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路”,开路!
2023-03-29   作者:陈文东   来源:闽西日报

小时候就听过“陈开路”的故事: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朱德军长率领红四军二、三纵队来到漳平,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等革命活动。红军关心群众,纪律严明,深得人心。经过某个村庄时,一放牛娃找到部队某位首长,要求入伍参加革命。首长仔细打量后说:“你年纪还小,个头还不到枪杆高呀。”无论放牛娃怎么请求,首长就是不答应。

过了几天,红军部队开进漳平县城,该放牛娃又偷偷尾随,再三要求说:“我家里还有兄弟,你们部队里也有年纪小的嘛,收下我吧。”他怀揣强烈的梦想,那个“梦”就像一棵不甘枯萎的仙人掌,一直扎在荒漠里。首长看他态度如此坚决,不好再拒绝了,于是,放牛娃被编入红四军三纵队三营五连任勤务兵,随红四军出击闽中的大田、永春、德化等地,开始了艰难的革命生涯。

这位放牛娃就是陈开路,原名陈光照,1912年农历十一月初六出生于漳平西园乡前洋坪村,2003年6月2日在广州逝世。

陈开路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革命战争年代,他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作战、红军长征、平型关战斗、百团大战、平津战役和解放汉口、广东等战役战斗。可以说,大大小小的战役他参加不少。他作战特别勇敢,常常是端着机枪冲锋在前,横扫敌军,红军首长夸奖他机枪打得很出色,战友们亲切地称他为“开路先锋”。从此,“陈开路”的名字就这么叫开了,原名反而渐渐地被大伙儿遗忘。

从某种意义上说,陈开路是战场上的幸运儿,他一次次与死神擦肩而过。1935年5月飞夺泸定桥战斗,他是重机枪连连长,冲锋时被敌人子弹打掉了两颗牙齿;1937年平型关战斗,他头部负伤;1942年东寺战斗中,他右侧锁骨被炮弹炸断……他身上留着弹片,刻着疤痕。正是凭借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他一路成长起来,从战士到班长、排长、副连长、连长、团长、副旅长、旅长、师长,广东省公安总队副司令员、总队长,广西军区副司令员(副兵团职)等职,1960年6月晋升大校军衔。

2023年3月12日,漳平市作协开展“老红军陈开路故里行”文学采风活动,我随文友们走进前洋坪村。在我的印象中,漳平带“坪”的村庄都比较偏远,而且都是很不平坦的。前洋坪村算是个例外。该村地处九龙江西岸,距市区不到10公里,到高铁漳平西站仅2.5公里,离高速公路漳平出口站5公里,交通顺畅,出行方便。同时,村庄地势开阔,非常平坦。据史料记载:前洋坪村,古属丁坂社,相传原居民点在大墘称仑仔坪,后迁现址,于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从碧龙潭析出而增设的。村文书吴思明介绍:“据长辈说,很早以前,西园的集市就设在前洋坪村,十里八村的群众都是到这里赶墟的。”可见,前洋坪村历史上是很繁荣的。

在镇干部林明耀、村支部书记郑迪热情引导下,我们参观了陈开路故居,探访了古渡口、古栈道、红军宿营地,并到松坑岭陈开路墓地凭吊。随后在村部召开座谈会,邀请了陈开路的侄儿、今年79岁的陈文义为大家讲述当年烽火岁月的故事。

座谈中我们了解到:无论是战火纷飞的年代,还是担任高级军事指挥员的和平建设时期,陈开路始终听党话,跟党走,兢兢业业,忠诚履职,同时秉承我党我军革命传统,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他一心牵挂家乡发展,勉励村民“要致富,先修路”,并说,战争年代我们要当“开路先锋”,和平年代同样要当“开路先锋”。陈开路的无私精神是我们真真切切感受到的。走进陈开路故居,但见残垣断壁,杂草丛生,一片荒芜,让人感到惊讶。一探究,原来是陈开路坚决不允许政府部门出钱为他修房子,而他自己两袖清风,根本没有维修房子的能力。我问陈文义:“陈开路在位时,帮亲戚朋友解决过工作问题吗?”他十分肯定地回答:“从来没有过。”接着说,“我大伯非常原则,不符合条件的事坚决不办。我父亲是他唯一的弟弟,按理说他是要关照的,当时就有人劝我父亲去找大哥,设法安排一个工作岗位。我大伯拒绝了。大伯耐心地对我父亲说,你没有读书,缺少文化知识,这边没有你的合适岗位;你还是回去种地吧,那里才是你大显身手的地方。因此,我们一家人目前都还是地地道道的农民。”

走出村部,回望陈开路故居,忽然想起稻盛和夫的一句话:“你靠近什么样的人,就会走什么样的路。穷人教你节衣缩食,小人教你坑蒙拐骗,自律的人教你如何上进,成功的人教你如何进步。”陈开路,正是跟着党,跟着红军,由此走上了革命道路。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陈开路双脚迈开的,是信念之路、奉献之路、廉洁之路。

愿我们踏着前辈足迹,在新时代奋斗征程中,继续踔厉奋发,开路,开路!

责任编辑:小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