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青山 方得“金山”
2022-11-23   作者:林阿玲 陈威   来源:闽西日报

摘掉“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帽子,嬗变成为全国最绿省份的最绿城市,进而连获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市、全国林业信息化示范市、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市五张“国字号”绿色名片,龙岩凭什么?

展开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十年发展画卷,可以看到, 闽西老区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充分发挥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产业发展为支撑,坚定地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

十年逐绿奋进,厚植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

在岁月的长河里,龙岩林业系统始终以此为光荣使命和不懈追求,大胆探索改革,实干笃定前行,持之以恒守好生态家底,全力以赴打响绿色品牌,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林业答卷。

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厚植绿色发展底色,塑造闽西生态更高“颜值”

花儿浪漫,鸟儿唧啾。时至深秋,长汀汀江河畔的马兰山依旧绿意盎然,景色宜人。适逢周末,许多游客携亲伴友来到这里休闲观光。

就在两年前,马兰山还是个山体植被覆盖率低、立地条件差、林分结构单一的中强度水土流失区。一遇下雨,山上的泥沙便直接冲入汀江河。

2020年,在省、市相关部门支持下,马兰山启动为期3年的绿化美化行动,实施造林绿化405亩,开展森林病虫害防治、受损土地修复等自然保护工作,通过水土流失精准治理,从根本上改善当地生态环境。

曾经的火烧迹地,种上了水土保持能力强的木荷、米槠、火力楠、深山含笑等常绿乔木树种,并配以季相变化的枫香、紫花梧桐、山乌桕等彩化乡土阔叶树种,山上还建设了步道、观景台、休憩亭等休闲设施,山容山貌焕然一新,迅速成为市民休闲郊游的“网红”打卡地。

马兰山的蝶变,还得益于龙岩市创新开展“码”上义务植树活动——依托长汀水土保持科教园国家首批“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启动“我为长汀水土流失精深治理种棵树”活动,鼓励群众通过手机线上扫码捐资、由专业队伍线下在马兰山进行植树造林,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水土流失治理,效果极佳。

此后,龙岩市又相继开展了“我为红军长征出发地种棵树”“我为碳中和种棵树”等活动,两年来社会各界共近8.9万人次参与线上义务植树,捐资总额达396万元,均用于长汀水土流失治理。

无边的绿意,正加速漫向长汀乃至全市的山川大地。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进则全胜、不进则退”的嘱托,十年来,龙岩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深入推进“生态立市”发展战略,全力建设生态家园、美丽龙岩,让闽西大地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如今,绿色生态,成为龙岩最大的优势、品牌、名片。

林业生态领跑全省。坚持以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珍贵用材树种造林和生物防火林带建设为重点,统筹推进国土造林绿化,十年累计完成植树造林262.1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9.39%,长期居全省首位。“十三五”以来,全市林业部门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18.9万亩,龙岩水土流失率从2011年的8.33%下降至2021年的5.93%。

资源保护创举不断。龙岩市在全省率先禁止采伐天然阔叶树,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保护面积为全省设区市最大;在全省率先开展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等改革试点,有效解决了生态保护与林农经营林业之间的矛盾。全面推行林长制,全市共设立各级林长3799名,同时建立部门协作机制和司法护林模式,形成了“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大格局。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功繁育华南虎66头,存栏38头。

自然保护地建设取得新突破。全市建立了梅花山、武平梁野山、长汀汀江源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龙岩、上杭、永定王寿山、漳平天台4个国家级森林公园,长汀汀江、漳平南洋、武平中山河3个国家湿地公园。龙岩地质公园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候选名单,微电影《一方水土》获首届世界地质公园网络电影节全球第二名、全国唯一。

生态宜居全民共享。大力实施龙岩中心城区森林景观美化行动,推进城市由“山绿”向“山美”转变。全市7个县(市、区)均被评为省级森林城市(县城),创建省级森林城镇9个,省级森林村庄134个,国家森林乡村46个,省级森林康养基地10个,梅花山、武平县入选首批国家森林康养基地。

万壑千山披锦绣,无边绿意漫城乡。

非凡十年,生态蝶变。如今,“推窗见绿、开门见景、移步进园”已成为闽西人民的生活新常态,老百姓在清新宜居的生态环境中尽享美好。

敢为人先、接力奋斗,持续提升林改“武平经验”,打造新时代林改“龙岩标杆”

