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农信普惠金融小额便民示范点为村民提供“福农e政”代发服务。
全省农信共建设各类型福农驿站173个。
福安农信联社金融助理深入茶园了解茶树种植情况。
上杭县委组织部为上杭农商银行首批“共富金融指导员”颁发聘书。
刚捞起的活蹦乱跳的黄瓜鱼,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田地里流着大汗的返乡创业大学生,熟练操作无人机播撒农药的新型农民……
平畴沃野,稻香鱼肥,瓜果飘香,一个个产业兴旺的场景,一幅幅生动活泼的画面,正在八闽大地的广阔天地里不断上演,彰显着乡村振兴的强劲动能。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
作为离农村最近、与农民最亲的农村金融主力军,福建农信在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与实施“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相结合,聚焦高质量发展主战场,本着为民办实事的导向,围绕“党政所需、农村所缺、农民所盼、农信所能”,创新提出并持续构建共享与普惠的“乡村振兴市场共同体”,用情怀、责任和能力担负起历史使命,汇聚助力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打造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福建样本”。
乡村振兴,正在以奋斗的音符奏响时代的最强音,福建农信责无旁贷。福建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书记、理事长李卫民认为,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全社会的共同使命,应该发挥各类市场主体的合力,构建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市场新机制——乡村振兴市场共同体。
数据显示,截至5月末,全省农信系统涉农贷款余额4439.19亿元,支持十大特色产业贷款户数达29.04万户,贷款余额523.67亿元,涉农贷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市场份额等多项服务乡村振兴指标均居于全省银行业首位,扛起了“乡村振兴主办银行”的旗帜。
以“融”促兴 汇聚振兴要素
打破文化壁垒、行政壁垒、环境壁垒,福建农信正不断通过凝集系统合力,实现资源互补、优化配置、政策汇聚、精准落地。
“叮咚——”伴随手机的提示音,福州连江县的陈大爷收到了低保金到账的短信提醒,步行200米,陈大爷就能在家门口的农商行普惠金融服务站取钱。“哪里发的,发了多少,都明明白白,取钱也很方便。”对于“福农e政”的代发业务,陈大爷赞不绝口。
财政惠民惠农资金的发放,结束了过去“线上填表格,线下跑银行”的烦琐流程,高效、精准、便捷,直达基层,直达百姓。
据了解,“福农e政”是福建农信与省财政厅联合构建的银政直联平台,率先与福建省扶贫(惠民)资金在线接管系统完成对接,通过“一键到户、一屏尽览、一卡通取”实现财政扶贫惠民资金全流程线上代发,推动财政惠民惠农资金精准直达民生,做到“让政府放心、让部门安心、让群众省心”。
如今,这一模式服务全省77个县(区)673个代发单位,累计发放财政性资金73.91亿元,服务1654.72万人次;已完成全省首批7000个财政惠民惠农资金服务示范点建设,被福建省财政厅授予“全省首家财政惠民惠农资金服务示范金融机构”称号。
这是福建农信将金融服务延伸至“神经末梢”,以金融杠杆来撬动乡村沉睡资产,让农村要素“活”起来、“动”起来,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生动写照。
同时,针对农村要素分散,农村资源经济价值、生态价值难以实现这一现状,福建农信通过构建政府、金融机构、村集体及农户共同参与的乡村振兴市场共同体,探索打造金融、政务、电商、物流、民生“五位一体”的“福农驿站”,打造多要素资源的汇聚点、农村生产生活的综合体、普惠金融服务的人气站。至2023年5月末,全省农信共建设各类型福农驿站173个,着力为居民、农户、企业提供“金融+衣食住行”的“一站式”综合便民服务。
近年来,福建农信提出实施“党建+金融助理+多社融合”战略工程,通过有机融合多个部门、多类市场主体,培育乡村振兴市场共同体,着力把广泛的乡村振兴市场主体积极性调动起来,以“利他”思维帮助推动各类别机构一同解决服务乡村振兴痛点、难点和堵点,推动各级政策扎实落地。
