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东肖映八闽
2023-04-07   作者:陈寿南   来源:福建学习平台

闽西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闽西革命的辉煌历史,是一部恢宏巨著,那么龙岩市新罗区东肖镇占有精彩的重要篇章。

6.jpg

龙岩东肖“后田暴动”旧址

东肖镇,被人们誉称“红色东肖”:它是闽西土地革命的重要发源地,著名的“后田暴动”打响了福建农民武装暴动第一枪,声震八闽;它是新四军二支队北上抗日出发地,2400多名闽赣儿女浴血抗日沙场;它是坚持“二十年红旗不倒”的革命老区典范……

这里是土地革命时期的龙岩县委、闽西特委、闽粤赣临时省委的驻地;这里留下了邓子恢、张鼎丞、谭震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足迹;这里留下了许许多多催人泪下、可歌可泣的英雄和先烈故事……

从龙岩城中心出发,沿着宽敞的龙岩大道西南方向驱车10多分钟,便到了东肖南路旁的“东肖红场”——龙岩东肖革命烈士纪念碑广场。1993年,为纪念“后田暴动”65周年、新四军二支队北上抗日55周年,当地党委、政府筹资修建了纪念碑广场,因此处系新四军二支队誓师北上抗日出发地,故称“东肖红场”。“东肖红场”占地2400平方米,苍劲挺拔的翠柏四周簇拥,肃穆庄重。入口处映入眼帘的是“白土暴动旧址——东肖犀牛排”黑色大理石石碑,其后是一个刻有“东肖红场”红色字体和红旗飘扬的新四军浴血抗战浮雕。

7.jpg

龙岩东肖革命烈士纪念碑

广场正中的前面矗立着一座粉红色大理石方块组成的高10余米、正面为品字形结构的纪念碑。碑座呈八角形,碑身呈旗状,从南面看,旗上刻有“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第二支队”,象征新四军二支队军旗;从南北看,旗上刻有“中国工农红军龙岩县东肖游击队”,象征东肖游击队队旗。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陈丕显题写“龙岩东肖革命烈士纪念碑”碑名,碑座刻有邓子恢、张鼎丞、杨成武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老领导、老将军的题词,体现了东肖人民革命斗争的历史地位与贡献。碑文介绍了东肖烽火革命岁月,东肖人民为了中国的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牺牲与贡献。东肖有后田、龙泉、邓厝等7个革命基点村,在册革命烈士413人、“五老”人员229人。

暴动旧址听故事,纪念馆里赞英豪。走进后田村,人们便会看到松柏相拥的一座省级文保单位、占地500平方米的古祠堂——后山竖着“土地革命之先声——龙岩·后田”的熠熠闪光的大红字,向游人道出了这里是“打响福建农民武装暴动第一枪”的后田暴动旧址——火星祠堂。1928年3月4日,罗怀盛、郭滴人等领导的后田农民武装暴动总指挥部设在这里,张溪兜(福建第一个农村女党员)带领暴动队员破仓分粮、焚烧田契,暴动队伍缴获地主恶霸武装……拉开了福建农民武装暴动、开展土地革命的序幕。90多年过去,那首“白土上去炎山头,土豪劣绅无出头;迟早工农暴动起,个个抓到就刮头”的后田暴动山歌,仍在游人耳边回荡……

在后田暴动旧址旁,有一座占地680平方米、建于1981年的一层抬梁式仿古建筑,它就是“后田暴动纪念馆”。纪念馆内设四个展室,围绕邓子恢题词的“土地革命之先声”主题,通过文字、图片、实物等翔实介绍了后田暴动和东肖人民的红色历史、英雄事迹。在东肖众多的红色故事中,陈客嫲、张龙地、陈三姑三位东肖女先烈、女英雄的故事,尤为感人肺腑。