“以前办贷款很麻烦,需要很多纸质材料。现在有了区块链平台,仅需手机登录,找到自己需要的信贷产品进行申请,银行收到资料后就会与你联系,非常方便。”不久前,武平林农钟卫清通过林业金融区块链融资服务平台,快速申请到20万元用于发展林下经济。

为进一步破解林农申贷抵押难、程序多、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去年龙岩市探索运用区块链新技术,在武平县试点建设全省首个林业金融区块链融资服务平台,让林农和金融机构实现融资供求信息快速精准对接。通过该平台融资从申请到放贷只需2天,而过去则需15天左右。

区块链平台极大方便了林农贷款,一经推出便广受欢迎。目前,武平县共有10家金融机构在该平台上提供了58款信贷产品,2112户林农通过平台提交了融资申请,已成功放款1773户、金额3.1亿元,贷款年利率低于平台外的同类贷款约0.61%。

今年3月,武平县林业金融区块链融资服务平台入选全国“两山银行”建设十大优秀案例,经验做法得到广泛推广。这是龙岩在林改路上深化机制创新的一个缩影。

龙岩是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策源地。这项改革,被称为“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中国农村的又一场伟大革命”,保护了青山绿水,造福了全国上亿林农。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在林改历史上具有特殊重要地位的龙岩该有怎样的新作为?围绕破解林改“深水区”中的一个个新难题,龙岩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全力打造新时代林改“武平经验”升级版,持续为全国林改探路、拓路,走出了一条具有龙岩特色的林改新路子。

解题:树要怎么砍?

针对受保护森林面积大,林改分山到户后生态保护与林农增收矛盾突出问题,龙岩市大力推动开展集体林木采伐制度改革试点,将全市人工杉木用材林主伐年龄从26年下调至16年、松类用材林主伐年龄从31年下调至21年,允许各县(市、区)选择1-2个乡镇对零星分布3公顷以下的人工商品林由林权所有者自主确定采伐年龄,实行告知承诺方式审批,有效调动了林农发展林业的积极性,促进了林地、林木产权的流转和森林资产的盘活。

解题:钱从哪里来?

为解决林业生产周期长、投入大,林农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等问题,龙岩在全国率先探索推出“惠林卡”。该卡具有贷授信功能,额度最高30万,可随贷随还,额度循环,并实行降息贴息减费政策,降低林农融资成本,深受欢迎。目前全市共发放“惠林卡”3.61万张、授信36.05亿元、用信23.72亿元,约3万农户受益。“惠林卡”模式迅速在全国推广。

龙岩市还大力推动成立县级林权服务中心,提供受理咨询、资源评估、抵押收储、流转交易、林权登记、金融服务窗口“五位一体”的“一站式”服务,大大提高信贷审批效率。同时,积极构建林业生态金融保险体系,创新开展古树名木保护救治保险、林下经济产品种植保险、野生动物致害政府救助责任保险等,取得明显成效。其中,在新罗区落地的全国首单林业碳汇指数保险,被列为全省可复制推广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成果。

解题:单家独户怎么办?

为解决林改后林地破碎化、经营分散、林农单打独斗难以形成规模经营等问题,龙岩市着力完善林业经营体系,坚持引导林农走森林资源流转、规模化联合经营的路子,通过转包、出租、转让、抵押及股份合作等形式,大力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社、股份合作林场、家庭林场等多元市场经营主体,形成了“林业经营大户+基地”“家庭林场、林业专业合作社、国有林场+基地+农户”等发展模式。

今年,龙岩市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发展林业,构建“绿色+科技+产业”链条,如上杭成功引进保健品知名企业汤臣倍健有限公司,通过流转集体林地4200亩,种植林下中草药,打造全国最大中草药“骨碎补”苗木繁育基地;引入中林集团项目,通过规模经营方式,对全市182亩林地开展国家储备林质量精准提升,投资估算超90亿元。

2017年以来,全市完成林权流转面积44.9万亩,目前累计流转337.2万亩;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1206家,经营面积达130万亩。龙岩市林业经营逐渐由半专业经营、分散经营、粗放经营向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转变,现代新型林业经营体系初步形成。