以“特”促兴 带动提质增效
南平是全国著名茶区、万里茶道起点,被誉为“红茶祖地”“乌龙茶故乡”“白茶发源地”,是中国茶类最为齐全的茶产区之一。
武夷山市兴田镇南岸村约有茶山1.1万亩,年产茶叶超150万公斤,茶产业已然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
“产业大而不强是我们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南岸村党支部书记说。可就在最近,村里的一些茶农试水开展生态茶园建设,结果生态茶园每斤茶青价格提高了5~8元,而且改善了村里的生态环境,取得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三赢”。
为全面推进生态茶园建设,武夷山农商银行以南岸村先行示范,建立“白名单”,进行差异性等级评定和批量授信,创新推出利率优惠的“三茶·生态茶园贷”专属信贷产品,有效地解决生态茶园建设融资需求,支持“三茶”产业升级。
南平农信打造服务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的“三茶贷”系列产品,满足茶技艺传承人、制茶师、文化地标创建、茶农、茶企等生产、加工、销售等全产业链全流程融资需求,支持制茶主体生产技术升级、生产设备改造。目前,已发放“三茶贷”贷款余额29.06亿元。“三茶贷”被省绿色金改办列入第三批绿色金融改革可复制创新成果。
立足特色,精准发力,把优势资源转化为更多优势产业。多年来,福建农信始终坚持金融产品与农业产业发展相匹配的原则,按照“一产业一信贷”模式,积极对接福建省乡村特色产业“968”工程、特色现代农业“3212”工程等,助推构建“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格局,为特色产业找出路,为农民致富、乡村振兴探新路。
在古田县,创新推广“福菌贷”和“农信社+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特色产品和服务模式,截至5月末,食用菌产业贷款授信已达1.52万户、余额23.14亿元;在沙县,打造了“小吃创业金融之家”、小吃创业卡、小吃数智化平台等产品服务,目前已向2.12万户小吃业主投放信贷资金17.25亿元,推动小吃金融服务提档升级;在宁德,以支持大黄鱼产业为重点,通过创新“育苗贷”“网渔贷”“鱼家贷”“鱼仓贷”“颗粒贷”等全产业链信贷产品,创建全国首批海上信用渔区……
产业兴带动百业旺,从南到北,八闽大地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步履铿锵。特色农产品好品质给农民带来好收益的背后,是福建农信因地制宜选准主导产业形成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协同创新。
截至目前,福建农信十大乡村特色产业贷款29.11万户,比年初增加1.25万户,贷款余额520.71亿元,比年初增加37.65亿元;支持“3212”工程备选重点现代农业产业园30个,贷款余额82.69亿元;支持重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178个,贷款余额397.78亿元;支持农业产业强镇189个,贷款余额544.53亿元;支持“一村一品”专业村贷款余额390.94亿元。
以“数”促兴 探索科技助农
去年,古田农信联社大桥信用社网点负责人在“福农综合服务平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管理及信用分级评价系统”(简称“新农主体分级评价系统”)上轻点鼠标,成功为大桥镇富佳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办理在线信用评级及授信,并于次日发放“福农直通贷”60万元。这笔在线信用评级、实时授信业务的成功办理,标志着福建农信新农主体分级评价系统上线成功,新农主体金融服务方案进一步扩容。
据悉,该系统由福建农信与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开展,并在全省全面推广。截至目前,共完成8万户新农主体(包含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线上化建档,评级率达89.5%,依托平台系统数据发放“福农直通贷”1.8万户、金额近70亿元,有力支持新农主体发展,助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效提升。同时,该系统入选2022年度农业农村部地方金融支农十大典型案例。