舍生取义陈客嫲。她是东肖著名的革命接头户,她的儿子、胞弟、侄儿参加红军都牺牲了,她擦干眼泪坚定跟党走。有一次游击队领导在她家开会被敌人发现,为了掩护游击队的领导,她不幸被捕入狱。敌人对她严刑逼供,绑在柱上,用香火熏灼她的胸脯,用刀割她的乳房,逼她供出游击队的行踪,她守口如瓶、宁死不屈。一个夜晚,她和另外6个同志被押出枪决,其他6位同志牺牲了,她因敌人的子弹没有打中要害,在夜深人静时忍着伤痛,爬着逃走。她伤好了后,继续为游击队筹粮送粮。1937年1月,她不幸再次被捕,敌人严刑拷打,她仍只字未吐,后被敌人活活烧死。陈客嫲烈士的英勇事迹惊天地、泣鬼神。

女中豪杰张龙地。她是东肖黄邦村人,龙岩妇女革命的领头人,1928年参加后田暴动,她动员200多名妇女攻打龙岩城,参加了闽西红军、游击队的多次战斗。1935年,她不幸被捕,敌人严刑拷打,逼她供出闽西军政委员会的地址与行踪,她宁死不屈。为了保护同志,诱骗敌人,趁敌人不备,她纵身跳下悬崖,所幸被崖下的树枝托住得以生还,继续从事革命斗争。1957年5月26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邓子恢陪同毛主席在政协礼堂亲切地接见了张龙地,毛主席称张龙地是“闽西女中豪杰”。

革命老妈妈陈三姑。在烽火的革命岁月,她长期为红军、游击队秘密送粮送药,是闻名闽西的革命接头户。1929年,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攻打龙岩城时曾接见了她,对她说:“你是一位很勇敢的妇女,中国革命一定会成功,我们会再见面的。”一次她为游击队秘密送粮盐时不幸被捕,受尽敌人的吊打、灌石灰水等酷刑,她坚贞不屈,敌人计划第二天枪决她。下半夜她趁看守不注意,磨断捆绑绳索逃脱。不久,传来她两个儿子参加革命牺牲的消息,她抹去泪水,忍住悲痛,叫上小女儿也参加革命。1949年后,她被评为“双烈士家属”和“五老人员”。1978年12月,康克清在龙岩会见了她。

在“红色东肖”,像陈客嫲、张龙地、陈三姑等巾帼英雄的红嫂革命事迹还有许多许多。东肖共有37名女烈士、95名女“五老”人员。

在后田暴动旧址左侧不远处,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农业农村工作的卓越领导人——邓子恢纪念馆。纪念馆占地3000多平方米,建于2013年。主题展分9个部分,全面介绍了邓子恢的革命事迹。游人在这里可以感受到东肖人民的好儿子邓子恢的光辉业绩与崇高风范。

在龙泉村,游人可以去看看新四军二支队纪念馆和苏区时期首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陈明的故居。在新四军二支队司令部、三团、四团的驻扎旧址,你仿佛能看到当年军歌嘹亮、号角连天的新四军二支队战士练兵备战,准备奔赴抗日前线的场景;在新四军二支队纪念馆,你会了解新四军二支队的组建情况和奔赴抗日前线浴血奋战的光辉史迹;在陈明故居,你会了解到陈明烈士光辉奋斗的一生,了解到闽西第一个传播马克思主义刊物《岩声》是怎样创办的。

书香文化育英才,红绿相映谱新篇。游人沿着田野翠绿、溪水潺潺、红旗招展、房屋错落的村道,来到了省级旅游特色村、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邓厝村,参观邓子恢故居。邓子恢故居名为隆德堂,建于清代,坐北朝南,三厅二进式土木建筑,占地1400平方米,是富有龙岩传统文化的古建筑。门坪竖着两根旌表“进士”功名的石桅杆,彰显着该庭院家族的诗书传家文化与荣耀。庭院的外大门两边对联为“隆礼由时迎驷马,德星聚处占群龙”,“隆德堂”由此得名。游人从这座大宅院的楹联,可以感受到书香育才、积德如流的中国传统文化。

隆德堂,也是邓子恢、陈明、郭滴人等从事革命活动的聚居场所,组织秘密农会、创办《岩声》刊物、建立农民武装、开展党的活动……它成为闽西革命历史的见证。如今,故居内的“红色小课堂”“红色小剧场”等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研学基地,成为传承红色基因的打卡地……

责任编辑:小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