龙岩市还重抓科技兴林,创建了全省首个国家级现代林业科技示范园区,积极引资、引智,吸引了国内外多所知名院校专家教授项目落户,目前已搭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试验平台4个,打造示范点60个。该示范园区核心区——上杭白砂国有林场获评“履行《联合国森林文书》示范单位”;2022年6月,上杭白砂国有林场林木种子搭乘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进入太空进行诱变育种试验。

改革生动力,创新生活力。持续破解难题,推动林业资源保护与产业发展实现“双赢”。2021年7月,龙岩被列入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致力在稳定林地承包经营、落实“三权分置”机制等14个方面进行探路。

在生态文明建设之路上,龙岩,树立起一个又一个改革新标杆。

多策并举、因地制宜,培育壮大绿色富民产业,激发乡村振兴更大“动能”

山要绿,水要清,人要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闽西人,不仅用绿色赶跑了贫困,还阔步走上了“绿富共赢”的新征程。

长汀县河田镇窑下村车田寨,曾在一线城市做网络工程师的曾宪富,看到水土流失治理后老家山清水秀,返乡办起了生态农庄,主打产品是黄花远志,在阔叶林下套种,叶能做茶,根可入药。曾宪富脑子灵光,让黄花远志根搭配河田鸡,这款“药膳鸡”仅线上一年就能卖80多万元。建房车营地、乡间别墅,农庄每年让五六千城里人“归隐”山水田园。“今后打算继续做大康养,这么好的山水,不愁没卖点。”曾宪富说。

武平县永平镇梁山村,“80后”返乡青年梁汉民在当地最高山梁野山西侧上茶亭,办起了生态养殖扶贫基地,林下种植紫灵芝,并养蜂、养鸡鸭、养殖棘胸蛙等,一年下来有两三百万元的收入,还能带动村民就业。武平县万安镇捷文村的困难户谢春荣,通过发展林下产业实现了脱贫致富,仅紫灵芝种植收入每年就有七八万元……

这样的林下“掘金”故事,在闽西大地上不胜枚举。

如何让广大林农从林改中受益,是近年来龙岩不断探索的方向和动力——不仅要让资源变资产,更要唤醒沉睡的资产!

充分发挥林业作为山区、林区乡村振兴主力军作用,龙岩市深入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因地制宜找准绿色产业发展方向,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四大路径让座座山林变成“绿色银行”。

做大做强林下经济。多层次、全方位盘活林地,立体布局、综合开发,实施林下经济“一县一品”工程,形成了以武平林下种植紫灵芝为代表的林菌模式,以上杭林下种植金花茶、长汀林下种植兰花为代表的林花模式,以连城、永定林下种植铁皮石斛、七叶一枝花、黄精为代表的林药模式,以武平、新罗、漳平林下养蜂为代表的林蜂模式。全市累计建立林下经济示范基地963个,林下经济经营面积达1055万亩,林下经济产值242亿元,带动17.7万户农户增收。武平、长汀、连城被评为“全国林下经济示范县”。

融合发展生态旅游。充分依托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开展特色生态旅游,着力打造以“森林人家”为主的生态旅游品牌,建设一批自然教育、森林康养、森林体验基地。全市现有“森林人家”292家,占全省总数逾三成。2021年,全市森林旅游共接待游客1032.3万人次,直接收入11.38亿元,实现社会总产值50.78亿元。

做优做实花卉苗木产业。持续打造“杜鹃、国兰、蝴蝶兰、富贵籽”四大特色优势盆花,推动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持续提升漳平永福、连城朋口、武平东留、永定龙潭等特色花卉小镇。2021年,全市花卉苗木产业实现产值105.7亿元。

优化提升木竹产业。大力扶持以竹集成材为主的木竹加工企业,加快推动国家漳平户外木竹制品产业示范园区、长汀闽赣竹木制品精深加工循环产业园、连城朋口木竹加工产业园等园区建设,引进多家木竹制品龙头企业进驻。全市现有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3家、林业上市公司2家。

生态“高颜值”,民生“高福祉”。2021年,全市林业产业总产值达504.7亿元,比2012年翻了一番多。

一项项率先的举措,一组组亮眼的数据,印证的是“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发展真理,彰显的是龙岩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信念与决心,饱含的是闽西林业人一步一脚印、一行一进步的热血与忠诚。

栉风沐雨十年奋斗,深耕青山再谱新篇。

如今,龙岩正阔步走向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的生态文明新时代,奋力开启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新征程。

责任编辑:亚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