在乡村振兴的链条上,数字化是不可或缺的环节,更是促进乡村真正振兴的筹码。
近年来,福建农信实施“福农综合战略”,聚焦农村的资源、资产、资金,着力打通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研发建设了集农村三资管理、农业农村产业、农村要素流转、产权制度改革、乡村治理服务、农村数智监管等六大系统于一体的农业农村数字化管理及金融服务平台——福农综合服务平台,打通融资生态渠道,激活农村要素市场,有助于市场主体充分迸发活力。该项目在去年获评福建省金融创新项目。
在平台基础之上,福建农信对农村各类资源要素进行整合,打通金融机构与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通道,设立数据共享机制,让平台充分依规使用银行数据,银行依规共享农业农村数据。采用以农户信用为基础、农村要素为增信的“信用+农村要素”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模式,推动金融服务下沉。
让农村享受到乡村振兴的数字化红利,就是需要将乡村产业真正提升起来,让其从中感受到数字化的无穷魅力,让其能够走得更加稳健有力。
截至2023年4月末,福建农信已有65家行社与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签订福农综合服务平台合作协议;村级财务管理系统已服务39家行社对接的45个县(区)、559个乡镇经管站、8694个村社。
以“智”促兴 厚植人才沃土
事靠人做,业由人兴。
在素有“长汀粮仓”美誉的河田镇,乡村振兴金融指导员清单式走访YF合作社,种粮大户傅总正在合作社机房检修春耕设备,喜笑颜开地介绍说,已做好2万多斤种子、4万片秧苗的早稻育秧准备。
作为全国首家农民专业合作社“院士专家工作站”,长汀农信联社向其统一授信120万元,助推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厂化育秧、全程机械化耕作和绿色防控病虫害技术,倾心护航“饭碗主要装中国粮”,强金融保障守住“米袋子”,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近年来,福建农信通过加强与各级党委政府联动,选派优秀金融骨干担任乡村振兴金融指导员(金融助理),持续推动金融服务下沉乡村基层一线,积极推进党政、新农主体、创业人才、科技特派员、金融助理(金融指导员)等乡村振兴人才之间的“大融合”,实现“融资+融智+融技”有机融合。
至5月末,全省农信系统67家行社共派出金融助理6364名,其中,全省共63家行社4272名金融助理被聘为乡村振兴指导员,并总结形成“挎包银行”“红马甲”先锋队、“狗不叫、娃不哭”客户经理、“垄上行”金融服务队、“乡村振兴金融轻骑兵”等品牌精神,让金融服务更有温度。
除了以“三农”工作队伍为骨干,培育一批热爱“三农”、扎根“三农”的基层工作者之外,福建农信还以打造“1+N”乡村振兴人才团队为目标,不断丰富“金融助理+”内涵,与农科院建立战略合作,重点做实金融助理与科技特派员的双基联动,将金融知识、农业技术、服务价值带下乡,并推出“科特派产业贷”等特色产品,串起“产业+科技+金融+人才”服务链条,把文化、产业、科技、金融统筹起来,带动农业增效、农村增绿、农民增富。
如何稳固乡村治理人才根基?福建农信将目标锚定在打造“融智+融资+融技”模式上,以乡村人才融合为基础,充分发挥党政干部“懂政策”的信息优势、科技特派员“科技强”的专业优势、金融指导员扎根农村、熟悉金融的服务优势,以服务新农主体、乡村创业人员等群体,助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为目标,共同打造“产业+科技+金融+人才”服务模式,为乡村振兴凝聚智慧和力量,为实现乡村善治、共同富裕提供人才支撑。
崭新蓝图,激发昂扬干劲;希望田野,涌动蓬勃生机。
打造乡村振兴市场共同体,需秉承“利他共生、开放共享”的理念,围绕乡村善治、共同富裕目标,以推动乡村振兴各类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主线,通过创新管理模式、服务机制和工作体系,让各类市场主体在乡村振兴市场共同体中充分发挥比较优势,通过相互之间的资源整合和业务融合,形成政银村企农融合发展长效机制,释放出乘数效应,汇聚服务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福建农信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