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省农科院水稻抗逆分子育种团队在中国SCI期刊《分子植物》发表研究论文,揭示了一种水稻稻瘟病抗性新机制。
由稻瘟病菌引起的稻瘟病,是水稻最主要的真菌病害,特别是穗颈瘟会造成水稻白穗,导致产量大幅下降。
过往研究和实践表明,种植含有R基因的水稻品种是预防和控制稻瘟病最有效和最环保的方法。在正常条件下,含有R基因的植物抗性蛋白保持静止,以避免其自身免疫和能量消耗,当察觉到病原体入侵时会被迅速激活,发挥抗性功能。
作为一种R基因,Pib是第一个被克隆的稻瘟病抗性基因。它能够编码一种NLR蛋白,介导对携带无毒基因AvrPib稻瘟菌的抗性。然而,Pib如何识别AvrPib,如何被激活呢?学界对相关分子机制仍不清楚。
省农科院水稻抗逆分子育种团队的研究结果表明,蛋白质SH3P2作为“安全阀”,能使Pib在正常情况下保持稳定失活状态,遭遇稻瘟病菌入侵时,又能被其所分泌的AvrPib激活。该研究为植物体对免疫受体NLR的调控提出了“安全阀”模型,揭示了NLR蛋白如何在正常条件下失活,但在病原体入侵时被激活的稻瘟病抗性新机制,有助于进一步推动高抗稻瘟病水稻品种选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