后,“乡村振兴有我同行”小分队成员前往村民创办的茶企开展访谈工作,小分队成员针对茶叶的采摘、茶叶的收购、茶叶的加工以及茶叶的出售四个流程同村民积极讨论。原先略有疑惑的村民,在了解到我们都是大学生后,都十分热情地向我们介绍当地茶业情况,小分队成员们也积极地宣传当前乡村振兴的相关政策。在一番交流后,小分队成员认识到在乡村振兴工作中,需要通过宣讲等方式实现整村联动,以达到多元主体协同参与治理的效果。

经过几天的资料准备与讨论,“乡村振兴有我同行”小分队最终前往赤溪村街道,小分队成员准备了防疫物资、礼品以及问卷,沿街寻找合适对象,并邀请对方回答一些基本问题。通过实地沟通交流,小分队成员充分掌握了村民乡村振兴了解状况、参与状况等信息。在采访结束后,小队成员赠送了发卡、挂坠等小礼品,以表达对受访者的感谢。村民们也热情地邀请小分队成员品尝了畲村白茶,缕缕茶香扑鼻而来,看着我们品茶的模样,村民们不禁莞尔一笑,在欢声笑语中,同村民的访谈结束了。走在悠闲、平静、富饶且美丽的赤溪村,小分队成员忍不住向前迈进。

在村庄内部,小分队成员继续深入考察,沿街拍摄了商店、合作社等的照片。在以前,很难想象一个小村庄中竟有如此丰富的店铺,漫步于此,我们不禁感叹乡村的巨大变化,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有前人的奋斗才造就如此恬静美好的赤溪村,而作为年青一辈的我们,也想为此献出自己的一份力!在村中同村民进行亲切的交谈后,“乡村振兴有我同行”小分队成员收集记录了他们的意见。小分队成员发现,村民对于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的主要关注点,在于社会组织助力当地茶业发展方面,由于茶业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因此村民还十分关注茶叶采收流程的便捷程度以及茶叶价格的合理区间。小分队成员决定带着这些问题进一步深入思考,望总结归纳出具有现实意义的建议,用青春力量推动乡村振兴。

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赤溪村将特色文化融入乡村振兴的征途之中,让文化带动产业兴旺,用品质打响赤溪品牌,与多元社会组织协同合作,历经“输血”“换血”“造血”三个阶段,用行动探索打造了赤溪乡村振兴范例!

跨越千里,两日奔波,从城市到乡村,从打车到大巴,“乡村振兴有我同行”小分队在炎炎夏日深入基层,在中国扶贫第一村探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之途径。

深入沟通交流,走访村民乡亲,通过不断地考察学习,小分队全体成员用心去认识这片土地,以及这片土地上可爱的人儿,体悟赤溪村的乡村振兴之路,了解学习赤溪村的党建经验,用实践丰富阅历,拓宽眼界。

《礼记》有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小分队成员始终践行这句话。在出发前规划行程路线,安排好每位成员的各项任务,互相监督担负起自己的职责。每日活动结束都会进行讨论并详细总结,统筹规划好下一步工作,为后续的实践活动打下坚实基础。

以小见大,带着思考看问题,是一种严谨认真的求学态度。在每次同村政府工作人员以及村民交谈时,小分队成员都会做好拍摄记录工作,通过画思维导图的方式梳理重点,为后期的分析总结提供丰富的素材。现在小分队成员依然清楚记得赤溪村杜书记所说的“现在乡村振兴需要科技和创新的支撑,这正是你们年青一辈的强项呀!”小分队成员始终记得杜书记的期待,在实践过程中及时纠正了笔记中的错误。

“乡村振兴有我同行”实践队清楚了解到当前乡村振兴的实施发展状况,对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工作也有了系统性的理解。小分队成员同样深刻感受到了基层工作者的不易,以及乡亲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与追求。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走出校园,把知识带回乡村,乡村振兴工作任重而道远,美丽乡村建设非一朝一夕之事。在广大人民的不懈奋斗之下,在社会组织强有力的推动之下,乡村振兴工作正有条不紊地开展。

新时代的青年孕育无限希望,要有理想与担当,肩负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使命,献一份智出一份力,在提升自我的同时,为乡村振兴事业做出贡献,用脚步丈量大地,用实践倾听人民心声,用青春书写华章!


责任编辑: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