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绿”向未来 中国海岛掀“水美”“低碳”风
2023-07-04   来源:中新网

走进莆田市湄洲岛湖石淉生态园,湖光潋滟,鱼游虾嬉,白鹭群飞,岸绿景美,栈桥相连。风车、水车、凉亭、网红咖啡点缀其间、逸趣横生……

  湄洲岛曾是一个“只长石头不长草、海风吹着沙子跑”的岛屿,生态脆弱,荒漠化严重,森林覆盖率不足10%,树种只有稀疏的黑松和木麻黄。而湖石淉生态园位于湄洲岛中部的低洼处,当年污水横流,被本地人称为“龙须沟”。

  多年来,湄洲岛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植于发展全过程,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礁综合保护,实现天更蓝、岛更绿、水更清、滩更净。湄洲岛党工委书记吴海端表示,湄洲岛不断突破自然条件制约,蝶变成“生态岛”。

  记者日前跟随“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采访团行走于东南沿海发现,如同湄洲岛一般,许多孤悬海上、偏居“界外”的海岛逐“绿”向未来,掀“水美”“低碳”风。

  湄洲岛四面环海,全岛年平均降雨量约为970毫米,资源性缺水突出。同时,因农村生活污水直排,岛上部分河道成为臭水沟,河道占用、河滩开垦等乱象突出。

  2020年,湄洲岛入列全国第一批55个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系统规划、一体推进“湄洲岛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综合整治试点”项目建设,推动水体治理、岸线绿化、中水回用、智慧节水。 

  如今,湄洲岛向更净、更美加速前进。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全利用,让黑臭水体消失无形;中水利用、雨水收集,让主要河道得以“细水长流”;河流、湖泊、湿地等水体恢复自然连通,全岛被一张“水网”串联起来;实施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周边海域水质优良率达到100%;垃圾分类全覆盖,绿化率提升至60.66%……

  在生态保护逐步深入的同时,湄洲岛更主动实施减碳行动,计划于2025年建成全国首座“零碳岛”。目前湄洲岛每2度电中就有1度来自清洁能源,共建成23个光伏发电项目,累计装机容量约1300千瓦时,年发电量约169万千瓦时。

  绿电赋能让湄洲岛实现全电项目在海岛旅游、生产、生活等场景深度覆盖。目前,湄洲岛已完成全岛218家民宿与21家机构的全电厨房改造,年替代电量超过167万千瓦时。在湄洲岛海景酒店的全电厨房里,厨师长赵先财正在颠勺炒菜,不见明火,烟气减少,更少了鼓风的噪声,“不见炊烟起,但闻饭菜香”。

  距离湄洲岛不远的平潭岛,是大陆唯一集“国际旅游岛、自贸试验区、综合实验区”三项区域政策叠加的地区,曾长期困扰于风沙侵袭、水电匮乏等影响。随着持续实施绿化工程,平潭水环境质量、海洋生态保护、海水水质均得到全面提升,开门即见“平潭蓝”;全区累计完成造林绿化总面积21.53万亩,出门可遇鸟语花香。

  碧海蓝天、绿树环抱的“水美”“低碳”海岛正绽放着清新宜人的魅力。当下,随着气温逐渐升高,湄洲岛、平潭岛、嵛山岛等具备“清凉”属性的海岛游持续走俏。

  今年以来,聚焦“星辰大海浪漫岛、音乐艺术欢乐岛、品牌赛事活力岛、旅游体验舒心岛”,平潭打造了星辰大海、水上运动和房车露营等特色旅游业态产品,助力旅游市场升温。

  湄洲岛围绕“山盟海誓”“山海协作”“长短途互补”“生态康养”“职工疗休养”“影视+文旅”等热门旅游主题,依托分布于省内的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各风景名胜区,串珠成链开发共享的旅游线路,打造共享的旅游新产品。吴海端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湄洲岛拥有东南沿海最优质的滨海旅游资源,将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道路,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旅游发展有机结合。

责任编辑:林璇